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A项,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并没有讲到“唐诗促进了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C项,夸大其词。原文的表述是“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很明显“使他们的诗作全面走向成熟”夸大了儒学的作用;D项,关系倒置。原文只是说“不同的诗人在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而不是说“因创作个性不同而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有别”。) 2.D(“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错,作者在论证“应制诗和宦游诗在宣扬儒学思想方面的不同立场和态度”时,运用的应该是类比论证。) 3.C(强加因果。从原文看,“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沉重打击”与“中唐的士人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4.B(话语中有对年老的感慨,但并没有无奈的伤感。他们不是对“对未来生活的迷茫”,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生命像雪花一样脆弱;人生虽短暂和艰难,但要脚踏实地地去面对、经历。) 5.①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能表现天气的寒冷、恶劣,营造出紧张、凶险的氛围,突出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②因海浪风雪越大,落水者和迷路者才找不到方向,才需要大火指引方向,由此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③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能从侧面烘托两位老人舍弃个人利益,点燃铺子救人的品质。④因海浪风雪之大,点燃铺子救人的举措也无意救了他们儿子的命,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环境、情节、人物、主题等四个方面能答出其中三点即给满分6分。每点2分,大意正确即可。) 6.①与前文情节互为照应,使这个故事紧凑,结构浑然一体。②情节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情节发展的张力。③使主题得到了升华,不仅仅是对舍己救人的歌颂,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④引发读者不尽的思考,能起到言有尽意无穷的作用。(6分,每回答正确一点给2分,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且符合文意、能自圆其说亦可酌情给分。) 7.B(“增速则……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错,从图中可以看出2013—2017年的增速分别是:2.4、1.9、1.3、1.5、1.7,2013年到2015年为递减,从2015年到2017年则是递增。) 8.A(“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方面城市均高于农村”错,原文是“全国乡村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12.5%,比城镇高2.9个百分点。”) 9.①教育目标偏失,导致人才向经济发达地区单向输出。②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迫使农村人才流向城市。③农业产业投资大、风险高、效益难以保障,使得农村难以留住人才。④政府培训错位,乡村人才难以得到“营养补充”。(集中在“材料三”第二段。每答对一点1分。) 建议:①乡村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根据材料一概括)。②要优化乡村文化环境,拓宽乡村振兴渠道,通过创新发展模式留住人才(根据材料四概括)。③盘活人才存量,扩大人才增量,通过亲情、乡情感召他们参与家乡建设,聚集各类人才共建美丽乡村(根据材料三概括)。(2分,能结合材料,合情合理概括两点即可。) 10.B(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 11.C(“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是“举荐”,而非“致仕”。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12.D(说他“生性厌弃官场”错,是不能施展才华后才辞官归隐的。) 13.(1)京城是中原百姓观察效仿的地方,风俗应当淳朴厚道,不要崇尚奸邪刻薄、浮夸奢靡(的风气)。( “京师”“ 视效”“ 尚”各1分,大意正确2分。注意:“诸夏”可根据句意推测为“华夏百姓”“中原百姓”;“ 憸薄浮侈是尚”为宾语前置句式,即“尚憸薄浮侈”;“憸”可推测为“奸邪”。本句翻译略难,须结合语境推测词义。) (2) 我听说(有些人做官如果) 自己志向不能实现(时),便把俸禄职位看得微不足道;有违自己追求的道义(时),就把功名富贵看作尘土草芥。(“顾”“锱铢”“道”各1分,大意正确2分。注意:“道不同”,与“道不同,不相与谋”的“道不同”基本相同,大意是“大家追求的道义与自己不同”,答案处是意译。) 【参考译文】 宇文之邵字公南,汉州绵竹人。考中进士后,担任文州曲水县令。转运使把轻缣的价钱抬高,让县衙强卖给百姓谋取利益。宇文之邵说:“曲水县下临长江上接高山,地势狭窄,百姓生活贫困,种地的人没有多少,正赶上收成不好,外敌多次入侵,不可以再使老百姓困苦来谋求私利。”转运使大怒。 正值神宗即位要求百官进言,宇文之邵于是上疏说:“天下是一家。祖宗创建基业、保持成就的方法都在。陛下正为先帝守丧,谄佞奸邪之辈隐藏着没有动作,此时正可以缅怀太祖、太宗等五位先皇的功德,时常好像他们就在自己的身边一样。京城是中原百姓观察效仿的地方,风俗应当淳朴厚道,不要崇尚奸诈刻薄、浮夸奢靡。公卿大夫是百姓的表率,应该用好的名节勉励自己,可是他们却争先以势利混杂在一起。希望陛下用崇尚节义廉耻的风气引导他们,让他们懂得重视自己的品德修养。方圆千里的郡县,有利的事情未必能兴办,有害的事情未必能废除,是转运使、提点刑狱应当处理的事务。方圆百里的县城,有利的事情未必能兴办,有害的事情未必能废除,这是郡守该处理的事务。先前的赦免命令,应该将百姓拖欠公家的赋税一概免除,可是有关部门操之过急,督查得太过严苛,造成上面的恩泽不能遍及底层百姓,所以穷苦的百姓就更加贫困。朝廷如果选择贤才担任三司的官职,稍微给郡县长官些自主管理的权力,那么百姓的疾苦就消除了。在这之后再借鉴像众多专管各个部门的官员来保证宗室外戚的安稳,考据《棠棣》《角弓》的意旨来使家族亲人和睦,恢复已经废弃的典章制度,提拔沉抑于下而不得升进的人才,疏远谄谀媚上的人,招纳忠诚正直的贤士。所有建立设置的政令,一定要和大臣们共同商议来推广其中的优势,对于发号施令作威作福的人就严加管制。这样,天下百姓盼望的太平盛世就可以拱手而待了。” 他的疏奏没有得到回复,宇文之邵叹息说:“我不可以再做官了。”于是就辞官回家,凭借太子中允身份归养,当时年纪不满四十。他在学习方面自我加强,不改志向,每天和朋友做学问并以弹琴饮酒为乐趣,隐居十五年后去世。 司马光说:“ 我听说(有些人)不能实现志向,便把俸禄职位看得微不足道;有违人生追求,就把功名富贵看作尘土草芥。现在我从宇文之邵身上看到了。”范镇也说:“宇文之邵职位低,但言行高尚,学识丰富而行为笃诚,他比我小二十一岁,却比我先辞官而离开仕途,让我感到若有所失。”他受到两位贤士这样的推崇。 14.D(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 15.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2分)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2分)“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2分)(大意正确即可。若写其他方面,能结合诗意自圆其说,可酌情给分。) 16.(1)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3)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每小句1分,错、漏、多一字该小句不给分。) 17.D(难以置信: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确信无疑:坚定地相信某事是真实的。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大千世界: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沧海一粟:意思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九牛一毛: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不堪重负:承受不了繁重的负荷,不能担当重任,指在经济上或别的方面无法承受。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过度劳累。) 18.A(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这个句子在第一段末尾,并句末的标点符号是句号,由此可以初步断定这句话是承接、总括上文的。再从四个选项看,选项都是概括性的语言。而A项“这五次物种大灭绝”紧乘上文的“五次演变”,“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是对演变原因最恰当的分析。) 19.C(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人类不断地向地球索取资源;一层意思是人类不断地向地球索取资源,使得地球承受的生态压力巨大。由此可以判断“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的主语不是“数量庞大的人口”,故此,最恰当的修改是C项。) 20.①“莅临”改为“参加”;②“同仁”改为“同学”;③“忝列”改为“荣列”;④“不吝赐教”改为“竭诚服务”。⑤“惠赠”改为“敬赠”。(莅临:含有敬辞的书面语,多用于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同仁:指同事或同行,也指和自己相同处境的人。忝列: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就是“有愧于排列在那中间”。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惠赠:敬词,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找到并修改正确,一处1分。) 21. 研学活动围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开发“红军传奇之旅、英烈风骨之旅、伟人风范之旅、将军风采之旅、红色体验之旅”五条研学线路,从开发课程、完善设施、专业培训和规范管理等方面保障研学活动的开展。(自下而上,从左到右,分研学主题、研学线路、研学保障三方面表述,若语句通顺简洁,每一方面2分。) 22.【参考立意】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理想的愿景,生活的目标,人生的梦想。“你凭什么去看看”,引人深思,是作文立意的出发点。①要想看世界,需要有看世界的能力;②人生要有梦想,有梦想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③实现梦想要凭借过硬的本领;④凭借持久的历练、不懈的努力和不断地打拼,历练出看世界的能力;⑤与其说是看这世界,不如说是要用看世界的能力,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⑥心无旁骛、勤学苦练,才有看世界的资本;⑦毅力、自控力、承受力、专注力和自信力,才是看世界的本钱;⑧凭着优秀的品性和优秀的才华,才能看到更为精彩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