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冲刺高考最后1卷语文参考答案与解析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 1.C(A“从隶属于行政发展为专门的机构”属于组织上对政治制度的适应。B监察官有监察和裁断权是垂直领导的内容,不是结果。D.对于言谏系统而言,因为监察对象是君主,实际上是被监察权越强,其制衡作用越弱。) 2.D (“缺乏自下而上的监督”错。言谏制度就是自下而上的监督制度。) 3.A(因果关系有误。监察机构的独立导致监察体系整体效能的提高,是提升监察权力地位和范围带来的结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4分) 4. B(强加因果。) 5.①以典雅的书面语为主,夹杂方言、口语词汇。例如“一票”的使用。 ②以诗入文,整散结合。 ③陈述语气、反问语气、感叹语气兼用,运用反复等修辞以增强语气。 ④创造性地使用句式。比如“未随古代飞走的一条龙啊万里长城万里长”。 (一点1分,两点3 分,三点5 分。) 6.①第一部分实中有虚,主要写“他”看到图片由平静转为愤怒、妒恨,中间穿插了“他”的经历背景。交代“他”对长城特殊的情感以及渴望登长城而不得的痛苦。 ②第二部分实写“他”寄信的遭遇,表达了“他”因人们不了解长城、不懂“他”对长城情深而起的愤怒。 ③第三部分先实写“他”步行回家,突然转为虚写“他”的内心感受,最后又回到现实世界。突出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心灵的孤寂和萦绕在心中的故土情结。 ④第四部分先实写“他”回家再见图片,后虚写“他”联想和想象发生在长城的古今事件。赞美了中华文化的永恒,暗示了自己的坚守。 (每点2 分,3 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分) 7.C(听书”不属于网络文学。) 8.BE(A“监督力度的加强”错,应为“引导力度加强”。C 《天域苍穹》走的是典型的玄幻穿越套路,不能说明网络文学在题材、内容和风格上呈现多元格局。D.选项中所列启示有诸多不当,比如“创作自由”“有助于行业的繁荣”等。) 9.①关注阅读目的。不仅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要通过作品了解现实、体验生活,提升欣赏的品位和能力。 ②关注作品质量。不沉溺于脱离现实的低级趣味的作品,多读思想艺术俱佳的作品,多读有正能量的作品。 (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分) 10.D(画线句子的标点如下: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11.A(侍郎是副长官。) 12.C“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错误,根据上下文,“立同异”意思是意见相同相异者张商英都能很好对待;“厉行节俭”有悖文意,原文为“过则如初”。) 13.(1)张商英多次毁镑蔡京“作为 (2)张商英通过僧德洪和郭天信互传口信,后来事情被发觉,张商英在开封府受审,御史张克公上疏攻讦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1 1分) 14.CE(C中“一写张端公钦佩作者文才高妙”有误,应该是对张端公的赞美。上下句一说对方,一说自己;另外,作为咏别诗,自吹自擂也不合适。E中“联联直写别事,联联直抒别情”不当,颔联即无此意。) 15.①妙在炼字精巧:“急”写天色已晚,启程在即;“缓”写别情依依,不忍离去;对仗相反相成、工稳巧妙。②妙在借景抒情:描写了“鸣笛”“落日”“清歌”的典型送别之景,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及朋友间的惜别之情,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5 分) 16.(1)忍尤而攘垢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2)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B①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用来形容表演,不当。②死得其所,死得有意义、有价值。使用恰当。③平易近人,(性情或态度)谦逊和蔼;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使用恰当。④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此处使用不当。⑤山高水长,比喻人品德高尚,声誉流传久远,也比喻恩德、情谊深厚。使用不当。⑥一以贯之,指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使用恰当。) 18.D(A中途易辙,“浙大杨灿军教授研究团队”话题没有表述完整,主语转换为“中国海上油气田钻井平台的钢管表面的海生物和铁锈的清洗成本”。B成分残缺,“移动互联网如何促进儿童启蒙阅读的普及等问题”前缺少介词“就”。C表意不明,“非洲和西亚的部分国家和地区”有歧义。) 19.C(A.“失迎”,因没有亲自迎接客人而向对方表示歉意。B“惠存”,请保存,用于把自己的东西赠送给别人。D.“花甲”,指60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拨冗”,客套话,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 20.示例:①人工种植解决了药材的数量问题 ②最主要的问题是异地种植和药材污染 ③可能毁在中药上(意思对即可) 21.示例一:①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②“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③“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与团结力。④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示例二:①“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②“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③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④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两例的①②要相连,④都要放在最后。、 四、写作(60分) 22.参照2017年新课标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