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答案 1.C(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2.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5分,学生要结合原文分析) 3.①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②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④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答对一点得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4.C 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5.B 《桃花扇》的作者是孔尚任 6.A 乡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7.C(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8.C(“军令”为兵部职权范围。) 9.D(“得到皇帝认可”无依据。) 10.(1)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又有作为,任命他担任左布政使,让他乘驿马快速赴任。(“以”“俾”“之”各1分,句意2分) (2)得到宽恕,又因为上奏辽王朱贵烚的罪状,不说跟他有关内乱的事,和三司官员一起都被关进监狱。(“宥”“系”“诏狱”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考中进士,授职监察御史。辨明松江知府黄子威被诬陷的事,上奏减免浙东沿海一带渔民的课税。魏源巡视考察陕西,西安发生大瘟疫,治疗救活了很多人。上奏说:“各官府粮仓储存的粮食有1090多万石,足以维持10年。现如今百姓因发生瘟疫而妨害了农事,我请求(让他们)交纳钞券代替两税的一半。”皇帝听从了他的请求。他两次遭遇父母丧事,都在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 宣德五年,黄河以南地区因干旱发生饥荒,百姓大多辗转迁徙。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又有作为,任命他为左布政使,让他乘驿马快速赴任。当时侍郎许廓前往河南安抚灾民,朝廷商议又起用在家守丧的布政使李昌祺,让他官复原职。魏源与许廓、李昌祺打开粮仓救济,免除拖欠的赋税和各种杂役,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不久,雨也降了下来,当年粮食大丰收。过了三年,魏源被召回朝廷,任刑部左侍郎。第二年,永丰百姓夏九旭等占据大盘山作乱。皇帝认为魏源是江西人,命令他前往安抚他们,都督任礼率兵跟随其后。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于是皇帝又命令他们二人在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 英宗即位,(魏源)升任刑部尚书。正统二年,命令魏源整治大同、宣府各边镇,准许他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魏源派遣都督佥事李谦守卫独石。巡察天城、朔州各要塞,命令将吏分区守卫。设置威远卫,增加修筑开平和龙门城,从独石到宣府,增设嘹望敌情的堡垒。免除屯军租税一年,储存火器作为边防装备,那些依附权贵逃避兵役的人全部收编到军队中。不久,因为宣府、大同的军务长久松懈,请求朝廷召回巡抚佥都御史卢睿,推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这时,谏官把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作为魏源的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认为魏源有功劳,放置不予追究。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值班房相互责骂,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皇帝下发诏书,责备了他们俩。 有一年发生旱灾,魏源审核上奏疑难案件,并且请求推行到全国,朝廷批复同意。不久因断案不当获罪,跟侍郎何文渊一起被关进监狱。得到宽恕,又因为上奏辽王朱贵烚的罪状,不说跟他有关内乱的事,和三司官员一起都被关进监狱。过了几个月,魏源被释放并官复原职。魏源在刑部时间长,断案大多平和宽缓。陕西佥事计资说,武官犯其他罪的,等同专类罪名,给予俸禄减半(的惩罚),并贬黜到最边远的地方。魏源认为他所说的过于苛刻,上奏停止这一做法。六年,因为脚病,朝廷特命他只须在初一和十五上朝。八年,退休回家,去世。 11.BE(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B“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的说法不恰当,全诗的情感有先乐后哀的明显转变。E由这句诗便推导出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内心并不旷达超脱”的说法过于武断,认识到生命无常与内心旷达超脱与否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诗人的心情会因时因地因境而变化) 12.①运用叠词和衬托手法写景,用“皎皎”状月并以云相托,用“灼灼”写花,兼以叶相衬,生动传神地写出花月交辉的美好景象。(叠词和衬托,答出一种即可)②运用比喻手法,以月和花之美来比佳人正值青春年华,靓丽动人,享受着生命和生活的美好。③以乐衬哀,眼前如花似月的一切越美好,越能反衬出下面诗句“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所表达的抒情主人公的惶恐、失意和焦虑。(每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两点即可。每点中,答出手法给1分,结合诗句分析给2分) 13.(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4.C 15.D 16.A B项“高学历者、中等收入人群和行政事业单位及国企人员”并列不当,C项“看电视、玩电脑,读书、写字时间过长及课业负担过重”与“近视”互换位置,D项去掉“大约”和“多”中的一个 17.C A项成分残缺,“按照”后面没有中心词,B项结构混乱,“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句式杂糅,D项“录取”和“名额”搭配不当 18.A B项“高抬贵手”表示请示宽恕、通融时的客套用语,不合语境,C项“鄙人”虽是自谦之辞,但不符合语体风格,这类文言词语不适合用在日常“启事”中,D项“壁还原物”是敬辞,表示完好无损地退还赠礼或归还借物,不能用于对自己 19.B A项“贵庚”是问对方年纪,C项“高寿”是敬语,表示别人长寿,一般用于问句中,D项“笑纳”表示笑着接受,是对别人用的敬语,不能说自己“笑纳”别人的东西 20.①绝大多数都是菘蓝的根加工而成。②板蓝和菘蓝还是重要的植物染料。③这样才会出现蓝色物质。 21.②不是消费者了解了企业产品,产品销售额就必将直线飙升。③不是商家抓住这种机遇,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作文: 这是一则哲理类作文材料。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这两句话从句式上看,采用“是”“也是”组句,似乎有所偏重,但细审两句话含义又是相对独立的。 这种形式的新材料作文,基本类型有两种,一是由一句富含哲理性的话单独构成,二是由两句富含哲理性的话(或多句话)构成。第二种类型的作文题,句子之间的关系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两句话中的一句话为铺垫,另一句话为陈述重点(多为前面铺垫后面为材料重点);二是两句话是并列或相对(也有相反)的关系。本材料从内涵上看,属于相对关系,但有一定的交叉含义。这则材料,关键词是”说不”“长大”(成长、成熟)。这里的“说不”可以理解为对“长大”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他人”和”我”两方面)的”说不”、拒绝。既可以为有声之呐喊,也可以为无声的拒绝;既可以是有理有度有节的拒绝,也可以是无理的拒绝(要言之成理)。“长大”可以是好习惯的养成,是理想、信念的升华,是美好人格的塑造,是宽广情怀的涵养,是心理的成熟,是精神境界的提升。 从材料的具体语境来看,“你”和“长大”主要指向为青年人的成长与成熟,但这不是唯一,也可以虚化为国家、民族、文化等层面的成长与成熟。 (一)从“没有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这句话立意:这句话的直接表述是:如何正确对待别人对你的拒绝,对你判断和认识的否定。 具体立意: 正确认识成长的自由与限制的关系;如何对待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的各种约束、规则;长大需要接受现实的磨练和心理的锻炼;什么样的生存环境更有利于长大;在说不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正确对待“苦口良药”,等。 (二)从“你自己不会说‘不’的时候,也是长不大的”这句话立意:这句话中的“你自己不会说‘不”’,既可以理解为“自己”对“他人”的某些行为说“不”,也可以理解为“自己”对“自己”的某些行为说“不”。前一种理解是自我意识的体现,是基于表层的;后一种理解是基于自我否定的更高层面的精神、道德上的提升。 面对各种束缚身心个性发展的”道德”绑架要敢于说“不”;说“不”是理性对待成长的表现:成熟是一种自我否定、自我认识、自我提升的过程;成长需要对各种诱惑说“不”;敢于对各种不良风气说“不”;正确对待“爱”与“被爱”;拒绝命运的摆布;保有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如何面对冷言冷语;等。 (三)围绕整则材料立意: 他人的批评教育帮助与自我更新相结合才能更快更好地长大;成长是在不断的否定中获得提升的,等。 (四)延伸立意: 宏观层面:国家、民族的发展成长需要说“不”;文化的发展自信需要说“不”;微观层面:文学、艺术等的成长需要对世俗、外来的干扰说“不”;独有的民俗等只有敢于说“不”,才能更好地传承、发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