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 题。(20 分) 涉务 颜之推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办也。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今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喷陆梁。莫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鉏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 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垄土,耕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岂责具美于六涂哉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C.肆吏民之上 D.皆信僮仆为之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国之用材 B.所以处于清高 C.坐死仓猝者 D.莫不震慑,乃谓人曰 16.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从正面详列国家所需的六种人才作务实的典范,再从反面历举各种“文学之士”的种种空谈表现,揭示出空谈的弊病和危害,反衬务实的重要性。 B.晋朝南渡之初,士族尚受优待;但其后对士族的监管日趋严厉,官员稍有小人之貌,就严厉惩戒,社会风气得以好转,出现城里城外无人骑马的场景。 C.作者强调务实的根本是重视农事,只有了解农事的艰辛,才能做好其他事务。结尾再次指出过于优闲的生活是空谈的根源,揭示时弊及其危害。 D.本文运用语言既讲究句式整齐,或对偶,或排比,又间用长短参差的散体句,使得文章既有形式之美、气势之强,又自然流畅,气韵生动。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4 分) (2)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4 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 题。(8 分)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春梦 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注〕次:途中止宿的处所。漫:放纵。美人:古诗文中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既可指男人也可指女人,既可指容色美丽的人也可指品德美好的人。 19.这两首诗都选择了这一核心意象营造诗境。(2分) 20.分析这两首诗前两句抒情方式的差异。(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 分) (1)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2)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 【注】妻:嫁给,给某人做妻子。缧绁:捆绑犯人用的绳索,指牢狱。子:这里指女儿。 21.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为人处世的___________ 的态度。(1分) 22.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孔子是如何察识学生的。(5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刑罚不中,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论语》) (2) ,人亦念其家。,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 (3) ,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4) 、千里烟波, 。(《雨霖铃》) (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 。(《逍遥游》)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去年12月以来,“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其实,这个词条跟佛教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一部分秉持“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生活哲学的青年。如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多走两步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在网络上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支持者众多,反对者也不少。 针对“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