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流出汁液),为瘿肿(生出赘瘤),为樛屈(枝干弯曲),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特卉木也 特:只是 B.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相信 C.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胶:固执 D.故让国,大节也 让:辞让 9.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B项,“信乎,有诸中,形于外”的意思是“的确,里面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信”应解释为“的确、确实”。故此题答案为B项。 10.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谖草取其忘忧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B.然则以节言竹 樊哙侧其盾以撞 C.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礼天下之奇才 D.于是乎有中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10.C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虚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判断。A项,前一个“其”,代词,它;后一个“其”,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B项,前一个“以”,介词,用、拿;后一个“以”,连词,表目的,来。C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的。D项,前一个“焉”,助词,用在句末,不译;后一个“焉”,疑问代词,哪里。故此题答案为C项。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B.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C.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D.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11.C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画线句子中,“者……也”表判断,“者”后应断开,排除BD两项。再比较AC两项,“竹”是名词,在句中做主语,“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意思是竹子作为一种植物,体态柔弱,当中还是空的,而“夫竹之为物柔体”则解释不通,故排除A项,答案为C项。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欹器,“满而覆,虚而欹”。以之为“坐右之器”,则类似于作为行动指南来激励警戒自己的座右铭。 B.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由最初的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发展到沿用至今的二十四节气。 C.大易,指《易经》,与《诗经》《尚书》《礼记》《论语》《乐经》并成为“六经”或“六艺”。 D.旧称儒家的著作为“经”,解释经文的书为“传”,合称“经传”,如《春秋三传》即是注释《春秋》的书。本文中的“传”指《礼记中庸》的注。 12.C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论语》”不正确,“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不包括《论语》。故此题答案为C项。 13.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种花植树是为了修身养性,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而不仅仅是为了玩赏,满足自己的嗜好。 B.文中作者认为,尽管世风衰败,道德沦丧,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还是比较多的,而黄中立异于常人的地方即为崇尚节操因此早早地立下志向。 C.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却做得不适宜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 D.作者于记叙描写中饱含感情,由“观而喜之”到“安得不喜之哉”,再到“岂苟然哉”,赞赏和欣喜之情淋漓于字里行间。既是对黄中立的期许,也隐隐传达了自己的心志。 13.B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不正确,由原文“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可知,作者的意思是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故此题答案为B项。 【点睛】第3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想从中获得深义的,不仅仅是好玩而已。所以兰花是取它的芬芳之义,谖草是取它忘忧之义,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之义。不只是花草树木,(其他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做座位右边的摆设(也是这个意思);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这样做,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好处的。 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之亭,作为读书游玩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 竹子作为一种植物,体态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因为它有节。至于经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霜雪的侵袭,而枝茎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的确,里面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这样,就拿节来说竹子,(否则)又凭什么崇尚竹子呢? 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 关于节字的含义,《易经》已解释得十分充分了,用不着另外寻求解释。花草树木的节,确实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汇合在那里。所以得到这个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畅旺茂盛,枝条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就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坏草木,从而戕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所谓节气,就是阴阳寒暑转移的时机。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操,是人很难表现得恰到好处的,于是有了中庸(的标准)。所以辞让国王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泰伯那里就做对了,在季子那里就没有做对;守住自己至死不变,也是大节,在子思那里是适宜的,但在曾子那里就太过了。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选择得不精准,处理得不适当,就不能畅达通顺,而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花草树木了。这不就差太远了吗? 《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难道随便就能这样吗? 第Ⅱ卷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2)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1)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 (2)既然这样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难道随便就能这样吗?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是”,这;“诚”,的确;“过人”,超过常人;“安得”,怎么能;“喜”,高兴;“之”,代词,代指中立。(2)“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之”,用在主谓之间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诸”,兼词,相当于“之于”;“名”,动词,命名,这里是为动用法,为……命名;“其”,代词,他的;“而”,表并列,不译;“徒”,一类人;“吾徒”,我们这些人;“游”,交游;“岂”,难道;“苟”,随便;“然”,这样。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②,翛然③尚闭关。 [注]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 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翛(xiāo)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15.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 B.《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在下雪时把子侄们聚在一起,问他们雪下得和什么东西相似,侄子谢朗应声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所以“洒空”即指下雪。 C.颔颈两联写雪景,时间上写出了雪下得大、下得久,空间上则从地上写到天空、从广庭写到深巷,为后文写想到友人作铺垫。 D.尾联由雪景描写转入对人的怀想,仍不让人出面,只写他的住处。用笔空灵,神韵悠远。 15.C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C项,“从广庭写到深巷”分析不正确,应为“从深巷写到广庭”。颈联“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意思是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先写深港,后写广庭。故此题答案为C项。 16.德舆评价本诗颔联时说“咏雪之妙,全在上句‘隔牖’五字,不言雪全是雪声之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6.“隔牖风惊竹”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作者隔窗听见竹子发出的声响,以为是风吹竹林的声音,实则是夜来大雪纷纷,雪打竹叶,簌簌作响。“风惊竹”三字,未直接从视觉的角度写雪,却己从听觉角度侧面将大雪纷纷的景象描摹出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考查的重点,然后从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本题题干借沈德潜的话明确需要鉴赏的句子是“隔牖风惊竹”这五个字,并指出这五个字的妙处在“不言雪全是雪声之神”,因此需要先分析这五个字的意思,再分析手法。“隔牖风惊竹”意思是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风惊竹”,说明风大雪急,诗人明写听到的竹叶摇动的声音,暗含雪打竹叶的声音。从手法上来看,诗人并没有直接写自己看到下雪或是雪的样子,只写自己听到下雪带来的声音,从听觉的角度写雪,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17.忆友之作,然诗文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而“忆”也只出现于诗尾。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忆胡居士的。 17.①采用典故和想象的手法忆胡居士。②尾联借袁安卧雪的典故,想象胡居士雪中高卧,写出胡居士像袁安一样贤达而固穷守志,表达了诗人对胡居士的仰慕与怀念。(两个手法分开答亦可。)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仔细阅读指定诗句,先概括手法,再分析表达效果。首先,尾联“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意思是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诗人没有直接表达对胡处士的怀念之情,而是想象胡处士雪中高卧的样子,以表达怀念之情。其次,由注释可知,“袁安舍”用典,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这里诗人不说忆胡处士,而借用袁安代指胡处士,意在说明胡处士和袁安一样身处困穷仍然保有高洁品性,表达出诗人对胡处士的仰慕之意。 【点睛】第1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首联内容,B项鉴赏诗歌的语言及用典手法,C项鉴赏诗句作用及写景角度,D项鉴赏诗歌尾联的内容及艺术效果。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名句默写 18.补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书生意气,____。《沁园春.长沙》 (2)鸟雀呼晴,____。《苏幕遮》 (3)___,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 (4)《虞美人》中李煜遥望金陵,想象旧都景象,并发出物是人非无限慨叹的句子是:__,_。 (5)__,仙之人兮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 (6)复为慷慨羽声,___,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7)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__。《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8)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 (1).挥斥方遒(2).侵晓窥檐语(3).昆山玉碎凤凰叫(4).雕栏玉砌应犹在(5).只是朱颜改(6).虎鼓瑟兮鸾回车(7).士皆瞋目(8).大块假我以文章(9).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和情景式默写相结合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上句或下句,仔细回忆自己背诵的相关内容,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斥、遒、晓、窥、檐、凰、雕、栏、砌、犹、颜、瑟、鸾、瞋、块、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