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10-18 15:25

1.(3分)C(A项出自原文第一段,符合文义;B项出自原文第二段,符合“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的观点;C项“旨在使其顺利接受学校系统教育而更诚信”属于强加因果关系。D项站在全文的高度进行理解分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有很多做法,属于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第三段中朱嘉的德育学说及实践可以说明到宋代形成了一定的诚信教育体系,正确。)
2.(3分)C(A项“及其有娠”中的“娠”为“妊娠、怀孕”之意,文言语句反映了胎教观念,是中国古代胎教思想名句,正确。B项符合第三段关于家庭教育的论述,同时对“父范母仪”进行解说和举例,正确。C项错误,原文的论证逻辑不是“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而是“总一分”结构。第一段为总领段,总论点是“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教育”;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和末段分别从家庭、学校和礼俗文化的角度进行深入阐述。D项属于对原文论据与论点之间关系的考查,考查所给的成语可否充当证明相应论点的论据,“言行一致”“言而有信”“一诺千金”都是蕴含诚信思想、突出守信的成语,正确。)
3.(3分)B(A项错误,“如果家长重视诚信教育,孩子则不说谎诚实做人”说法绝对化,应改为“如果家长重视诚信教育,有可能孩子就会不说谎、诚实做人”。C项错误,“学生自然做到诚信做人”说法不确切,“自然做到”改为“受影响而学习诚信做人”。D项“无能为力”不符合现实,城市可以采取图片、报栏、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市民积极开展诚信教育。)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4.(3分)C(A项“奠定了全文孤独忧伤的感情基调”错。B项“说明了青树的孝顺,也体现了青树的因循守旧”错。D项“反映出作者对乡村文明日益消逝的思索”错。)
5.(6分)①聪慧。红苗很有生意头脑,她懂得让青树栽培种植山果和蔬菜用来做生意并收益。②勤劳。红苗做事勤快,努力钻研,开发出二三十个果蔬品种。③大方、有主见。红苗看重青树的朴实并主动与青树交往,之后就毅然决定嫁给他。(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6.(6分)以“远山”为题更好。①“远山”是故事展开的环境,正是山里生活的纯净自然孕育了主人公内在品质的纯净自然。②“远山”富有象征意义,以之为题,更能表现山间生活的自然纯净与温馨,寄寓了作者对纯粹质朴生活的向往。③以“远山”为题,给读者更悠远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远山美好的自然风景和人情风貌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感和生活的启示,含蓄而富有诗意。(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或:以“转弯”为题更好。①情节始终围绕着是否转弯展开,青树与红苗都有一个转弯的过程。②暗示人物的转变,生活从单调变得丰富多彩。③更符合小说的主题思想:过日子要不断转弯,只有放弃旧观念,才可能追寻到美好生活。(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3分)A(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
8.(3分)B(材料一属于新闻通讯,其文学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
9.(6分)第一问:①中国人心中本来就有诗歌的种子等待被激活。②在物质享受得到满足的今天,人们渴望用古诗词等传统文化形式来提升精神生活,趋向诗意社会。(2分,每点1分)
第二问:①多创造一些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节目。②利用好传统文化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的机遇,唤醒人们对诗意社会的共识和行动。③将传统文化编入教材中,引导年轻人到传统生活里去读,以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④创建感情和传统文化的共鸣,通过生活体验来理解传统文化。(4分,每点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3分)C(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11.(3分)B(《书》不是“四书”之一,而是“五经”之一。)
12.(3分)A(两处问题:一是“国家正在动乱”而不是“将要发生变乱”;二是因出仕之后有了业绩而“获得太祖的青睐”,而不是因“此举”。)
13.(10分)
(1)(我)非常想让你留在我身边,只不过认为没有扬州的事情重要。(补充主语“我”、亲近、顾,每点1分;大意2分。)
(2)这一定是(因为)襄阳的急难,想要让众将前往,不下令让众将紧急会集的原因是不想惊动远方的军队。(赴(使动)、所以、远众,每点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温恢,字曼基,是太原郡祁县人。父亲温恕,任涿郡太守,已死。温恢当时十五岁,送丧回乡,家里十分富有。温恢说:“世上刚刚开始大乱,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一下子把家财全部散出给自己宗族的人,帮助他们振兴家业。州里认为他的作法高尚,把他同州里的先贤郇越相比。温恢被推举为孝廉,作过廪丘县长,鄢陵、广川县的县令,彭城、鲁城的相,所在的地方对他有好评。又入朝作丞相主簿,出任扬州刺史。太祖曹操对他说:“(我)非常想让你留在我身边,只不过认为(丞相府的事务)没有扬州的事务重要。所以《尚书》说:‘辅佐的大臣如果贤良,那么诸事都会安宁!’是不是需要让蒋济来担任治中辅助您呢?”当时蒋济被任命为丹杨太守,于是便下令让他回到扬州。曹操又对将军张辽、乐进等人说:“扬州刺史温恢通晓军事,进退要和他共同商议。”建安二十四年,孙权统兵攻打合肥,那时候各州都屯兵守卫。温恢对兖州刺史裴潜说:“这里虽然有贼兵,但还构不成威胁,所害怕的是曹仁的征南部队遭遇变故。现在洪水高涨而曹仁让孤军深入敌境,没有防备。关羽骁勇善战,(如果)借着(水势上涨的)地利进攻,一定会造成祸害。”后来果然有樊城的战事。朝廷下诏书征召裴潜以及豫州刺史吕贡等人,裴潜等人拖延不动。温恢秘密地对裴潜说:“这一定是(因为)襄阳的急难,想要让众将前往,不下令让众将紧急会集的原因是不想惊动远方的军队。一两天内一定会有密书催促你们上路,张辽等人也会被召去援助。张辽他们一向知道魏王的心思,后被召见却(比您)先到,您可就要受责备了!”裴潜听从了温恢的话,(让部下)放弃了行军物资,改换轻装迅速出发。果然接到了催促(进军)的命令。张辽等人不久也分别被征召,完全像温恢所预料的那样。魏文帝即位,让温恢担任侍中,又出京担任魏郡太守。过了几年,升任凉州刺史,又持着朝廷的节钺兼任护羌校尉,赴任途中病死,死时四十五岁。文帝发布诏书说:“温恢有支撑社稷的素质,侍奉先帝,劳苦功高。到为朕办事,能够忠于王室,所以把万里以外的重任委托给他,让他执掌一方的政事。为何不能寿终正寝,我非常悲痛!”文帝赐予他儿子温生关内侯的爵位,温生死得早,爵位便断绝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 (3分)C(第四句表达的不是“要爱惜柳条不攀折”之意,而是说“即使春风有情,却又怎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柳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离别之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折呢”。)
15. (6分)①第一首充满悲伤的情调,写离别之愁。(2分)前两句直抒愁情,后两句更是将“生离”与“死别”相提并论,突出了离别的痛苦。(1分)②第二首在离别的不舍之外,更有对相见的乐观之情。(2分)最后两句写折柳需留下一半,待行人归来,给送行者以希望和安慰。(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6分)(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C(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卖”需要食安“守门员”。排除A、B项,D项“不仅……而且……”不合逻辑,且繁复。)
18.(3分)D(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迫不及待: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19.(3分)B(语病有二:其一,“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其二,“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

20.(5分)①“失败”改为“失误”;②“曲解”改为“误解”;③“认可”改为“谅解”;④“散布”改为“传播”;⑤“严肃”改为“严谨”。(修改对一处给1分,只找出没修改对不给分。有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21.(6分)(1)应将“不在于……而是”改为“不仅在于……更在于……”(或“不仅是……而且是……” “不仅在于……还在于” “不但在于……而且在于……” “不只是……而且是……” “不仅在于……更要……”)
(2)要结合现实生活与自身经历将经典读深读新(“现实生活”“自身经历”“读深读新”三个词答出两个亦可)
(3)读袁枚诗的经历(关键词为“袁枚的诗”或“《苔》”)

四、写作(60分)
22.(60分)
(一)对于材料的理解
题目提供了一则反映古老的甲骨文借助当代时尚元素走红并成为关注热点的材料,既创设了考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又包含真实的新闻事件,具有典型而鲜明的时代特征。
材料叙述的内容分为三层:首先,南粤中学运用网络流行语甲骨文表情包拟写的宣传标语引起轰动;接着,学生了解甲骨文表情包的创作团队以及创作经历;最后,甲骨文在当代成为关注热点,某报“时尚”专栏向社会征稿讨论。围绕甲骨文在当代的走红,材料提供了不同层面和维度的讨论空间。
报纸的“时尚”专栏会就此事向社会征稿讨论,是因为甲骨文的走红具有鲜明的“时尚”特征。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网络流行语甲骨文表情包的设计和流传结合了当代众多的“时尚”元素:网络流行语的表情包、互联网的传播模式、电脑技术的运用、艺术与科学跨界融合的思维、当代几何审美效果的设计。第二,甲骨文既属于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又属于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学术范畴,其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具备多重的“时尚”意蕴: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语境、让学术结合生活情境、挖掘民族精神遗产的实用价值,这些本就是当代的流行风尚。第三,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新时代大众和媒体的关注热点,引发人们对“时尚”的深入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时尚、时尚的生命力表现在哪里,大众应如何对待时尚,时尚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跨越……
(二)关于写作要求
1.题目要求首先强调“写一篇文章向该专栏投稿”,既是写作任务,也是对写作方向进行的限制。考生结合材料内容表达的“感触与思考”,须符合“时尚”栏目的主题,统一在对“时尚”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认知上。
2.题目要求“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这些“感触和思考”是由材料引发的,写作内容须建立在对材料核心内容“古老的甲骨文借助当代时尚元素走红并成为关注热点”的感触、思考的基础上。这些“感触和思考”既可以是对材料内容的综合理解和认识,也可以针对材料内容的任何一个方面。
3. 题目要求“自选角度”,考生所选取的角度既须符合“时尚”的写作主题又要结合材料的核心内容。写作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下面方面:
对甲骨文字体的推广和设计所结合的“时尚”因素的认知和思考;
对甲骨文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和学术融入当代生活语境所采取的“时尚”方式的认知与思考;
对甲骨文成为热点所引发的对“时尚”本质的认知与思考;
对甲骨文成为“时尚”的哲学思考;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