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 一、(35 分) (一)(9分) 1.A(B“借鉴了‘状元笔记’的手法”曲解原文。C“改变了人们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的不良习惯”无中生有。D“完全不能依靠阅读在线‘浓缩书’”表述过于绝对,偶尔阅读“也算不上坏事”。) 2.B(这里不是对比论证,而是类比。) 3.D(“应当提倡”说法不当,“浓缩书”有诸多限制,先天不足,原文对其也持“偶尔从知识中介那获取一点‘血肉’有限的内容,也算不上坏事”这一态度,不能理解为“应当提倡”。) (二)(14分) 4.B(“寄寓了远离害虫侵袭的厚望”无中生有。) 5.示例: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在蠢蠢萌动,拉开了生机勃发的序幕。植物抽芽,动物跃动,表现出争早春的态势。农家不失时机的开始耕作。到处充满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一派新气象。(5分,答出一个要点给3分,答出两个要点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分。) 6.示例: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春景。如把春天的天色比作孩童变化无常的脸,把稀稀落落地响起蛙鸣,描写为在敲着蒙布的小鼓。这样写,使行文更加生动形象,增添了艺术感染力。引用古文俗语。如引用陶渊明的“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描写生机勃发的春景,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审美情趣与厚度。用声音描写春景。如作者通过广播喇叭的播放声、犁田机器、农人的小曲声描写春景,这样写,不但增强了春天生机的立体感,而且增添了时代气息。(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12分) 7.A(“目的是控制劳务费等运营成本”理解不当,便利店的最终目的还是盈利、服务顾客。) 8.B(“未来电商对商品的配送将不再由物流行业来完成”说法不当,原文是“很有可能不再是由物流行业来完成”。) 9.食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技术应用方面存在漏洞。顾客的消费习惯尚未建立。开发维护费用巨大。(分,1点1分)加强监管,加快建立相关标准。技术创新与进步,提高应用可靠性。(2分,1点1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二、(35 分) (一)(19分) 10.B(正确标点为: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 11.A(“御”指驾车,在“六艺”之中,不在“六经”范畴。缺少的一个应该是《乐》。) 12.C(“一身傲骨”“有失蜀国的尊严”无中生有。) 13.然而他们都放纵情欲,懒得修德施仁,整天游猎吃喝,而不怜惜百姓的财物。(“恣”“怠”“恤”各1分,文意2分) 同样是做小称臣,哪比得上向大国称臣?与其遭受两次屈辱,哪比得上忍受一次屈辱?(“小”“再”“何与”各1分,文意2分) 【译文】 谯周,字允南,是巴西郡西充国人。谯周幼年丧父,与母亲、哥哥一起生活。成人后,酷爱古籍,笃志好学,家里虽然贫穷,但他不曾治理产业,整天诵读经典文籍,乐呵呵地独自喜笑,有时因而忘记了睡觉吃饭。他精心钻研《六经》,尤其擅长撰写书信,很熟悉有关日、月、星等天体的自然现象;不太喜爱诸子的文章,不全部拿来阅读;身高八尺,衣着外表简朴,诚实而没有矫饰。 建兴年间,丞相诸葛亮兼任益州牧,任命谯周担任劝学从事。诸葛亮逝世于魏国境内的军营中,谯周在家听到消息后,马上前往奔丧。不久便有诏书禁止人们奔丧,只因谯周行动迅速得以到达。大将军蒋琬兼任刺史,升调谯周为典学从事,主管州中做学问的人。后主刘禅立太子,让谯周服侍太子,后调任为家令。当时后主常常外出游玩,增加供奉音乐的人数。谯周上疏进谏道:“先前王莽败亡,群雄一起举事,占据州郡,都想称霸一方,于是贤能的人才聪明的士人纷纷选择归附自己所仰望之人,不一定看那人的势力和地盘的大小,只看他的德行厚薄;所以当时的更始帝刘玄、公孙述及其他拥有大批军队的人,多数都已占有广大的土地,然而他们都放纵情欲,懒得修德施仁,整天游猎吃喝,而不怜惜百姓的财物。 景耀六年冬,魏国大将军邓艾攻占江由,长驱直入。而蜀国本以为敌军不会马上攻来,未作守城的准备。等到听说邓艾已进入阴平,百姓慌乱骚动,纷纷逃进山林荒野,不能禁止。后主刘禅召集群臣讨论对策,无人能想出妙计。有人认为蜀国与吴国,本为友盟,可以投靠吴国;有人认为南中七郡,陡峭险阻,容易守御,可以南奔。只有谯周认为:“自古以来,没有寄依别国而作天子的事,现在如果投奔吴国,一定要臣服吴国。而国家的政令和伦理不同,大的能吞并小的,这是自然规律。从这一点看,魏国能够吞并吴国,而吴国却不能吞并魏国,这是很明白的事。同样是做小称臣,哪比得上向大国称臣?与其遭受两次屈辱,哪比得上忍受一次屈辱?再说如果投奔南中七郡,就应该早作准备,然后才能有所凭依。现在大敌当前,灾祸失败将要到来,手下人的心志,没有一个可以保证不改变,恐怕出发的那一天,就会发生不测之变,还能等到您到南中七郡吗?”于是后主听从谯周的建议。刘姓平安无事,整个蜀国也因此而完好,都得力于谯周的谋划。 这时晋文王司马昭为魏国的相国,因为谯周有全蜀归附的功劳,封谯周为阳城亭侯。又下诏书征召谯周,谯周动身到汉中,因病不能前往。泰始六年,到冬天谯周去世。 (二)(11分) 14. CE(C“以水乡的寒冷写词人内心寒冷”分析不当,词中的“寒”是写实,指水冷。本词表现的是对农家生活的满足感,所以并不心寒。E“运用豪放的笔调”分析不当,本词笔调清新愉悦。) 15.以水为背景。这幅画水面上涨,面积也大。以动衬静,动静结合。鹅儿嬉戏,微风吹拂,画舫迟缓,舟行塔移,与充满生机的碧水绿岸相得益彰。以绿为主色。水岸芳草黄中透绿,绿满两岸。(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3分,给满6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分。) 【全词大意】春来,绿水新涨一篙深,盈盈地涨平了水面。水边芳草如茵,鹅儿的脚丫蹒跚,鲜嫩的草色,在微风习习吹拂里,染绿了河塘堤岸。画船轻缓移动,绕着九曲水湾游转,望去,横塘高塔,在眼前很近,却又像启船时一样遥远。 江南水乡,春寒迟迟农事也晚。村北,村南,谷雨时节开犁破土,将田耕种遍。春麦已结秀穗随风起伏连岗成片,山冈上桑树茂盛,桑叶卖价很贱,转眼就可以品尝新面,收取新茧。 (三)(5分) 16.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共5句,赋5分,每句1分,如有错别字,则该句不给分) 三、(20分) 17.D(“拨云见日”指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使用正确。“毁家纾难”指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望文生义。“见贤思齐”指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使用正确。“穷追不舍”形容勇敢地追赶不放松,不能带宾语。语法失当。“卷土重来”指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纠集人马再来,中性。使用正确。“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褒义。褒贬失当。) 18.B(A结构混乱,主语中途易辙。C“不仅遥感产业的创新应用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语序不当,应为“遥感产业的创新应用不仅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D“巨大心血”修饰不当。) 19.C(A“恭喜”是客套话,指祝贺人家的喜事,不能用于别人祝贺自己的喜事。B“请教”指请求指教,请求告诉。只能用于自己对别人,不能用于别人对自己。C“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谦词,正确。D“高足”是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不能用来称呼自己。) 20.示例: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精神丰碑雷锋精神随处可见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6分,答对一句给2分,意思对且语言表达正确,即可给分。) 21.示例:女学生争分夺秒学习知识,主动给老人让座,精神实在可嘉;老人婉拒让座,以一种善回应另一种善,体现着浓浓爱幼的情怀。相形之下,那些为了一个座位而争得面红耳赤者不该自惭形秽吗?(5分,点评有针对性2分,见解正确1分,语言表达准确2分。不合字数要求,酌情扣1至2分。本题答案可以丰富多彩,只要合乎要求即可。) 四、(60分) 22.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立意:公私分明是美德,不是迂腐。心底无私,何必拘于形式?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