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报刘一丈书 宗臣(明)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钟基译本)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B.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C.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D. 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刺:又称“名刺”“名帖”,拜访时通姓名用的名片。官场套交情、拉关系常用,新春拜年时也会“望门投刺”。 B. 南面:坐南朝北之位,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理政时皆南向坐,因此称居帝王之位或其他尊位为南面。 C. 相公:既是旧时妻子对丈夫的敬称,又用于对富贵人家子弟或年少之人的敬称,也有如本文的意思,指丞相。 D. 伏腊:伏日与腊日,夏祭曰伏,冬祭曰腊,同时也是两个佳节。“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冬季十二月。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长者来信提到的为官须知的两点告诫深有感触。对这两点告诫,作者表面上自责不足,实际上是为后文讽刺时弊做铺垫。 B. 本文通过对客者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生动再现了客者费尽心机、奴颜婢膝,自始至终毫无羞耻心的丑陋形象。 C. 本文的讽刺力量不仅来自对奴颜婢膝的客者、敲诈勒索的门者、故作姿态的主者的生动的描绘,还来自精当的议论和有力的反问。 D. 客者召见前低三下四,召见后得意忘形,前后对比,判若两人,反映出当时官场所谓“上下相孚”实际是权钱交易的结果。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2)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我的才能、品德与职位不相符,我本来就知道。至于(上下级)不能相互信任的弊病,在我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2)从早到晚骑马,恭候在权贵人家的门口,守门人故意不肯进去禀报(或让他进去),他就用甜言媚语做出妇人的姿态,把袖里藏着的金钱私下偷偷塞给守门人。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这句话的含义是“主人说:‘进来!’他便拜了两拜,故意迟迟不起来,起身后就献上要进献的金银。主人故意不接受,他就坚决请求收下;主人故意坚决不接受,他就坚决请求,这样以后主人叫手下人把金银收下”,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主者”“寿金”“之”,根据表对话的词语“曰”断开一处,然后根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曰”表对话,其后要断开,排除AB两项;“再拜”指“拜了两拜”,“不起”是因为“故迟”,即故意迟迟不起,“故迟”与“不起”不能断开,排除D项,选C项,且“故固不受”的主语应是“主者”,即“固请”与“主者故固不受”之间应断开。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南面:坐南朝北之位”错误,“南面”,坐北朝南之位。文中意思是“面朝南(居于尊位)坐着”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自始至终毫无羞耻心”错,从文章第三段来看,遭到门者怒斥后“客耻之”,但为了往上爬,他还是强忍着。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依据“客者”快速找到设题区域,在第三段,考生可以圈出第三段中描写“客者”的句子,由此可以发现客者并非是“自始至终毫无羞耻心”,因为文中说到“客耻之”。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称”,相合,相称;“固”,本来;“孚”,信任;“病”,弊病;“尤”,特别;“不才”,没有才能的人,对自己的谦称。第二句中,“日夕”,早晚;“候权者之门”省略句,“候”后省略介词“于”;“故”,故意;“甘言”,甜言;“作”,做出,摆出;“状”,名词,姿态,情态;“袖”,名词活用为动词,袖子里藏着;“以”,连词;“私”,偷偷给。 文言文翻译: 在数千里以外,时常得到您的来信,安慰我长久的思念之情,这已经十分幸运了。何况还承蒙您赠送礼物,那么我要用什么来报答呢?您信中表达的情意十分恳切,说明您没有忘记我的老父亲,也可以知道老父亲是很深切地想念您的。 至于信中用“上下级要互相信任,才能、品德要与职位相符合”的话告诫我,对此我有深切的感受。我的才能、品德与职位不相符,我本来就知道。至于(上下级)不能相互信任的弊病,在我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况且当今社会上所说的上下信任是怎么一回事呢?(他)从早到晚骑马,恭候在权贵人家的门口,守门人故意不肯进去禀报(或让他进去),他就用甜言媚语做出妇人的姿态,把袖里藏着的金钱私下偷偷塞给守门人。守门人拿着名帖进去之后,而主人又不立即出来接见,他就站在马棚里,混在仆人和马匹中间,臭气熏着衣服,即使是饥饿寒冷或闷热得无法忍受,也不肯离去。一直到傍晚,先前接受金钱的守门人出来对他说:“相公疲劳了,谢绝会客,客人请明天再来吧。”到了第二天他又不敢不来。晚上他披衣坐等,一听到鸡叫就起来洗脸梳头,骑着马跑到相府门口,守门人怒气冲冲地问:“是谁?”他便回答说:“昨天的客人又来了。”守门人又怒气冲冲地说:“客人怎么这样勤快!难道相公能在这个时候出来会客吗?”客人心里感到耻辱,也只有勉强忍耐着对守门人说:“没有办法啊!姑且让我进去吧!”守门人又得到他送的钱,才起身放他进去。他又站在之前站过的马棚里。幸好主人出来了,面朝南(居于尊位)坐着,召他进去见面,他就诚惶诚恐地跑进去,拜伏在台阶下。主人说:“进来!”他便拜了两拜,故意迟迟不起来,起身后就献上要进献的金银。主人故意不接受,他就坚决请求收下;主人故意坚决不接受,他就坚决请求,这样以后主人叫手下人把金银收下,他便又拜了两拜,故意迟迟不起,起来后又作了五六个揖才退出来。出来后他对守门人作揖说:“承蒙官人您关照我!下次再来,希望不要阻拦我。”守门人向他回礼,他十分高兴地跑出去,骑在马上碰到相识的朋友,就扬起马鞭得意扬扬地对人说:“我刚从相府出来,宰相优待我,优待我!”并且虚假地叙述受到接待的情况。与他相识的朋友也从心里敬畏他能得到相公的优待。相公又渐渐(偶尔)对别人说:“某人有才,某人有才。”听到这些话的人也都在心里盘算着并且一齐称赞他。这就是社会上所说的上下信任,您老人家说我能这样做吗? 前面所说的权贵人家,我除了过年过节如伏日、腊日投一个名帖外,就整年不去。有时取道经过他的门前,我也是捂着耳朵,闭着眼睛,鞭策着马匹飞快地跑过去,就像后面有人追逐似的。这就是我狭隘的心胸,因此长久不被长官赏识,而我则更加不顾念这一切了。我常常发表高谈阔论:“人生遭际都是由命运决定的,我只是守自己的本分罢了!”您老人家听了我的这番话,恐怕不会厌弃我的迂腐吧!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各题。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①眠松 徐再思 老苍龙,避乖②高卧此山中。岁寒心不肯为栋梁,翠蜿蜒俯仰相从。 秦皇旧日封③,靖节何年种,丁固④当时梦?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注释】①观音山:指南京观音门外的观音山。 ②避乖:远离尘世。乖,抵触。 ③秦皇旧日封:秦始皇曾登泰山,在松下避雨,封其树为五大夫。 ④丁固:三国吴人,任尚书时曾梦到松树生其腹上,语人云:“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后封大司徒。 14.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元曲的标题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曲牌、宫调、题目,本曲中“双调”是曲牌,“殿前欢”是宫调,“观音山眠松”是题目。 B. 曲中“高卧”,既紧扣“眠松”之卧态,又切合蛰龙冬卧之特征,以龙喻松,复以松拟人,修辞可称精妙。 C. 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常以喻在困顿中保持高尚的节操。而“岁寒心”,指词人对现实不满,年年感到心寒,不肯为国效力。 D. 文中连续借用了“秦皇旧日封”“靖节何年种”“丁固当时梦”三个典故,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构思巧妙。 E. 一个“枕”字突出“眠松”形象,照应题目,这株苍松,眠卧山间,看明月,听清风。同时“枕”也和前文中的“梦”联系起来。 15. 该元曲主要是通过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曲概括并分析。 【答案】14. AC 15. 象征、托物言志;赞颂隐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和淡泊情怀。(如果答用典、拟人、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的可以酌情给分) 【解析】 14.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考核托物言志的手法。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曲牌、宫调、题目,本曲中‘双调’是曲牌,‘殿前欢’是宫调,‘观音山眠松’是题目”错误,元曲标题的构成主要包括宫调、曲牌、题目,本曲中,“双调”是宫调,“殿前欢”是曲牌,“观音山眠松”是题目。C项,“年年感到心寒,不肯为国效力”错误,从曲中来看,“岁寒心不肯为栋梁”,“岁寒心”,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指其具有抵御严寒的意志。故常以喻在困顿中保持高尚的节操。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该元曲主要是通过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曲概括并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以及情感的表现方式。从标题“观音山眠松”来看,这是一首咏物曲,吟咏的对象是“松”,而作者以松喻人,使用象征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松寄寓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曲中紧扣“眠松”,用曲写实又句句不离咏松,构思精巧。用拟人化手法,又善于联想,长于点染烘托,塑造完美的松树形象,也是作者所仰慕的高人的象征。明确技巧后,接着分析物象的特征和要表达的情感或志向。如“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这是写松的所在地,“避乖”意思是“远离尘世”,这就暗示了“松”所象征的对象,应是隐士;如“岁寒心不肯为栋梁,翠蜿蜒俯仰相从”,这是说松有抵御严寒的意志,借以赞颂隐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尚节操的情怀;如“半溪明月,一枕清风”,这是说松的生活环境,借以体现隐士的淡泊情怀。 点睛:咏物诗是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此类诗歌标志如下: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内容情感:此类诗歌的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情感上,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此类诗歌常用手法: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用典是古诗常用手法,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来。 【答案】 (1). 元嘉草草 (2). 封狼居胥 (3). 赢得仓皇北顾 (4). 寄蜉蝣于天地 (5). 渺沧海之一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