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A 2.D 3.B 4.A 5.D 6.C 7.C 8.(1)天下太平和动乱的规律,就像黑和白、东和西,之所以(造成)黑白混淆、东西颠倒(的原因),是朋党使它们错乱。补充细则:4分,1句1分;特别注意“道”,“东西”,“所以”,“乱”的准确理解以及判断句式,语句通顺。 8.(2)当时执政大臣刚刚制定新法,天下反对的声势很盛,(他们)担心滕公对新法提出意见而皇帝采信他的话,所以一起捏造事实诽谤滕公。 补充细则:4分,1句1分。特别注意“方”,“汹汹”,“有言”,“造事”的理解以及语句通顺。 9.在皇帝面前论事不掩饰,说的都是肺腑之言;面对流言中伤,谈笑自若。(4分,每点2分) 10.生活境遇:生命垂老、生活困窘、孤独无依。(3分,1点1分,补充:答“年老力衰”亦可)精神状态:自哀自怜、苦无知音。(2分,1点1分,补充:答“无人理解”亦可) 11.“细雨”揭示出首联景物“彩云”和“锦树”变化的原因,(2分)使读者豁然开朗。(2分)尾联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完整、丰满。(2分) 12.(1)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春与秋其代序(3)鸟倦飞而知还(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5)甲光向日金鳞开(6)钉头磷磷(7)墙倾辑摧(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3.贫穷:买不起怀表等细节。热爱学术:植物分类学枯燥,但他乐在其中。有生活情趣:侍弄花草、做日规等。(6分,1点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 14.对蔡德惠因贫困而死的悲伤;对自己未能尽力帮助一个优秀青年的自责。(1点2分) 15.花是连接高教授和蔡德惠师生情谊的纽带,和下文日规的情节相映照,爱花体现了他们高雅的情趣,高教授卖花从侧面反映了特定的历史环境。(4分,每点1分) 16.照应题目,呼应前文日规的情节;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伤,为蔡德惠英年早逝惋惜;斯人已逝,但精神尚存;叙述语言平实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6分,1点2分,答满3点即可) 17.首先提出观点:中国人有一种传统的思想和习惯“并存和折中”;(1分)其次列举社会“并存和折中”的具体表现;(2分)再次指出“并存和折中”思想给国家带来的危害;(1分)最后呼吁人们放弃这种错误思想和习惯,吃一服“极端”的毒药。(2分) 【补充细则】第二三两点可以合并,即“列举社会“并存和折中”的具体表现并指出其思想给国家带来的危害”,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思维和答题习惯,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每点2分。 18.例证和引证。(2分)指出了折中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2分)从而使文章更具说服力。(2分) 19.如果不能完全的拥有一样东西,那么宁可完全舍弃;表现出与“折中并存”对立的坚定态度;呼吁人们放弃误用至今的“折中并存”思想。(6分,1点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