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2018届全国高考最新原创压轴试卷(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6-04 21:47
1号卷·2018届全国高考最新原创压轴试卷(二)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C(A项“完成从实验室向市场的转化”错误,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是“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跨越商业化鸿沟,从实验室走到生产车间再走进寻常百姓家”。B项必要条件不成立。从原文看,人工智能要想取得技术上的突破,关键是“需要大量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取得技术突破”。D项“管理能力跟不上、不匹配,就不能发挥效力”逻辑关系错误。原文说“技术先进了,各项管理能力也要跟得上、相匹配,才能让好技术真正发挥效力”。)
2.(3分)B(文中将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比较,意在指出人工智能将会“融入各行各业中,它的发展潜力正是在于将来各行各业深度应用的前景”,这点与互联网一样。目前“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不是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
3.(3分)D(“人类未来将难以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错误,原文说政府还须建立和逐步完善统一的法律法规,确保在更远的将来,人类仍能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并不是说没有完善的法律,人类将来就难以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
4.(3分)C(“这种近乎戏谑的动作也流露出他对‘我’的轻视”错误。)
5.(5分)
(1)“我”对哈桑的问话,就像折磨昆虫的游戏一样。“我”有种身份上的优越感,对哈桑有戏弄的意味。(2分)
(2)“我”认识到哈桑是忠心而又真诚善良的人,这句话体现了“我”内心的愧疚之情。(3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6.(6分)
用当地古老的斗风筝风俗自然引出哈桑,并交代了他的身份,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殊的背景。重点通过“我”与哈桑的对话,结合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详写了一次追风筝的经历,通过“我”以及其他追风筝的人与哈桑的对比,凸显人物形象。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酌情
给分。)
7.(3分)A(“无条件为公民办理”错误,材料一说“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并非指无条件办理。)
8.(5分)B、D(A项“所以无法避免”因果关系不成立。C项“不会再产生新的无户口人员了”推断不合理。E项“如果不按人口征税,统计就能准确”错误。材料四中说“又因保甲制度本身流弊,以及失去征课作用后官吏更自因循,仍难精确”可见。)(答对一项给3分,两项给5分;多答不给分。)
9.(4分)中国采用户口登记制度,美国采用生命登记制度。美国登记的信息比中国的更详细。
中国公民的身份证是享受各种社会保障的凭证;美国公民凭社会保障号获得护照、驾照、信用卡等证件。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0.(3分)B(原文为: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1 1.(3分)B(江左,古指江东。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12.(3分)C(“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错误。原文为“诏报从纳,事竟不施行”。)
13.(10分)
(1)孔稚硅因为外族(北魏)连年来不断向南入侵,征战不止,百姓死伤很多,于是上表。
(译出大意给2分;“以、息、乃”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他不喜欢世间俗务,在宅院里建造了很多假山池塘,常常独自一人倚靠在小桌旁饮酒,而不管身边的杂事。(译出大意给2分;“乐、盛、傍”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14.(5分)C、E(C项,“词人巧用比喻”有误,“将荷花刻画成痴情仙子”为拟人,“青盖亭亭”为比喻。E项,本词多化用前人诗句,不是直接引用。)(答对一项给3分,两项给5分;多答不给分。)
15.(6分)
构思巧妙:想象荷花的香气仿佛飞入了诗人的诗句,用语新奇。(2分)手法巧妙:“嫣然”照应前句之“玉容”,暗含拟人,将荷花当作美人;(1分)荷花于风“吹”、雨“洒”中的“摇动”又与“冷香”在视觉、触觉与嗅觉上相通,(2分)“飞”字巧用比拟,化静为动。(1分)
(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6.(5分)
(1)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添字不给分。)
17.(3分)C(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使用正确。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此处不合语境。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不用于商品,此处不合语境。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去计较。使用正确。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常用于否定句,一般说“不可(怎可)等量齐观”。此处使用错误。三人成虎: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此处望文生义。)
18.(3分)A(B项语序不当,应为“是北极事务重要的利益攸关方”。C项结构混乱,可在“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后面加上“。这些词语”。D项成分残缺,可在“致力”后添加介词“于”。)
19.(3分)B(A项“却之不恭”,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是接受别人馈赠或邀请时说的客套话。此处不合语境。B项“屈尊”,客套话,指降低身份俯就。C项“夫人”,称呼文雅,尊称自己及他人的妻子,多用于外交场合。此处是在口语语境,可改为“带老婆”。D项“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歇后语诙谐幽默。不适合用在严肃的新闻报道里。)
20.(6分)示例:为了解决积雪带来的交通问题   但也具有危害   不使用这类融雪剂
(答出一句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1.(5分)示例:您好,我们是参加高考研讨会的老师,现在还在路上。请问公位置在哪里?
走吧,快到了,继续往前开,穿过这个广场,前面左拐到莲花路上,皖智就在路右边。
(答出给2分,要表明身份,明确目的,要有礼貌用语;答出给3分,图文转换的信息要准确,表达要简明、口语化;意思答对即可。)
22.(60分)
(参考2017年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
本题延续全国卷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思路,重在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立意难度不大,学生可以多角度发散思维,立意时应将两则材料结合起来看,以下两个角度仅供参考:
在人工智能时代做无可替代的人;行行出状元。
【文言文参考译文】
孔稚珪,字德璋,是会稽山阴人。祖父名叫道隆,位居侍中。父亲名叫灵产,泰始年间被罢去晋安太守一职。(灵产)有隐逸遁世的情怀,在禹井山设立了馆舍,精心诚笃地信奉道教。元徽年间,担任太中大夫。比较能知晓星象,喜好阴阳方术。太祖辅佐朝政,沈攸之起兵,灵产秘密地禀告太祖说:“沈攸之的军队虽然强大,但按照天道气数来看,不能有什么作为。”太祖最终验证了他的话,提拔他为光禄大夫。孔稚珪年少时就广学博览,有美好的名声。太守王僧虔见过他后十分器重,招揽他担任主簿。州里察举他为秀才。初任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任尚书殿中郎。齐太祖萧道成任骠骑将军时,认为孔稚珪有文采,让他担任记室参军,与江淹共同掌管各种公文的草拟。升任正员郎,中书郎,尚书左丞。因为要为去世的父亲守丧而辞去官职,与兄长仲智返回居住在其父的山居中。仲智的小妾李氏性格骄横嫉妒,不讲礼节,孔稚珪禀告太守王敬则杀了她。守丧期满,担任司徒从事中郎,州治中,别驾,从事史,本郡中正。
永明七年,改任骁骑将军,又兼任左丞。后升任黄门郎,仍旧兼任左丞。不久改任太子中庶子,廷尉。江南一带一直承用晋朝张斐、杜预所注的律法二十卷,齐世祖很留心于律法条令,好几次亲自审讯囚犯,诏命狱官对旧注详加考订,于是让八座公卿共同评议,考证旧注。对于同一罪名处罚有轻重不同的地方,竞陵王萧子良主张,大多数取用从轻发落的条款。其中如果有朝议不能决断的地方,则请皇上下旨决定。到永明九年,孔稚珪上表说,大学要依照《五经》博士的惯例,设置教授律学的助教,太学生想要就读者,策试达到最高等第,立即提拔任用,使他们身居执法者的职位,以此来鼓励读书人攻读律学。诏书答复说听从孔稚珪的建议,但最终却没有施行。转任为御史中丞,迁骠骑长史,辅国将军。
建武初年,又调任冠军将军、平西长史、南郡太守。孔稚珪因为外族(北魏)连年来不断向南入侵,征战不止,百姓死伤很多,于是上表。但是齐明帝没有采纳孔稚珪的意见。征聘他为侍中,不去就职,仍留任原职。孔稚珪风度气韵清静疏阔,爱好文学歌咏,能饮七八斗酒。与表兄张融情趣相投,又与琅邪人王思远、庐江人何点、何点弟何胤都交情深厚。他不喜欢世间俗务,在宅院里建造了很多假山池塘,常常独自一人倚靠在小桌旁饮酒,而不管身边的杂事。庭院中野草丛生也不修剪,经常有青蛙的叫声,有人问他说:“你想做陈蕃吗?”孔稚珪笑着说:“我把这些青蛙的鸣叫当作是两部鼓吹乐,何必期望去仿效陈仲攀。”(东昏侯)永元元年,为都官尚书,转迁为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永元三年,孔稚珪得了重病,东昏侯要斥退他,于是便用卧车载着让他走,因此加剧了病情,于是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