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8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5-11 12:51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其冬大计京官,言路希居正指劾之。诏起官时,调南京用。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起应天府尹。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及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召拜刑部尚书。丕扬以狱多滞囚,由公移牵制。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改左都御史。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丕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追谥恭介。
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公移: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选自《明史•孙丕扬传》)
10. 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B. 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C. 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D. 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是出生后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名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其德之字。
B. “引疾”是指以生病为借口辞官,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移疾”“移病”与之类似。
C. “大理”即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D. 赠官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所赠的官职一般比此人生前的官职高,如“赠太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丕扬晚年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看清了官场的黑暗现实,他不停地乞求辞官,上书二十多次。他知道不能请求辞官退休后,便在第二年二月上奏章后,偷偷地从小路回到了故乡。
B. 孙丕扬不畏权势,耿介正直,敢作敢当。宦官冯保的家在京城附近,张居正嘱咐孙丕扬替冯保修建牌坊,孙丕扬拒绝了。
C. 孙丕扬关注民生,心忧百姓。万历十五年,黄河以北大闹饥荒。孙丕扬的故乡和邻县的百姓到了采石作为食物的地步。孙丕扬感到哀伤,借机劝谏皇帝,使赋税得以减轻或罢除。
D. 孙丕扬心系国家,时时想着为国尽忠。他年老还去上朝,认为不是举荐贤能之士就不能用来报效国家。先后举荐隐居山林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可惜皇帝向来的意思是不任用旧臣,把他的奏章全搁置不予答复。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及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
(2)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
【答案】10. C    11. A    12. A   
13. (1)应该减轻赋税节省开支,罢除那些额外的收税派捐项目和不紧急的事务,减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来保护百姓性命。
(2)有个宫中太监杀了人,逃跑躲藏到皇帝所居的宫内。孙丕扬上奏要求逮捕他,(捉住之后),最终判决将他发配边关戍守。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程文诬劾丕扬”主谓宾不要断开;“落职候勘”的主语是“丕扬”前面断开;“拱”“事”新的主语,前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字”是成年后所取。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A项,“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看清了官场的黑暗现实”于文中无据;“径归”是没等皇帝同意就直接回乡了,不是偷偷地从小路回乡,“径”在这里是“直接、径直”的意思。
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宜:应该;宽:减轻;损:减少;益:增加;以:连词,表目的,来;培:保护;内监:宫中太监;匿:躲藏;禁中:皇帝所居的宫内;卒:最终;论:判决。
参考译文: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进士。他被提拔为御史。依次巡视京都附近、淮、扬等地,纠正过失雷厉风行。隆庆年间,被提拔为大理丞。因为曾经弹劾高拱,高拱的门徒给事中程文诬陷并弹劾孙丕扬,孙丕扬被革职等候查办。高拱被罢免后,事情水落石出,孙丕扬被起用任原官。万历元年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察保定各府。他采用严厉手段治理政事,下属官吏都很恐惧。巡视关隘,增设御敌的城楼三百多所,修筑边防墙一万多丈。朝廷记载功勋,升任他为右副都御史。宦官冯保的家在京城附近,张居正嘱咐孙丕扬替冯保修建牌坊,孙丕扬拒绝不答应。孙丕扬知道他们两人一定会生气,万历五年春天托病辞官回归故里。这年冬天大规模审核京官,言官们迎合张居正的意旨而弹劾孙丕扬。诏令(孙丕杨)复官时,调往南京任职。巡视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对孙丕扬痛恨不已,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诬陷孙丕扬贪污受贿。知府派遣官吏告知御史,官吏(途中)被老虎咬死了。等再派人去告知,张居正已经死了,事情于是才停止。孙丕扬被起任为应天府尹。朝廷下诏任命孙丕扬为大理卿,提拔他为户部右侍郎。万历十五年,黄河以北大闹饥荒。孙丕扬的故乡和邻县蒲城、同官的百姓到了采石作为食物的地步。孙丕扬感到哀伤,把数升石头进献给皇帝,趁机对皇帝说:“现在全国百姓被额外征收的赋税所困,贫穷的并非只有吃石头的百姓。应该减轻赋税节省开支,罢除那些额外的收税派捐项目和不紧急的事务,减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来保护百姓性命。”皇帝被他的话感动,很多赋税被减轻或罢除了。不久,孙丕扬由左侍郎升为南京右都御史,因病辞归。后来朝廷又把他召回任命他为刑部尚书。孙丕扬认为监狱里滞留很多囚徒,是由于被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制约。商议刑部、大理寺各添置名册,凡是案子呈上刑部,第二天就详细呈报给大理寺,大理寺审核批准后,次日就反馈到刑部,从此没有长期滞留的囚犯了。不久上奏朝廷,皇帝答复说听从这样的建议。后来分条呈上减免肉刑、死刑和处罚的各三十二件事。皇帝称好,用褒美的诏书来嘉许并采纳了。从此刑部案子大大减少。有个宫内小臣杀了人,逃匿到帝王所居的宫内。孙丕扬上奏要求逮捕他,最终判决将他发配边关。孙丕扬改任左都御史。孙丕扬年老还去上朝,认为不是举荐贤能之士就不能用来报效国家。先后举荐隐居山林年高而有德望的人,皇帝向来的意思是不任用旧臣,全搁置不答复。虽然孙丕扬年迈,(但)皇帝推崇他年老持重品德高洁,更加优待他。可孙丕扬不停地乞求辞官,上书二十多次。他知道不能请求辞官退休后,便在第二年二月上奏章后直接回到了故乡。在家居住两年后去世,享年八十三岁。朝廷赠封孙丕扬为太保。天启初年,孙丕扬被追赠“恭介”的谥号。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一丛花令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桡:船桨,这里引申为船。
1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上片前两句一问一答,是对“情”的一种带哲理性的思索与概括,既点明了全词的基本内容为伤高怀远,又显示了这种感情的深度与强度。
B. “离愁正引千丝乱”句中 “千丝”谐音“千思”。千万条柳丝乱拂,飞絮濛濛,二者正是女主人公烦乱、郁闷心情的一种外化。
C. 上片末三句写眺望寻觅之苦。恋人骑着马儿远去,一路上战争不断,“何处认”与“伤高怀远”遥相呼应。
D. 下片前两句看似闲笔,但“双鸳”二字既引起女主人公对往昔欢聚时爱情生活的联想,又使其今日触景伤怀、自怜孤寂之情隐约可见。
E. 词的上片抒情,突出女主人公的无限离恨;词的下片写景,以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烘托孤寂之情。全词颇有耐人寻味的情韵。
15. 下片最后三句为作者赢得了“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 请简要分析其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用意?
【答案】14. CE    15. 手法: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杏比作女子,将桃杏飘落在春风中比作女子嫁人,形象生动;将女主人公与桃杏作对比,桃杏尚能嫁东风,女主人公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磨青春,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幽怨。
用意:在于表达自己的怨悔之情。她觉得桃花杏花在青春快凋谢时还懂得嫁给东风,随风而去,有所归宿;而她的情郎远征,自己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尽青春。言外之意是怨悔未能抓住“嫁东风”的时机以致无所归宿。(意对即可)
【解析】
1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句的作用的艺术手法的题目,要求分析下片最后三句“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的内容和手法,这三句运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将桃杏比作女子,将桃杏飘落在春风中比作女子嫁人,形象生动;将女主人公与桃杏作对比,桃杏尚能嫁东风,女主人公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磨青春,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幽怨。其用意在于借“桃李和春风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怨悔之情。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次北固山下》中,诗人王湾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琵琶行》中,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秋天的景物,渲染了江头送客之时的氛围。
【答案】    (1). 海日生残夜    (2). 江春入旧年    (3). 长太息以掩涕兮    (4). 哀民生之多艰    (5). 枫叶荻花秋瑟瑟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荻”“瑟”的写法。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