语文参考答案 1.B(A保障的条件是独立,而非“从不独立逐步走向独立”。C元代已经形成。D监察官员专任监察权是其具有独立弹劾权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2.D(未曾指出监察制度自身的缺陷,而是这一制度运行的环境缺陷。) 3.A(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制度本身的完备,还依赖于官僚政治体系。) 4.C(A不是表现麻雀平庸,是表现沙枣丰收带来的欢乐;也不是“借此”来“感叹其生命短暂卑微”。B“沙枣带着涩味不甚可口”错,狗是否被“感染”文中也无体现。D末句不是“再次含蓄地表达了对沙枣的赞美”,而是引发思考。) 5.沙枣为鸟儿提供过冬的口粮,给人带来味觉和视觉的享受; 沙枣带给人丰富的记忆,让人回味往日的激情与孤独; 沙枣花象征着忠贞的爱情,能激发人对爱情的渴望与忧伤; 沙枣扎根于干涸之地,有顽强的生命力。(每点2分,共6分,答出3点即给满分) 6.以“加上乌鸦也吃不完”,突出沙枣的丰收; 借乌鸦不受人们待见,但一样有自己的庄严和豪情,表达生命平等的观念; 借对乌鸦的爱情的追问,引发对爱情的思考。(每点2分,共6分) 7.B(“托管存储、依赖公信力、闭环运行”不是弊端,而是特点,既有利也有弊。) 8.B(A“环境污染、树木消耗”只是原因之一。C技术发展不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习惯认同和管理方式对接不是技术问题。D无纸化并非要“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方式”。) 9.政府部门:设计政策,加大宣传,营造环境;产品开发者:完善技术,提升质量;用户:改变习惯,适应变化。(每点2分,共6分) 10.D 11.B(举例错误,因为只在汉代有这种说法,且“东宫太后”也不是“东宫”可以指代。) 12.A(“蒙古学”是蒙古语学校,也不是秦起宗创立。) 13.(10分) (1)有时确实遭灾而官员压制不报,有时无灾却上报有灾,秦起宗微服私访得到了实情,人们都认为他很英明。(1句1分,整体1分) (2)我本是农家子弟,安于俭省节约,追求安宁平静,希望让我的百姓改变这种风气。(1句1分,整体1分) 14.C(七、八两句是写席子可以给人带来享受,而非写农人享受清夜的欢娱。) 15.编织的席子实用舒适,不比龙须草编织的席子差;具有不染尘的特点;借物喻人,表达对才高品洁之人的赞美。(每点2分,共6分) 16.(6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7.7.B(张皇其事:把原来的事情夸大。添油加醋: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严气正性:性格刚直,毫不苟且。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堂堂正正:形容光明正大;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磊磊落落:形容胸怀坦荡。枉道事人: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国君,后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于人。吮痈舐痔:给人嘬痈疽的脓,舔痔疮,比喻不择手段地谄媚巴结。) 18.C 19.B 20.“捐资”改为“出资”“府上”改为“家里”“务必”改为“请”“垂询”改为“咨询”“无偿”改为“免费”(每处1分,共5分) 21.示例:对事业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表现的是信仰的坍塌。 对任务挑肥拣瘦,推三阻四,表现的是责任的失落。 对困难退避三舍,怨天尤人,表现的是斗志的消磨。(每句2分,共6分) 参考译文 秦起宗字元卿,祖籍上党,后迁居广平洺水县。秦起宗生长在军队中,读书无法得到纸,其父削柳木为片,写好后教他;能背诵后,削去再写新的内容。十七岁时,适逢设立蒙古学,他一学就会,被征召为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惜他的才能,升任他为尚书省译史。元仁宗即位,他又转迁任中书省译史,屡次升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奏说:“东宫的属吏,辅佐引导道德信义(是职责),财物不是(应该)管理的。”朝廷认为他是正确的。又升任南台御史。建康(南京)是多水的地方,有时确实遭灾而官员压制不报,有时无灾却上报有灾,秦起宗微服私访得到了实情,人们都认为他很英明。元文宗即位,命令威顺王征讨贵州苗族八番。这个时候,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兼宣政院使囊加台造反没有平息,秦起宗竭力陈说武昌是重镇,应防备上游的军队,亲王不能离开湖广远去,极力阻止了这件事。等到威顺王入朝谒见,文宗对他说:“征讨八番的行动,要不是秦元卿,几乎失策。” 朝廷议论让秦起宗治理蜀地,幕府忘了他的名字,说秦元卿,文宗提笔改正“起宗”,皇帝对他的关注达到如此程度。授上书省御史,弹劾中丞和尚接纳妇女、贱买县官房屋,(却)没有批复。秦起宗跟从台官入宫进见,长跪争辩了很久,皇帝命令他起来,他不肯起来,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就出来了;第二天,立太子,有赦免命令,秦起宗又上奏:“不处罚和尚,不能正国法。”和尚服罪。皇帝说:“做御史,应该像这样。”又弹劾福建地方长官卜咱耳,曾与父亲的妾私奔,其父气死,使天常混乱,(最后)被流放到岭南。从此,畅所欲言,无一点忌讳,都被听从并予采用。升迁都漕运使,皇帝召他来,对他说:“漕输之事,多遭损坏,依靠你去治理。”出任抚州路总管,到任之日,(当地)官吏举行宴会,非常丰盛,秦起宗询问费用由谁出,小吏不敢隐瞒,说:“从百姓借取。” 于是马上让他们还回去,桌子上的东西够吃就行了。从此,官员和下属有宴饮集会,使礼完备就行了(停止)。于是告诉大家说:“我本是农家子弟,安于俭省节约,追求安宁平静,希望让我的百姓改变这种风气。”居位一年,因年老辞官。第二年,以兵部尚书之职(身份)退休,又过了一年,去世,谥号昭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