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冲刺模拟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1.C(A项偷换概念,原文说文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发展的根基,当然也适用于汉字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但汉字并不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B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在汉语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没有鄙视之意。D项逻辑错误,原文中“产生兴趣”与“以字养德”是递进关系,不是因果关系或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2.D(没有引用论证) 3.B(错在“都主张放弃汉字教育”。从原文看,只有“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4.D(动物的命运与人的沧桑被奇妙地叠化在一起) 5.笔调舒缓,作者以一副乐天安命的姿态,摇曳多姿地,舒缓地表达自己对生命与万物的独特体验。幽默诙谐,作者以“狗咬了你你还能去咬狗吗?”等语言体现一种幽默诙谐的表达效果。 6.不一样 作者笔下的“狗”与“宠物”无关,是“本色动物”。本文所写的“狗”与人类平等,是村庄的一份子。 一样对人类忠诚,看家护院。是人类的伴侣。 7.(3分)B(“毫不介意”错,材料一说的是敏感度趋低) 8.A(2分),B(3分) (A借机涨价错,B“与航行的距离和时长并无关系”错) 9.(4分) 春节期间来海南旅游尤其是自驾游的游客过多,致使一些景点游客蜂拥而至,这给海南的旅游经济带来消费增量(或:海南政府没有解决好旅游消费增量与这里的生态容量的矛盾)。(2分) 海南的相关部门(交通部门)没能为可能发生极端天气后留足运力余量,根据运力的余裕程度来考虑接待游客的数量。(2分) (所以,春节期间的交通很容易出现拥堵的问题) 10. C (原文断句为“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11. A(序分为赠序、宴集序、书序及诗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宴集序,与书序或诗序的性质不同。) 12. A(“诗穷而后工”的“穷”是仕途不通、处境困窘之义,不是贫穷的含义。从作者对梅尧臣生平遭际叙述也可以看出,梅尧臣是仕途不通。) 13.(1)然而当时人不论聪明愚笨,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乐于把自己不得志的心情通过诗歌来抒发。(“贤愚”、“语”、“求”、“发”各1分,句意1分) (2)便向梅圣俞家求取遗作,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珍藏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索”、“并”、“掇”、“尤”各1分,句意1分) 14、【答案】1.AB 15.不矛盾。壮心:作者面对野色迷人的吴山之巅和眼前的大江,触景生情,自然壮怀激烈;断肠:又因为满城的秋风秋雨,人生的行藏起伏,青春年华的流逝,独在异乡的孤单,诗人油然而生悲愁;作为曾经入仕后又归隐的诗人,壮心不忘,正是断肠的原因。38岁的诗人却说“老眼昏花”,应为愤激之词;尾联“今古骚人乃如许”,也透露出壮心难酬的伤感;结尾一句更以苍茫之景写归隐后的惆怅不得志之情。 16.(1)水何澹澹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2)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17.D 【解析】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符合语境。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于此处语境不符,应该为“励精图治”。 捉襟见肘:形容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符合语境。朝乾夕惕:形容一天到晚很勤奋,很谨慎。符合语境。功败垂成: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用在该句中不妥当,不能将之误解为“成功与失败”。变本加厉: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褒贬误用。 18. B 【解析】A.中途易辙,“自”放到《琅琊榜》前。C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将“受”改为“在”,或删除“下”。D .搭配不当,应为打破“模式” 19. C 【解析】A项,“请速还我”带有命令口气,用于此处不得体。B项,校友称自己的学校,应为“母校”。D项,“有幸”是谦辞,不能用于主办方对嘉宾说。 20.(5分) 也有人质疑基础研究的价值基础研究可以推动技术创新让公众深入地理解基础研究 21.(6分)不是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就意味着一定具备核心竞争力。 不是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品牌就意味着一定会成为世界创造强国。 22.评分标准参照2017年高考标准。 【参考译文】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显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奥秘,内心郁积着忧思和愤慨,化为诗兴来抒发怨恨讽刺时世,借以表达逐臣、寡妇的慨叹,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仕途困厄,大概是仕途困厄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恩荫袭补为一个小官,屡次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官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近五十了,还要靠别人聘用,去当人家的办事员。才能智慧郁积在心,无法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长大后,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古朴纯正,他不希求苟合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聪明愚笨,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乐于把自己不得志的心情通过诗歌来抒发,因此他平生所写的东西,以诗歌为多。世人已经知道他的诗名,却没有人向朝廷举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说:“已经二百年没有这样的好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最终也没有举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奉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的作者,难道不是很了不起吗?为何他到老还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描写虫鱼的形态、抒发困厄愁闷的感叹?世人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终老了,这难道不值得惋惜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城去世,我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之后,便向他家求取遗作,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珍藏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详尽了,所以不再重复。 庐陵欧阳修写了这篇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