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高二语文答案 1.D 2.B 3.C 4.D A.分析正确,根据文本低于段“ 小时候,父亲在我心中,是严厉的一家之主.这个三级抹灰工,靠出卖体力供我吃穿,是我的恩人,令我惧怕的人”可以看出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所以分析正确; B.分析正确,根据文本“第七年,连队第二次推荐我上大学.我并不怎么后悔地放弃了第一次上大学的机会,然而这是最后一次.我不会再获得第三次被推荐的机会,那一年我25岁了.”可以看出“我”彻夜未眠的原因; C.分析正确,根据文本第四段“‘你们都要能吃,能吃,才长力气!你们眼下靠我的力气吃饭,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可以看出分析正确; D.“他未能深入体会家庭的困难”错,哥哥也能体会家庭的困难,根据文本第八段,我去送哥哥,他没让我进站.他说:“省下买站台票的五分钱吧.”可以看出哥哥能体会家庭困难; 5. ①这段文字写了母亲“驯服”的性格和被父亲统治的地位,反衬了父亲严厉、强硬的性格; ②交代了母亲是一位私塾先生的女儿,她希望孩子有出息,为后文写她偷偷支持哥哥考大学埋下了伏笔. 6. (1)父亲一生靠力气生活,崇尚力气,蔑视“吃轻巧饭的”,反对哥哥上大学也是这种思想所致; (2)家庭负担过于沉重,哥哥不上大学可以帮助父亲分担家庭重担,哥哥上大学会增加家庭负担,父亲年龄大了,实在无力培养大学生了; (3)因父亲反对哥哥上大学毁了哥哥一生,他反省悔悟,转变思想支持我上大学. 7. 选C A项,材料一主要介绍2016年之前的非遗保护情况,材料三不属于“具体保护措施”; B项,“‘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指的是自然景观”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二列举的文化遗产表现项目,长城、福建土楼等是人文景观; D项,“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因此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说法错误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下午共同发布阅读答案。 8.C 解析:A项,材料列举民间文学、相声的例子,不是用来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可能失传”,而是为了说明非遗保护存在的传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 B项,“因为……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原因应是它们“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另外“提高……当务之急”于文无据; D项,“与有形的物质性文化遗产不同”说法错误,物质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9. 参考答案:①传承人高龄化且人数不足,一些项目有失传的危险。②法律保护缺失。③项目传承发展不均衡。④创新力不足。(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 C.(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11.B (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12. B (“最终让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它们杀害”错,蒙赶是被诱降的,但区希范是被抓获的。) 13.(1)贼人因走投无路来投降我们,如果威力不能制服敌人,那么恩惠也不能使之降顺(使他们被感化),所以屡次反叛,不如全部杀掉他们。(穷蹙:窘迫、困厄,意思对即可1分;制:制服1分;不能怀:不能使之降顺或者使他们被感化,1分;整体句意2分。) (2)杀掉降兵的是我,犯了过错不敢推诿。将吏们有功劳却没有登录,我不能接受任命。(者……也,判断句1分;辞:推诿1分;录:登录1分;整体句意2分。) 附译文:杜杞字伟长。父亲杜镐,杜杞靠父恩荫补任将作监主簿,任建阳知县。聪敏有才能。闽地风俗,老年生子就不抚养。杜杞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有再发生类似情况者处重罪。多次升职为尚书虞部员外郎、横州知州。当时安化蛮人侵犯边境,杀掉宜州知州王世宁,朝廷派兵讨伐。杜杞上奏:“岭南各州,没有城郭甲兵的防备,长官也没有才干。横州是邕、钦、廉三州咽喉,地势险阻,可驻兵以为后援。邕管对内控制广源,对外控制交阯。希望挑选机智权变而又熟悉岭外事务的文臣,担任长官,负责边境事务。”改任通判真州,调任解州知州。京西出现强盗,抢掠商、邓、均、房等地,焚烧光化军,朝廷任命他为京西转运、按察使。任职数月,盗贼被平定。 恰逢广西区希范引诱白崖山蛮蒙赶反叛,有数千人,攻进环州、带溪普义镇宁三寨,岭外骚动。提升杜杞为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旅到达真州,先派人紧急递送信件告诉蛮人,允许其改过自新。入驻宜州,蛮没有一个前 来投诚的。杜杞找到州中军官,放出狱中囚犯,去掉他们身上的刑具,派他们到洞中去劝说贼人,贼人仍不肯听从。于是率兵攻进白崖、黄坭、九居山寨及五峒,焚毁了囤积的物资,斩首一百多级,收复环州。贼人四散逃走,区希范逃往荔波洞,杜杞派人诱降,蒙赶前来投降。杜杞对将佐说:“贼人因走投无路来投降我们,如果威力不能制服敌人,那么恩惠也不能使之降顺,所以屡次反叛,不如全部杀掉他们。”于是杀牛马,酿曼陀罗酒,在环州大聚会,伏兵发动,诛杀七十多人。三日后,又捕获区希范,乱刀剁死后送给诸部蛮人,因年老有病而被释放的,才一百多人。御史梅挚弹劾杜杞杀害降兵不守信用,朝廷诏令他引以为戒,担任两浙转运使。第二年,调任河北,担任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庆州知州。杞上奏说:“杀掉降兵的是我,犯了过错不敢推诿。将吏们有功劳却没有登录,我不能接受任命。”朝廷因此而进行赏赐。蕃人首领率领一千多人投奔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夺取牛马,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说:“他们违背盟约发动战争,酋长不能交给他们。”就用文书通知夏人,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不久夏兵也就撤走。 杜杞记忆力强,博览群书,通晓阴阳数术,自己说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了。一天在厕所,见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斥责道:“你们狂妄僭越,背叛王命,依法当杀,还敢诉冤!”不久去世。 14. C 15.①首联表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作者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又回到诗人身边,营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②颔联诗人感叹衰老.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颜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怅惘.③后两联诗人却精神顿作.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比兴,引出诗人迎着秋风上高台,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精神品格. 译文: 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 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鉴赏: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这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 作者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16.(1)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7.D 【解析】A项,出人意表:出乎人们意料。此处用反了,应用“果不其然”。B项,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多为贬义)。用在此处褒贬失当。C项,金瓯无缺:比喻国土完整。不合语境。 18.D 【解析】①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使用对象错误。②无人问津:没有人过问或尝试。使用正确。③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使用正确。④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不合语境。⑤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含褒义。不合语境,此处应为“一发而不可收拾”。⑥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使用正确。 19.C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较强学习能力”前加上“具备”。B项,“预期”是对未来情况的估计,与“所料”重复,删掉“所料”。D项,语序不当,将“交流、相遇和融合”改为“相遇、交流和融合”。 20.B【解析】A项,暗换主语,“成为感动浙江的最温暖的一笔捐款”的主语不能是前面的“王珏”;C项,搭配不当,“迫切的”与“任务”不搭配,应改为“艰巨的任务”;D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发展”的后面添加“的格局”。 21.B 【解析】①“能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与后面一个分句均以前面的“感恩”为主语,结构对应和谐一致。②“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赏和感激”,从表述内容上看,重点在“多一份”上;从音节多少来看,“欣赏和感激”比“挑剔”音节要多,音节上先少后多更谐凋。 22. C【解析】C项,留步,主人送客,客人辞让之语;A项,惠顾,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B项,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D项,赏脸,客套语,指给面子,用于请对方接受请求或馈赠。 23【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B项,“献丑”是谦辞,用于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不用于“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这个语境。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以称 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A项“舍弟”,用于自己的弟弟。“家大舍小令外人”,使用正确。 24.【写作指导】 这是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模式,这种模式的审题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从材料内容看,“水墨留白”,留的不是毫无意义的“空白”,而是为了以“无”衬“有”,以突出那寥寥数笔丹青的神韵;留的也不是一无所有的“空白”,而是为了给读者驰骋想象的空间,以品味以无胜有的“丰富”。另外,“敢于少讲话”“衣若素雅”“妆若素淡”,也都是这样的情况。由此不难推知,人生的“留白”也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不是留下人生的“空白”,而是要凸显你“要害之处的风头”,“让你看起来更为丰富”,其姿态是积极进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