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区八校联考2018届高三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答案】D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解析】A.对象归属不当,“博采众长”属于文化传承中的途径,而不属于文化创新的途径。B.颠倒了二者的关系,依据原文“文化创新又是文化自觉的实现路径和落实方式”。C.文化反思对象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关系,该项“不是......而是......”错误,从原文“对文化思维方式的反思固然重要......更重要”可知应该是递进关系,应改为“不仅仅是......更重要的是......”。 2.【答案】B 【答案解析】“再阐述态度与原则”顺序错误,正确顺序为“再阐述原则与态度”。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3. 3.【答案】C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 【答案解析】“承担社会责任”应该是“文化自觉”中的“文化反思”的指向,不是“培育历史意识”的指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答案】B 【答案解析】B.“嗟运命之迍邅,叹乡关之眇邈”这两句是抒情句,并不能呈现张文成风尘仆仆的陆路荒行后所见。“日晚途遥,马疲人乏……向上则有青壁万寻,直下则有碧潭千仞”才是所见之景。 【考点说明】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B;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C;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能力层级D。 5.【参考答案】引文中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感受相互印证,更表现西山不孤高、近人情、不争雄、不依附的特点。引文丰富了文章内容,拓展了文章的文化内涵。现代散文中引用古文,使文章表达富有变化、摇曳生姿。(第每一点2分,第点1分) 【考点说明】此题涉及两个能力层级,一是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C;二是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答案解析】分析引用的作用,首先要从引用句本身的意义说明它表达了什么,其次要从情节结构看引用句在本段中的地位、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要看引用句子对表达全文主题思想或抒发全文中心情感有什么作用和效果。 6.【参考答案】风景不宜灿丽繁密,要在荒旷处找山水。经历跋涉或攀登,在“行旅”过程中感受有多样韵致的胜景。感怀奇景,生发各种感念。(每点2分) 【考点说明】分析概括,整合文章内容,能力层级D。 【答案解析】先在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再分角度(风景特点、游人状态、游人心理)整合信息,再按由实到虚排列顺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答案】D 【考点说明】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并加以归纳整理和推断,能力层级C. 【答案解析】D项属于因果分析不当。这是一道考查对传记文学选材和组材分析的题目。答题的关键在于应该细读文章,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文章中写道“林海音是由编辑起步而‘发迹’的作家。作家,对她来说是‘业余’,编辑却是终身”。由此可见,“林海音把生命的大半时间都用于了编辑,所以她的文学作品并不多”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D选项错误。 8.【案】BD 【考点说明】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C。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依据文本材料特点,并对传主和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评价的试题。答题时先要从整体上分析文本特征,其次要认真阅读各部分内容,仔细比对选项意义与对应原文的意思。A.“迫于生计和改变了生活状况”于文无据;C.“表现出传主敢于与邪恶势力作 斗争”属于主观臆断;E.文中多处引用传主自己的语言,各处的作用不尽相同,如第自然段的引用仅仅是表现传主是一个知情真诚、知恩感恩的人,再如第自然段的引用是表现传主追求“纯文学”的执着性格和有胆有识,不顾安危的勇气;笼统说成“具有画龙点睛之效,升华主题”是不当的。 9.【参考答案】淡泊名利,以无私宽广的胸怀为培养台湾本土作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坚持不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致力于改变台湾文坛的不良风气,推动台湾文学的发展,功绩卓著。具有乡恋情怀和民族情怀,以实际行动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尽心尽力。为人谦虚,以温婉细腻的笔触描写人物和人类命运,文学创作深受读者喜爱。忠诚善良,待人厚道,为了推动本土文学的发展,培养本土作家,连未曾谋面的作者都给予了手足和知音般的关怀和相助。(以上五点答出任意四点即可,每点1分。) 【考点说】分解剖析和归纳概括人物精神和品质,能力层级C。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主观试题,答题时,首先注意抓准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如:“哪些方面”、“简要”,既要做到答题要点完整又要做到简洁、不罗嗦;其次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传主的个性品质,要注意每一段所写的具体内容,并挖掘其中的内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答案】D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 【答案解析】“吾居越五世牧伯”中的“五世”应为“居”的补语,补充说明“居越”(居住在越地)的时间,“牧伯”本是官名,此处是指担任牧伯职务的人,应为下句的主语,放置在上句的补语后语法不通,据此排除AC两项。“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和“人生富贵,如我希矣”似都可以讲通,但将“希矣”(少有了)至于下文“常恐忝先业”(常担心有辱先辈遗业)之前,语法讲不通,况“业尚自王哉”(基业还自称王吗),逻辑不通,故排除B项。 11.【答案】B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B。 【答案解析】太行山以东、以西错。古代山东、山西指崤山以东、以西。 12.【答案】A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解析】拜他为汉阳太守,去平定叛乱错,原文是平之,拜汉阳太守,平定叛乱以后才拜为汉阳太守。 13.【参考答案】(1)两军刚交锋,冯盎就脱下战袍大喊:“你们认识我吗?”敌方军众扔下武器,脱下战衣露出上身向他叩拜。(关键词辄战胄战若等“委”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况且为人君者的军队不应该因为蛮荒异族而轻易行动,战胜了它不算威武,战胜不了却是耻辱。(关键词且战到 不宜战 为战 不武各1分,句子大意1分)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 【答案解析】(1)“辄释胄”要弄清主语,这是该句准确翻译的关键。 (2)此句除了关键词以外,“王者”看似简单,不能不翻译,意思就是“为王之人”“为人君者”。 【译文】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原本是十六国时北燕国君冯弘的后裔。眼光远大,办事敏捷,有雄才大略。隋朝仁寿初年,冯盎任宋康县令,潮、成等五个州的獠族人反叛朝廷,冯盎快马飞驰到京都,奏请平定反叛的僚人。文帝诏令左仆射杨素与他共同讨论反叛的情形势态,杨索对他感到惊奇,说“想不到蛮荒异族中竟出了如此之人!”文帝立即下诏命令冯盎征集长江、岭南的军队攻打反叛的僚人。平定反叛后,冯盎被委任为汉阳太守。他随从炀帝征伐辽东,迁升为左武卫大将军。番禺著名贼子洗宝彻等反叛,杀戮官吏,冯盎领兵打败了他们。洗宝彻的侄子名叫洗智臣,又集聚军众与冯盎对战,冯盎率兵进讨,两军刚交锋,冯盎就脱下战袍大喊:”你们认识我吗?”敌方军众扔下武器,脱下战衣露出上身向他叩拜。反叛队伍因而溃散,他俘虏了洗宝彻、洗智臣等人,于是占据了番禺、苍梧、朱崖的地盘,自称总管。有人鼓动冯盎说:“隋朝已是末世,分崩离析、时局动荡,国内大乱;唐王虽然应运而生,但他的影响、教化尚未使人信服,岭南、百越之地尚无所归属。明公攻克平定了二十个州,占地方圆数千里,名份还未确定,请加‘南越王’名号。”冯盎说:“我家居留百越之地已经五代了,担任州郡长官的人仅我们冯家一姓,子女玉帛我都有了,人世间的富贵,像我这样的就少有了。我常常忧虑有辱先辈创下的基业,我还要自立为王吗?”唐高祖武德五年,委任冯盎为上柱国、高州总管,封他为越国公。贞观初年,有人告发冯盎反叛,冯盎率军到本地区边境抵御。太宗诏令右武卫将军蔺谟调集江、淮的士兵准备前去征讨,魏征劝谏说:“天下刚刚平定,战乱给黎民带来的疾苦尚未平复,大规模战争之后,流行疫病正盛;况且王者的军队不应因为蛮荒异族轻易举动,战胜了它称不上威武,战胜不了它却是耻辱。而且冯盎不像天下未平定时那样攻占州县,又在边远的异族地区,如今国内已经安定,他还有何希冀?反叛尚未形成,应当以仁德去安抚他,冯盎感到忧惧,必定会自来朝见天子。”于是太宗派散骑常待韦叔谐前往开导冯盎,冯盎便派他的儿子冯智戴入宫侍奉皇帝。太宗说“魏征一番话,胜过十万军队。”贞观五年,冯盎进京朝见太宗,太宗设宴接待,赏赐给他非常丰厚的物品。不久,罗州、窦州各洞的僚人反叛,太宗诏令冯盎率领军众二万人担任进讨诸军的先锋。反叛的僚人占据险要关隘,无法攻破,冯盎手持弓弩对身边的人说:“我的箭射完了,胜负就清楚了。”他连发七箭射死敌军七人,反叛者的队伍溃逃,冯盎挥兵追击,斩杀敌军首级一千余级。太宗下诏冯智戴返回岭南省亲慰问,赏给的财物无法计算,赐给的奴婢达万人。冯盎善于为政之道,亲自查阅财务出纳簿册文书,揭露举发隐秘的行奸作恶的人和事,一时间社会安定,深得黎民欢心。死后,朝廷赠给他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职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14.【参考答案】AD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 【答案解析】A项“比喻手法”错,应为夸张。D项“诗人借历史讽刺前人意图建勋留名、功业传世的想法”错,并无讽刺,而是一种赞美仰慕及对历史变迁的喟叹。 15.【参考答案】视听结合。视觉上“秋日风云”之色,听觉上“剑戟交接”之声,写出塞外边关的雄壮苍凉。虚实结合。实写如今废弃军营、旧垒残存,虚写沙场当年之鏖战至今似可听闻。寓情于景。作者融内心的悲愁与感慨于眼前的最物之中,“废营”可见其痛心,“秋郁”足显其郁结,“大碛”“剑戟”可表其钦慕,雄放笔调有复杂情绪。对比反衬。以“废营秋郁”与颔联“形胜万年”形成了鲜明对比,反衬出如今的萧瑟凄凉。(共四点,答出任意两点即给6分)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理解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D。 【答案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要弄清“笔致深折,曲有其妙”的意思,命题人担心考生不理解“笔致深折,曲有其妙”的意思,在题干中做了提示,按提示就应从技巧与内容的关系角度来整合答案,因此解答此题不仅要从颈联本身寻找答案,还要从颈联所表达意义与其它三联的关系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参考答案】(1)最是-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考点说明】理解性背诵,能力层级A。 【答案解析】(1)一定要抓住对比衬托的手法和所表现的早春景物清新可喜的内容来选择。“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四句诗中唯有后两句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写早春的小雨和草色之清新明媚的。(2)题的等于将默写诗句的意思已经告知了考生,考生按照提示的意思写出原诗即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参考答案】C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E。 【答案解析】句中“不蔓不枝”原指莲花的茎挺直而不蔓生枝杈,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句中“目不暇给”形容眼前美好事物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眼睛来不及观看。用在此处正确。句中“三令五申”指再三地命令告诫,与后面的“强调”语意重复。句中“投鼠忌器”指用东西打老鼠,又担心打坏器皿,比喻做事有所顾忌,放不开手,使用正确。句中“执而不化”指固执己见而不知变通,属于贬义词。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对应。句中“崭露头角”比喻青少年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用在此处正确。故选。 18.【参考答案】A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E。 【答案解析】A项属于典型的形式上两面对一面却没有语病的句子,因为“我们的做法”和我们“对未来有怎样的希望”都是形式上“一面”但内含好坏、优劣、正确与错误的两个方面。所以,此项没有语病。B项错误是搭配不当,“剧目”的意思是话剧、传统戏剧或歌剧的名目、名单,《长恨歌》是歌剧,也可以称为剧目,但如果是剧目的话,与下文的开播就不能搭配了。C项的错误是关联词搭配不当,一处是“除了……”之后应有“之外”对应,另一处是错把并列关系与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混杂使用,要么使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除了……之外,还……”,要么使用“让……,更让……”。D项属于成分残缺,在“微信摇奖”后加上“等不法行为”。 19.【参考答案】B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的能力,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能力层级E。 【答案解析】A.画面中没有船篷,也没有下雨的情景,“归船”与正在垂钓的内涵不符。C.图画中不是潭而是江,而且也没有荷花意象。D.画面没有描绘朝日与红烟,也与绿川的意境不符。 20.【参考答案】这是植物的睡眠现象(或:这是植物在睡觉) 适应环境以便恢复“体力”(或:恢复生长活力)在城市生长的植物缺乏活力(或:生命力不够旺盛)(意思对即可,第空1分,与空各2分,共5分。)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E。 【答案解析】此题根据上下文提示,前句说“夜幕降临”“折迭”“闭合”,后句说“有的认为是植物为了在夜间保持温度而正常生长”“植物睡眠的目的”,可知“睡眠”或“睡觉”等关键词;前句说“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保持温度而正常生长”“恢复‘体力’”,且其主语为“植物睡眠目的”可知“生存”“能力”“适应”等关键词;前句说“与生长在乡村的植物相比”,后句说“干扰睡眠”,可知“城市生长的植物”“缺乏活力”或“生命力不够旺盛”等关键词。 21.【参考答案】 (示例一) 卫老师: 您好! 最近刘扬成绩停滞不前,信心与动力不足,压力很大。前不久看到了“学习动力金字塔”的图表,原来批评教育、同学帮助获得动力比率最低,而与父母沟通,特别是老师表扬获动力最大。望您多鼓励表扬他。感谢老师。 您的学生: 李斌 2018 年3月5日 (示例 二 ) 尊敬的刘叔叔、阿姨: 我是刘扬的同学。刘扬近期成绩停滞、动力不足。前不久看到了“学习动力金字塔”后,原来批评教育、同学帮助获得动力比率最低,而与父母沟通,老师表扬获动力最大。望您多与刘扬沟通,给他信心,相信他能走出低谷。 李斌 2018 年3月5日 【考点说明】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能力层级E。 【答案解析】 此题首先要求清楚写信的格式,以符合书信体的规范要求; 其次要通过审 题清楚主人公刘扬“活泼热情、兴趣广泛”“高考临近,压力越来越大,成绩停滞不前”的特点;然后要根据“学习动力金字塔”图表理解获得“动力的途径”和“获得动力的比率”的关系,来明确自己信中的态度和看法,最后要兼顾文字简明、语言得体、字数限制。 四、写作(60 分) 【参考答案】 略。参照2017 年高考全国语文试题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考点说明)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方式、 技巧和方法, 也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并兼考表达得体、文本合体、扣题、流畅、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运用的素养和能力,能力层级E。 【答案解析】考生应在掌握漫画的一般特点的基础上,认真观察漫画,正确审题,完成写作要求。漫画是一只竖起大拇指的大手,站在并拢弯曲的食指上的小人用钢钎铁锤猛力打凿竖起的大拇指(注意不是雕琢,是用力很猛的打凿,甚至是破坏)。如果从破坏和反对为别人点赞的角度立意的话,可以确定;不要嫉妒,要学会欣赏和点赞; 对别人的点赞不等于低人一等;学会点赞是一种美德。如果认同食指反对拇指单独竖起而不与其他四指并拢的话,可以确定;五指并拢才能形成力量。如果不认同食指对拇指的反对甚至攻击的话,可以确定; 兄弟不应相残;珍惜亲情等。 此作文题的立意不能仅仅从大拇指或食指的角度单方面立意,如从大拇指的角度立意:为自己点赞等等;给自己信心和勇气,等等;再如从食指的角度立意: 精心打造自己,让自己更完美,等等。这些立意歪曲了漫画的主旨,是错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