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 A 2. C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新零售”不仅发生在电商身上,一些大牌超市也采取了“新零售”模式。 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应该是“新零售”的主流业态还没有固定。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商品价值”与“价值消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4. B 5. ①渲染紧张恐怖的气氛,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烘托“妇人”丈夫走后感受到的孤寂、惶恐;③表现“妇人”对丈夫的牵挂;④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出“妇人”照顾伤兵情节的叙写),表现“妇人”的善良;⑤增强“妇人”黑夜一枪撂倒蒙面强盗这一情节的真实性。 6. 结局在情理之中(合乎情理)。理由:①“妇人”难以接受入室抢劫的人就是自己的丈夫的事实。②自己深爱的丈夫竟然入室抢劫,“妇人”对他很失望,也感到很陌生。③“妇人”第一次看清丈夫邪恶的面孔——她万万没想到丈夫嘱咐自己别让人进来,特意将有用的枪及火药筒带走而留下一支空枪,是为了伪造抢劫案以侵吞税款。④“妇人”心地善良,而善良与邪恶是势不两立的,说“从没见过!”符合她精神上与入室抢劫的丈夫彻底决裂的心理。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语段作用,B项考核人物形象,C项考核手法,D项考核情节,其中B项,“也不乏凶狠残忍、冷酷无情的因子”有误,误解了结尾情节的含意。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回答四处写雪的作用,首先找到四处语句,然后从结构、人物、主旨等角度作答,此题第一处在文章的开头,渲染紧张恐怖的气氛,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第二、三句在中间,注意从人物的角度分析,烘托“妇人”丈夫走后感受到的孤寂、惶恐,表现“妇人”对丈夫的牵挂同时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妇人”的善良;最后一处在文章的结尾,从主旨的角度分析,增强“妇人”黑夜一枪撂倒蒙面强盗这一情节的真实性。 点睛:此题考核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结尾的题目,要求分析文章的结尾是否在情理之中,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人物的性格和主旨分析合理性,如“妇人”难以接受入室抢劫的人就是自己的丈夫的事实;自己深爱的丈夫竟然入室抢劫,“妇人”对他很失望,也感到很陌生;“妇人”第一次看清丈夫邪恶的面孔——她万万没想到丈夫嘱咐自己别让人进来,特意将有用的枪及火药筒带走而留下一支空枪,是为了伪造抢劫案以侵吞税款;“妇人”心地善良,而善良与邪恶是势不两立的,说“从没见过!”符合她精神上与入室抢劫的丈夫彻底决裂的心理。 7. 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桥边的老人》内容的分折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课文内容、技巧、语言以及主旨的综合考查。D项,“既有战争场面的正面描写”错误,从文中来看,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场面。这篇小说不是以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来表现该主题,而是以在战争即将到来前,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下,一个孤身老人当人们竞相逃命时的内心世界,冷静而逼真地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 8.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牲畜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所以结尾处受到大家的欢迎是对他的嘲讽”错误,普通民众往往缺乏爱国意识,只有在自身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才想到反抗与还击。这表现了作品的真实性与深刻性。戏剧性的结尾让人不禁捧腹,但是细想起来又别有用意。一方面,它说明了当时民众的真实情况,批判了民众的麻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采取行动的人。 9. B 10. C 11. B 12. (1)我等担任军政要职(或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一定不会来,只需警戒而已。(2)皇上没有追究,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 【解析】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这句话的含义是“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干”“有司”“人”“土豪”“福”“宣宗”“概”“大理寺卿”“春”“南畿浙江”,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干”是指“周干”,“还”意思是“回京”,“言”意思是“说”,后面是“言”的内容,“还”和“言”是两个内容,应分开,排除AC两项,“言”的内容是“有司多不得人”这种现象,而不是“言”有司,故应在“人”后断开,且“宣宗”召岳福“还”,应从“还”后断开,排除D项,选B项。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即位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错误,庙号是皇帝“死后”而非“即位时”的封号。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以布政使的身份”错误,从文中来看,“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句中说是以“原官”的身份,故应到第二段寻找熊概的身份,第二段说“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可见“原官”是“按察使”,洪熙元年正月熊概应是以按察使的身份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洪熙元年正月”快速找到设题区域,在第三段,从文中来看,宣宗命熊概以“原官”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再结合第二段可知,“原官”是指“按察使”。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居”,处于,担任;“方面”,指一方的军政事务或军政要职,古今异义;“顾”,难道,反而;“且”,况且;“必”,一定;“而已”,罢了。第二句中,“问”,追究;“阴”,暗中;“廉”,考察、查访;“任”,信任。 参考译文: 熊概,字元节,是丰城人。他幼年成了孤儿,随母亲改嫁至胡家,于是假托姓胡。永乐九年,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职。 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峒溪蛮人大规模出动劫掠 ,布政使谋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熊概不同意,他说:“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而已。”后来果然贼寇没来。不久,他调任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他以原官的身份和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当初,夏原吉在江南治水回京后,朝廷让左通政赵居任代替他,且兼管农业方面的事务。赵居任不体恤百姓,每年都上报说丰收。成祖也知道他欺骗。他死后,左通政由岳福继任,岳福平庸懦弱,不做事情。仁宗代理国政时,曾命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因此有这个任命。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 浙西豪强握有郡县官员的短处,长期做不法之事。海盐县百姓平康非常残暴,御史要逮捕他,他逃掉了。正赶上大赦,他又回来了,还聚众八百余人。熊概将他逮捕诛杀。过后,又把几十个罪大恶极的豪强全部逮捕,加刑具押送至京城,于是奸民驯服。各卫所的运粮不能为继,军队缺粮。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皇上很高兴,传谕户部不要给熊概治以擅作主张之罪。 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便将诽毁他的书上传朝廷。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弹劾熊概与叶春所到之处擅用威权,独断专横,放纵士兵骚扰百姓。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第二年七月赐玺书奖励他。熊概也很自信,应当兴废的事他都列出上奏。当时朝廷屡次派出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熊概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这种行动。 宣德五年,他回到朝廷,才改回原姓。不久,他升为右都御史,掌管南都察院事务。行在都御史顾佐有病,朝廷通过驿传召熊概代管他的职务,兼代理刑部。宣德九年十月,省察记录犯囚的案卷,熊概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吃饭食。突然他感到晕眩,然后便去世了。皇上令使者前往祭奠,派船送他归葬。 13. BD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词中没有“悔恨”,而且下文也表达了要有所作为的意愿。D.词中说的是“谁忆青春富贵”,是反问,表明不看重富贵: 而且从全词看,作者并未决定“隐居”。 14. ①对得到重用的渴望。用“宁戚饭牛作歌”的典故,表明自己想得到君王重用。②对国家、人民的关心。“百二山河”指国家江山,“四海苍生”指百姓,作者说自己关心国家,要解除人民的疾苦。③对个人功名利禄的轻视。“谁忆青春富贵,为怜四海苍生”,表明作者要有所作为,并不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富贵,用反问,表达出对个人功名利禄的轻视。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5. 【答案】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第一句中“道出将士彻夜无眠的感伤之情的词句”,第二句中“谈到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自己的不求扬名显贵的人生追求”,第三句中“正面描写山峦高峻”,第四句中“写渔人看到桃花林周边草美花繁的美丽景色,由此想一探究竟”,考生应结合这些提示进行默写。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寐”“苟”“闻达”“嶂”“蔽”“缤纷”。 16.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①使用正确,“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句中是说路边摆放密集的垃圾桶与想要达到的目的不一致,正确。②使用正确,“念兹在兹”,形容对某事非常重视,念念不忘。③对象错误,“穿云裂石”,指(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句中用来形容“爆炸声”,对象不当。④对象不当,“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句中形容“仁人志士”,不当。⑤不合语境,且对象不当,“不通文墨”,指人的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句中形容文章,不当。⑥使用正确,“皮里阳秋”,心里有看法,但不直接说出来。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如“穿云裂石”“艰苦卓绝”“不同文墨”都属于使用对象不当。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7.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五松针、文竹等最好摆在书桌上比较合适”句式杂糅,选项把“五松针、文竹等最好摆在书桌上”和“五松针、文竹等摆在书桌上比较合适”两句杂糅,从与后面“橡皮树、丁香、腊梅等则最好摆在阳台上”这句对称的角度来看,可删去“比较合适”。C项,“结束草王坝长期缺水”成分残缺,可在“缺水”后加“……的历史”。D项,“不仅要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还要凭借城市建筑提升城市品位”语序不当,“不仅……还要”表递进关系,可改为“不仅凭借城市建筑提升城市品位,还要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C项,“结束”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的历史”。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B项把“五松针、文竹等最好摆在书桌上”和“五松针、文竹等摆在书桌上比较合适”两句杂糅为一处。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8.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A项,“敝帚自珍”不能用来说别人送的礼物;C项,“鼎力”多用于请托或感谢对方的大力支持,不能用于学校自己来说,故使用错误;D项,雅意,敬辞,指对方的心意。 19.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根据下面一段文字,选出推理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A项,“堵车可以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理正确,从语段来看,堵车引发“堵车经济”这种新产业,拯教了“广播业”这种旧产业,故可以说它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迷惑选项的错误之处:B项,具有非常大的迷惑性,原因在于它偷换概念,扩大了原概念的外延,原文仅指广播业在“交通广播领域”有所起色,不是“整个广播业”都复兴;C项,由第一句话可知,所有的人都会因堵车造成心理上的不满和体能上的疲乏;D项,文段仅阐述堵车在发达国家催生了“堵车经济”,并没有说“堵车经济”能否减轻人们的疲劳。 20. 【答案】 (1). 海纳百川 (2). 弥补《辞源》不足 (3). 移动互联网技术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道题考查上下文衔接。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文段中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本段阐释:《辞海》的得名,优点及新变化。第一空根据前面一句“……最大的综合性辞典。其气势宏博”和“海”字本身的意义等信息,可知要填的内容是“海纳百川”。第二空据前面一句说的“吸收了《辞源》优点,又……”,后面一句“如《辞源》引书不注篇名,常为论者诟病,《辞海》引书则举作者、书名和篇名,比《辞源》更完备”,可知所填写的内容一定是说《辞海》弥补了《辞源》的不足。第三个空由后面一句“研制出比纸质载体更便捷的知识服务方式——数字化手持移动终端,开启了新一轮生命周期”,可以推知第三空要填的内容“移动互联网技术”。 作文 21. 【答案】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鲜花播种一缕清香,收获一片赞扬;春天播种一丝绿意,收获一片生机;而我播种无数汗水,最终收获的是成功的喜悦。 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报了一个水彩画班。一开始我因为喜欢那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觉得挺好玩的,但几次作品都只是换来老师失望的眼神,我渐渐没了兴趣。有一天,老师让我们以“军队”为题画一幅画。我一想到要画各种兵器还有人物,一下子来了精神。作业交给老师后,只见他摸着下巴,频频点头,眼里充满笑意。第一次被老师当众表扬,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从此以后,我就真正爱上了水彩画。 机会正向我走来。得知学校打算组织我们参加全市绘画比赛,我十分兴奋,暗自给自己鼓劲:一定要刻苦练习,好好准备,争取拿奖。为了能画得更好,我除了上课认真听讲、细心临摹外,课后也尽量挤时间多练习。暑假,不管外面多热,我都要拉上妈妈一起去紫竹院公园画竹子与荷叶。晚上,汗水打湿了纸,我依然一丝不苟地运笔着色,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暑去冬来,春华秋实,努力没有白费。我的绘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课堂上总能得到老师夸奖,无数次引来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渐渐地,我熟练掌握了各种颜色的调配比例,手里的画笔似乎也有了生命。 终于等到比赛的那一天。我走进教堂静静地坐在桌前,仔细听考官出题。思考好构图以后,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的意境中。我拿起笔,用笔锋画出粗粗的竹干,用笔尖蘸一点浅绿勾划出细长的竹叶,然后用深灰色抹出岩石,再用棕色细细描出跳跃的松鼠。当大滴的汗珠落到纸上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已满头大汗。不知过了多久,我总算大功告成了。我眼前的那幅画,有苍翠欲滴的竹子,活灵活现的小松鼠,被古朴典雅的四合院所包围。四合院中还突兀出来一块山石。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次,我如愿获得了一等奖。学绘画的经历告诉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倾心付出,才能获得成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文。 【解析】试题分析: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某校高三年级张贴的六组标语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了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所选的六组标语通俗易懂,而又含意丰富,对读者有启发作用,能增强个人道德意识和人文素养。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六组标语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学习”“幸福”或“奋斗”的角度,激活六组标语的内在生命力。六组标语中前两句是古文经典,理解有点难度,其他的都直观易理解。①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释义:要想增加才干,就要学习;要使刀刃锋利,就得勤加磨砺。②非学无以广志,非志无以成学。释义:一是要增长自己的才干,首先要立志,而后要努力学习,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推而广之在生活、在事业实现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就会半途而废。 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几个标语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②为基础探讨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贵在坚持;以④⑥为基础探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强调幸福与奋斗的重要关系;以③⑤为基础探讨奋斗的重要性,以及只有付出才有回报;以③⑤④⑥为基础探讨付出与收获的关系,只有经过顽强的奋斗和无悔的付出,才有可能收获幸福……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三个标语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从作文题目类型角度看,六句标语要求任选两三句,自定立意,属于材料作文,且是多则材料,考生立意选择范围比较宽泛。从材料的选取角度看,选择多则标语作为命题素材,无疑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导向,同时极大地融入了现代文化元素。提供的材料既有形象鲜明的,也有思想深刻的,不同风格适合不同需求和水平的考生,这是很人性化的命题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