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陕西省榆林市2018届高考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5-10 10:35
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从拉美到欧洲,从亚洲到非洲,近期关于中共十九大的专题座谈会屡见不鲜,外国民众对十九大的关注程度之高,不同以往。
②她是一个伶牙俐齿、慧心妙舌的主持人,主持广东电视台《美女试驾车》《武林探秘》《走读广东》等多档节目。
③在朋友们耳提面命的劝导下,他不仅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自己不该动手打人,还主动提出道歉并赔偿对方的医疗费用。
④近日,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在捷克共和国国家动物园里,一只猫咪和两只犀牛的关系亲密到间不容发的地步,惹人喜爱。
⑤检视当中国文艺打造的英雄画廊,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英雄形象都是革命英雄或与中国革命历史命运息息相关的民族英雄。
⑥从前段日子网上流传的一些视频看,那些校园欺凌者的手段之残忍、花样之翻新、情节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也让人难以置信。
A. ①③⑤    B. ①②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①屡见不鲜:指多次见到,并不新奇。符合语境。②伶牙俐齿:形容会说会道;灵活乖巧而善于应变。符合语境。③耳提面命:形容师长殷切教导。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此处对象不当。④间不容发: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危急到极点。此句是要形容关系亲密,不是要形容距离小。⑤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符合语境。⑥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此处褒贬不当。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们只要从破除惯性思维开始,以钉钉子的精神锲而不舍地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极应对,抓早抓小,就定能打贏作风建设。
B. 这些乱象背后的金融活动,或者违规违法而行,甚至在监管的边缘地带“打擦边球”,更有甚者则是利用规制的空白而大行其道。
C. 传统文化自从结合跨年演唱会表达之后,浙江卫视就打造“思想跨年”,以脱口秀形式切入“传统文化”话题来展开深度讨论。
D. 《生命缘•生命的礼物》系列作品能够获得无数的荣誉,既得益于节目独特的创作理念,也在于主创人员秉持工匠精神细致打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A项,成分残缺,要在“作风建设”的后面加“硬仗”。B项,语序不当,“在监管的边缘地带‘打擦边球””放在最前,“利用规制的空白而大行其道”放在中间,“违规违法而行”放在最后。C项,中途易辙把“传统文化”移至“自从”的后面。
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
1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艺术家只有从抽象的角度认识、捕捉物象的内在运行关系,才能抓住生命的活力。           。           。           。           。           。           。这种能力是艺术家不可缺少的创造才能,它打通了事物之间的界限,视万物齐同。
①其间主观、客观、画面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演进,万物呈现出抽象的相似性
②艺术家作画的过程,就是阴阳气韵化生万物巧夺天工的过程
③艺术的创造,就是面对共性创造个性,个性生于共性中,别象生于总象里
④这种相似性,实际是诸物象彼此的共性和总象
⑤真正的艺术家,不管万物有多么不同,总能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
⑥在艺术的世界,有阴有阳,有气有韵,常常是阴阳气韵生万物
A. ③②①④⑤⑥    B. ③①②⑥④⑤    C. ⑥②①④③⑤    D. ⑥①②⑤④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连贯类题目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纳,先在小范围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本段内容是讲艺术的,根据开头一句的内容,后面应接解说“物象的内在运行关系”的内容,故第一空要填⑥;然后后面是举了一个画家的例子,第二空故要填②;再根据第②句中的“作画”信息,第①句中的“画面”与之对应,故第三空要填①;而第④句开头的“这种相似性”承接了第①句中最后“相似性”,故第四空要填④;接下来,第③句进一步解说了“共性”与“个性”、“别象”与“总象”之间的关系,而这对应了第④句中最后的“共性和总象”,故第五空要接③;最后一空是总结句,填第⑥句。故答案为C:⑥②①④③⑤。此题也可用排除法。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不只是动漫行业,实际上,在任何文化创意产业中,①       。如何留住创作者,是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思考的问题。要知道,再美好的理想都以现实为基础,都要以基本的生存为基础。文艺评论家贾方舟曾说过,②            ,然后要战胜富有。要求艺术家安于贫困,这不仅不能成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创意方式,③            的理由。如果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不支持,那么文化创意事业何来的发展?
【答案】①创作者都是最关键的力量
②艺术家首先需要战胜贫困
③更不能成为不支持文化产业
【解析】试题分析: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答题前先通读语段,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第一个空格,后面的语境重点谈论如何留住创作者,结合前面的语境,第一空是强调创作者的重要性,因此应填“创作者都是最关键的力量”。第二空前面的语境说,理想要以现实生存为基础,后面说要战胜富有,谈论的也是关于艺术的问题,所以该空要填“艺术家首先需要战胜贫困”。第三空前面说,“要求艺术家安于贫困,这不仅不能成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创意方式”,后面很明显是递进关系,句式是“更不能”。后面说如果不支持会怎样,因此第三空应填“更不能成为不支持文化产业”。
21.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包浆是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包浆的形成,多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或土埋水浸,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在文物表面渐渐形成的皮壳。也有由文物把玩者经久摩挲盘玩的手泽造成的,比如把玩的核桃、手串。
人有包浆吗?有的。皱纹是人的包浆,白发是人的包浆,包浆是如影随形的沧桑感。当然,包浆更多体现在人的气质。如智者的灵气、勇者的硬气、隐者的仙气以及读书人的书卷气……随着生活历练的增多,一个人做事做人的底气和才气不断增长——或做事驾轻就熟,事半功倍            ;            。凸显的生命包浆之色泽,可谓幽光沉静,温存内敛。
(1)概括文物包浆形成的两大原因。
(2)人的包浆是指什么?
(3)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后面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并与之形成排比。
【答案】(1)①历朿自然原因造成的,②人为原因造成的。
(2)沧桑感和人的气质。
(3)或遇事沉稳练达,安之若素;或看破人情世故,宠辱不惊。
【解析】试题分析:(1)该题要求概括文物包浆形成的两大原因,考查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关于包浆的形成,多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或土埋水浸,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在文物表面渐渐形成的皮壳”,表明是历史自然原因造成的。“也有由文物把玩者经久摩挲盘玩的手泽造成的,比如把玩的核桃、手串”,表明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2)本题要求理解人的包浆这一概念,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答题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包浆是如影随形的沧桑感。当然,包浆更多体现在人的气质”能理解出,人的包浆是指沧桑感和人的气质。
(3)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审读细波浪线的句子,分析其句式结构特点和句意。画线句句式结构特点是,“或”加上动词,后面跟两个成语;强调了人做事做人有底气和才气的表现。仿照此例,还可以补写两个,如“或遇事沉稳练达,安之若素”;“或看破人情世故,宠辱不惊”。
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人的成长旅途中,有的说想要有所成就,就要凡事与自己较真;也有人说想要有所成就,就不要凡事与自己较真;还有人说,有些事不该较真,有些事就要较真。
在自己的成长中,你认可哪一种情况?请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