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南省郑州市2017-2018学年下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6-30 23:16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D(颠倒因果,“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的特征”是因,“人们读诗时会有自己不同的体会和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果。)
2.D(“并论及二者的高下和优劣”理解错误,本文并未论及二者的高下和优劣。)
3.C(A项推论不当,原文说“不等于诗歌艺术的研究”并不代表这不是一个研究的角度。B项偷换概念,由原文中“歧义是一般情况下使用语言时需要特别避免的毛病”一句可知,歧义是一种语病,所以诗歌的语言应该是多义,而不是有歧义。D项说法绝对,原文说“这句话倒也不无道理”,与“不无道理”相比,“完全正确”说法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4.B(B项中“正是因为这些贬官们的创作,我们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才得以继承”说法绝对,原文说“我们的历史、文化,包括传统,似乎是因贬官们的创造才得以继承”,是为强调贬官创造的意义重大,并非确切、唯一原因。)
5.史载首修岳阳楼的鲁肃,他修缮岳阳楼,是因战事所需,用以检阅和训练水军,故不为享乐,不为王权,自有一番沉郁之气。唐朝修缮岳阳楼的张说,本是被贬之人,心中自有沉郁之气,加之岳阳楼有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张说修缮时同样会以沉郁为底色。岳阳楼成为唐以后诗人墨客的心灵栖息地,这些诗人大都心怀沉郁之气,或饱尝家国悲愤,凭楼抒忧国济世之怀,更增添了岳阳楼的沉郁之气。
(共5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三点全部答出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6.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忧乐意识。(1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成为许多士大夫的精神信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从容,将个人荣辱得失置之事外,同样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2分,分号前后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岳阳楼因杜甫的《登岳阳楼》而承载了文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1分)杜甫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在登临岳阳楼之际,仍然发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感叹,诗人忧国忧民的形象跃然纸上。(2分)岳阳楼因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而承载了文人墨客的逸致豪情。(1分)诗中“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烦忧尽去,畅然自得的情致;“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写诗人酣饮之后,凉风起时,翩翩而舞的情状,尽显其超脱豁达的豪情逸致。(2分,分号前后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共6分;其中概括1分,具体分析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C(2016年使用台式、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使用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与2015年持平,并未下降。)
8.C(C项理解有误,“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是“提供跨区域的优质资源和公共服务”的前提而非结果。)
9.积极意义:促进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经济社会转型;(1分)促进形成互利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1分)促进公共资源配置的整合与优化。(1分)
发展举措:政府方面,在风险共担机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要营造氛围,做好基础公共建设/顺应融合发展需求,制定行业技术标准;(1分)行业方面,要适度发展,理性投资,避免投资过热;(1分)企业自身,要培养符合发展需求的融合创新人才。(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D(陛下嗣位以来,训师择将,精兵倍于前代。而德、棣烽尘未息,此殆将帅或未得人,边奏或有壅阏,邻境不相救援,糗粮须俟转输之所致也。)
11.A(选项所说两句中的“故事”含义相同,均为“先例”。)
12.B(“主动上疏”有误,文中为“诏访边事”说明孙何是受诏陈奏而非主动。)
13.(1)担负(携带)着粮食如影随形(像影子一样跟随),运输车辆达到很多辆才能出发,等到我军粮食运到,敌人已经逃走了。
[关键词“景”(如影,像影子一样)、“迨”(至,等到)、“遁”(逃走、逃跑)各1分,大意3分。]
(2)孙何热衷于名教,经常接待士人,对有作词才能的后辈,他一定给予称许和赞扬。[关键词“乐”(喜欢、热衷于)、“接”(接待、接见)、“后进之有词艺者”(定语后置)各1分,大意3分。]
【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关键词议成近义词亦可;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14.B、C(B项诗歌颔联选取最能体现后主荒淫昏庸的两个点,分别是美姬和官员,有点的描绘,但是没有面的概括。C项颈联表现的并非“君臣关系的和谐和宴会的高雅”,而是表现陈后主的荒淫昏庸。)
15.思想情感:本诗借南朝陈后主的事情来讽刺当时的统治者荒淫误国;李诗借越中兴衰来表达盛衰无常的历史感慨。(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艺术手法:本诗借古讽(喻)今,描绘陈后主彻夜宴饮、沉溺享乐的景象,以及陈后主在兵临城下时仓皇逃匿的境况,意在对当朝统治者进行讽刺和劝谏;李诗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前三句极力渲染越王破吴归来时的热闹非凡、强盛繁华,尾句以今日之凄凉满目作结,对比强烈,凸显了盛衰无常的主题。(共4分;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6. (1)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2)钩心斗角
(3)开琼筵以坐花 飞羽觞而醉月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A(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使用不当。光怪陆离:形容形象奇异、色彩繁杂。使用正确。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使用正确。别出机杼:别:另外;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使用错误。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使用错误。目无全牛:形容技艺以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使用正确。)
18.D(A项一面对两面的语病,可去掉“能否”或改为“事关能否建成小康社会”; B项“提高……力度”搭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加大”;C项暗换主语,后一分句的主语应为“元宵节特种邮票”。)
19.A(B项“垂范”指给下级或晚辈示范;C项“忝列”指有愧于排列在其中。忝: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D项“府上”是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
20.示例:它(疼痛感)却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疼痛感又是非常危险的/它给我们带来必不可缺的警示)
以至于让身体遭受很多损伤(伤害)
只有认真对待这种警告(或重视身体发出的疼痛信号)
(每写对一处给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1.示例:
(1)师生交流之际,曾皙舍瑟应答,描绘春游图景    从容有礼、志趣清雅
(2)退至乌江岸边时,项羽拒绝渡江,毅然自刎      知耻重义、视死如归
(共5分;答对一句给3分,答对两句给5分;其中事迹概括2分,形象特点概括1分;要求所写人物的事迹须来自两篇课文内容,概括出的人物事迹要与其对应的人物形象特点相吻合,另外要符合题目其他要求。)
四、作文(60分)
22.写作提示
从材料内容上看,命题基点是“立志修身”和“做事之道”,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考人生。学生可联系社会热点事件以及自身实际进行写作。学生在写作时,首先要明确每一句名言的内涵:句强调坚定信心,志向远大;句强调奋发进取,求新求变;句强调及时反省,自查不足;句强调磨砺工具,做好准备;句强调正视困难,不耽享乐;句强踏踏实实,反对虚华。其次,要选择其中的两到三句,立意要体现所选句子的某种关系。如包含、并列、递进、条件、因果、手段、一分为二等。
参考立意:
可写“立志”“奋发”。
//可写正视困难,不断进取,踏实肯干,不耽享乐,才能成长、成功。
可写成功的必备因素,为拥有远大的志向,为具备充分的条件。
可写立身修养方面,人要不断反省,踏踏实实,摒弃虚华。

【参考译文】
孙何,字汉公,蔡州汝阳人。孙何十岁就懂得音韵,十五岁时能写文章,专心致志地学习古文典籍,写文章一定根据经义,在同年贡生中很有声名。王禹偁特别推重他,他在当时很有名。淳化三年考中进士,中榜又考取甲科,初次任职为将作监丞、陕州通判。曾任右正言,又改任右司谏。真宗初年,孙何进献五条奏议,皇上看后认为很好。咸平二年,列举入阁的旧例,孙何依次序应当担任待制之职。这年冬天,孙何跟随皇上巡视大名,皇上下诏征询对边疆军事的意见。孙何上疏说:“陛下即位以来,训练军队挑选将领,精锐的士兵比前代多好几倍。但德州、棣州仍战祸不断,这可能是或者挑选将帅不当,或者边境上奏的军报被耽搁,相邻的军队不来救援,军粮需要等待转运而造成的。将帅怎么样呢?有的依仗勇猛但没有谋略,有的嫉妒他人军功消极抗敌,只顾保全城堡,却不体恤百姓。边疆上奏军情怎么样?守护边塞的大臣,只为保住官位俸禄,老百姓被敌军或杀或伤,(他们却)假称其他强盗所为。不来救援的情况怎么样?在边疆的州县,就好像辅和车、唇和齿互相卫护,(他们)却推托说兵力少不救援其他军队,或者等待上奏批准以后才能出兵。等待运输军粮的情况怎么样呢?敌人骑兵的往来,十分迅速,(运粮的人)担负着粮食如影随形,运输车辆达到万辆才能出发,等到我军粮食运到,敌人就已经逃走了。这四个问题,都是现在急待解决的。”真宗批览了孙何的奏书并对他加以赞赏。很快授任代理户部判官,离京担任京东转运副使,他又选择州县守宰,减少三司多余的官员,慎重地选择法官,并提高官阶、增加俸禄。不久,孙何调任两浙转运使,加官起居舍人。景德初年,任满还京,任职于太常礼院。不久与晁迥、陈尧咨共同被任命为知制诰。孙何在此前已经有病在身,他勉强上任。一天,他在朝中上奏言事,将奏牍掉在地上,弯腰去拾奏牍,又将朝笏掉在地上。有关官员以有失礼仪弹劾孙何,真宗下诏不予追究。孙何感到惭愧,上章请求改任少卿监,到西京洛阳任闲职养病,真宗没有准许,只准他归家休假,并派医生前去诊断探视。医生劝孙何采用艾灸法治疗,孙何回答说:“死和生都是上天安排好的。”他最终没听劝告。这年冬天去世,终年四十四岁。真宗在澶渊,听到这个消息感到怜悯痛惜,选录孙何的儿子孙言任大理评事。孙何热衷于名教,经常与士人来往,对有作词才能的后辈,他一定给予称许和赞扬。但孙何性情急躁,不能容人。在浙西任职期间一味严厉苛刻,州郡之人对此很不满。孙何好学,写有《驳史通》十余篇,有文集四十卷。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