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亡姊王夫人墓志铭 苏辙 伯父大中大夫生女子四人,仲姊适进士王君东美器之,独享上寿,年七十有五。从其子肄为梓州铜山尉,官满而归,没于乡闾,实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庚寅也。前一岁,辙与兄子瞻皆自岭南蒙恩北还,将归扫先墓。是时兄弟惟仲姊在耳,而子瞻舟行至毗陵,复以疾不起。辙既哭之,则讣于乡曰:“天伦之爱,惟仲姊一人矣,东西相望,将谁诉者?”讣未达而仲姊又亡,盖哭之恸曰:“已矣,手足尽矣,何以立于世!” 惟夫人幼敏而静,四岁而知丝纩,十岁而知馈膳,父母以为能。既长,奉己以法,不妄言笑。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舅秘书丞兼,没于耀州,贫不能归,夫人劝其家尽所有以归葬。未几而姑亡,器之亦即世。生事不给,人不堪其忧,夫人处之,哀而不伤;被服饮食,虽窭必修;与亲族交,虽贫不傲,虽富不屈;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曰:“使尔自悟则善,勉强从我无益也。”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尝梦一老人,旁有赞拜者。既觉,犹拜未已,旦求其家绘像,则四代祖母也。自是并祭四代。肄及元祐九年进士第,时辙备位政府,以亲祀圜丘,恩赐冠帔,使肄以归奉夫人。肄迎养铜山,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敕之。及其疾病,肄剔股以具膳。既执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哀毁殆不能胜,乡人称之。将以崇宁元年十月六日袱于器之之墓。 (选自《栾城集》卷二十四,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 B. 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 C. 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 D. 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 11. 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适,女子出嫁。如《孔雀东南飞》中“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 庚寅,是汉族干支纪法的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7个。 C. 天伦,原指自然的伦常关系,泛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D. 敕,帝王的诏书、命令。如敕命、敕书、敕封、奉敕、宣敕。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姐王夫人与哥哥苏子瞻的先后离世,使苏辙无比哀伤和痛苦,兄弟姐妹都已离世,他几乎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B. 王夫人的公婆和丈夫相继去世,家人沉浸在哀伤之中,王夫人在贫困中处之有度,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 C. 王夫人曾经梦到一个老人,醒后找来夫家先辈的画像一看,原来老人是四代祖母。从此,她一并祭祀四代祖先。 D. 王肄对母亲非常孝顺,在母亲生病时剜肉来给她做药膳,母亲去世后,王肄几天滴水不进,极尽哀伤之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 (2)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 【答案】10. A 13. (1)(王夫人)二十岁时嫁到王家,早晚勤勉不懈,公婆也认为她贤淑。(2)教育训导几个孩子,她不偏离家法,遇到孩子有过错,不曾见她有过疾言厉色。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这句话的含义是“春秋两季的祭祀,她必定亲自查看洗涮,烧火做饭,通宵达旦,她一直这样做直到去世”,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春秋”“夜”“旦”“其身”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必亲视涤濯”的主语应是“王夫人”,属于承前省略主语, “祠事”指祭祀的事情,故应从“事”和“必”之间断开,排除BD两项;“视涤濯”和“执庖爨”是两个动作,且结构一致,故应在“视涤濯”和“执庖爨”之间断开,排除C项,应选A项。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结合语境可知,“敕”在文中的意思应为“告诫”。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项,“二姐王夫人与哥哥苏子瞻的先后离世”错误,文章第一段中说苏子瞻去世后,讣告还未到家,二姐王夫人就去世了,故苏子瞻是先于王夫人去世的。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A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二姐王夫人与哥哥苏子瞻……离世”这一内容快速找到设题区域,在第一段,从文中来看应是苏子瞻先离世,王夫人后离世。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句首添加主语“王夫人”;“归”,女子出嫁,嫁到;“莫”同“暮”,“早莫”即“早晚”;“舅姑”,古今异义词,指公公婆婆;“贤”,形容词意动,认为贤淑。第二句中,“过”,过错;“尝”,曾经;“声色”,疾言厉色。 参考译文: 伯父大中大夫生了四个女儿,二姐嫁给进士王东美(字器之),独享高寿,享年七十五岁。她的儿子王肄到梓州担任铜山尉,她跟了过去,儿子任期满后她回到家乡,在乡里去世,时间是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庚寅日。前一年,我和哥哥苏子瞻都蒙受皇恩,从岭南回到北方,将要回乡祭扫祖先的墓。这时(其他)兄弟姐妹中只有二姐还在世,而苏子瞻乘船到了毗陵,又因为生病而不起。我哭完了他,就向家乡报丧说:“天伦之爱,只有二姐一个人了,我们东西相望,将跟谁诉说呢?”讣告还没有送到,而二姐又去世,我伤心地哭诉:“完了,兄弟姐妹都死了,我靠什么活在世上呢!” 王夫人幼时聪敏沉静,四岁的时候就认识丝绵,十岁的时候就懂得烹调膳食,父母认为她很能干。她长大后,用礼法约束自己,不乱说笑。(王夫人)二十岁时嫁到王家,早晚勤勉不懈,公婆也认为她贤淑。她的公公秘书丞王兼,死于耀州,家贫不能归葬,她劝夫家倾其所有来使公公归葬。不久婆婆去世,王器之也去世。办理丧事不能供应所需,家人不能承受忧伤,她处理这些事,悲哀而不过分;虽然穷,但是被褥衣服饮食这些她都会置办好;和亲戚交往,对待贫穷的,她不傲慢,对待富裕的,她不自卑;教育训导几个孩子,她不偏离家法,遇到孩子有过错,不曾见她有过疾言厉色。她说:“让你们自己觉悟就好,勉强听从我没有益处。”春秋两季的祭祀,她必定亲自查看洗涮,烧火做饭,通宵达旦,她一直这样做直到去世。她曾经梦到一个老人,旁边有唱礼的人。她醒后还不停地拜,早晨找来夫家先辈的画像一看,原来是四代祖母。从此,她一并祭祀四代祖先。王肄考中元祐九年的进士,当时我在政府任职,得以亲自到圜丘祭祀,朝廷恩赐帽子、披肩,让王肄带回去献给王夫人。王肄把王夫人迎接到铜山奉养,王夫人常常称赞祖父和外祖父执政的方法来告诫他。等到她生病了,王肄剜取大腿上的肉来做药膳给她治病。等到(王夫人去世,)王肄奉行丧礼,几天滴水不进,哀伤得几乎不能承受,乡里人称赞他。将王夫人在崇宁元年十月六日合葬到王器之的墓里。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 苏 闲倚胡床,庾公楼②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③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注】①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秋。词人时在杭州为官。②庾公楼:相传东晋庾亮在武昌登南楼赏月。杜甫诗亦云:“池要山简马,月静庾公楼。”③别乘:官名。这里指词人的友人袁毂。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庾公楼外峰千朵”是词人闲倚胡床所见。“朵”字生动地表现出重重叠叠的山峰如花般绽放。 B. 上片三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拟人手法,明写词人与明月、清风同坐,暗示词人心境的孤独、寂寞。 C. 下片一二句叙写袁毂到来之后的情形:词人从独处世界中走出,与友人一起吟诗唱和。 D. 下片后三句,词人戏谑友人:自从添了你,明月清风都与你平分了!足见两人关系亲密。 E. 全词篇幅短小而融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于一炉,虚实结合,语言平白如话,读来妙趣横生。 15.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E 【解析】 1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考核炼字,BE项考核手法,CD考核内容,其中B项,“暗示词人心境的孤独、寂寞”不恰当。词人的心境应是闲适、恬静的。E项,词中没有议论。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词中的“庾公楼外峰千朵”和注释分析“对人文荟萃、风景秀美的杭州城的喜爱”;根据“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分析“与明月清风为伴的闲适”;根据“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分析“对友人到访,一起欣赏美景、相互唱和的喜悦”。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将士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的壮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第一句中“描写将士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的壮烈战斗场面”,第二句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考生可以根据这些提示进行默写。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躁、霹雳、蟹、螯、鳝、寄托、的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