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 届高三综合考试(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5-02 21:53
语文试题(三)参考答案
1.B(A 项对“二次元世界”概念的解读外延过宽。C 项,“忧大于喜”的结论过于武断。D 项,原因概括不全,除了年龄增长原因,还有心智成熟的原则。)
2.C(“侧重点就在于剖析了二次元文化受到追捧的两大原因”错,文章的侧重点应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A(网络游戏只是二次元文化中的一项内容,它不能左右整个二次元文化的火爆兴盛。)
4.A(B 项,“暗示了树对‘我家’造成的实际威胁”说法有误,原文“怕那些大树顺风倒下来砸着我家的破瓦房”等几句表现的是“树”为“我家”挡风;C 项,“内心的惋惜”不准确,应是“内心的痛苦”;D 项,文章并没有“做了深层次的反思,并提出了委婉的批评”之意。
5.村民像对待神灵一样来看待大柏树,表现了他们对树的敬畏;为了乡村的发展,不得不牺牲大柏树,村民通过祭祀来表达对大柏树的歉意。(一点2分,二点5 分)
6.写出了故乡草木茂盛的特点。“草木葱笼”指的是“草木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心中,故乡是草和木是乐园。表达了我对故园浓浓的依恋之情。故乡的草木是“我“的精神家园,“回望老家”,正是这种情感的集中体现。表现了对家园现状的思考(或对抛弃故园的反思,或城市文明对乡村文明的冲击)。村民们不断走出乡村,把家园还给了草木;故乡的草木葱茏,正是乡村生活的日益衰落的表现。(一点2分,共6分)
7.A(B.“笔法粗犷、写意,色调灰黑沉郁”只是对他的作品《摸索》的评论,不能涵盖全部;C.林风眠担任校长并不能成为他拥有“艺术界的胡适之”美誉的原因;D.冒号后面的内容与“改造艺术院校”内容不一致。)
8.A.D(B.“林风眠深受蔡元培兼容并包、唯才是举办学思想的影响”文中没有依据;C.“认为写实主义在艺术上没有价值”错;E.“时代让林风眠变得消沉、孤独和绝望”错。)
9.幼年母亲离去,让他对痛苦有了更深刻的感知,从孤寂中产生的爱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赴欧留学,他有了展示艺术才华的机遇,为以后“改造艺术院校”的宏愿奠定基础;执掌中国南北两大美术阵营,他主持校政、社会活动都开风气之先;避居重庆,他淡泊名利,依然坚守非功利的艺术创作态度,进行艺术方面的革新。(一点1分,共4 分)
10.A
11.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12.D(私自给官府卖米获利的不是卢从愿,而是他儿子。)
13.(1)皇上将新任县令全部召回京,同时在殿庭策试,考试不合格者,一律回家学习。(得分点:“一时”“下第”“学问”各1分,句意2分)
(2)御史中丞宇文融受宠当权,因搜求获得田户的功劳,本部门考核为上下等,卢从愿压制他没有给予。(得分点:“用事”“上下”“抑”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卢从愿,相州临漳人,是后魏度支尚书昶六代孙。从范阳迁到这里定居,世代为山东望族。卢从愿二十岁时考中明经科,授任绛州夏县尉,又考中制科,授任右拾遗。不久升任右肃政监察御史,充任山南道黜陟巡抚使,奉命出使符合旨意,授任殿中侍御史。经过几次升任至中书舍人。睿宗即位,授任吏部侍郎。
中宗之后,选官没有法度,卢从愿精心整顿使之有条有理,人们称其公平。其中有冒名伪选及虚增功状之类的,他都能揭发其事。主持选拔官吏六年,前后无人比得上他。皇上称赞他,特别授予他一个儿子太子通事舍人的职位。卢从愿上疏请将此恩回赠给父亲,于是追赠他父亲吉阳丞卢敬一为郑州长史。
起初,高宗时裴行俭、马载任吏部长官,最为称职。至此,卢从愿与李朝隐同时主持选拔官吏,也有美誉。当时人称道:吏部前有马、裴,后有卢、李。
开元四年,皇上将新任县令全部召回京,同时在殿庭策试,考试不合格者,一律回家学习。卢从愿因拟授官职不当,被贬为豫州刺史。他为政严肃简明,按察使上奏考核成绩为天下第一,皇上降玺书慰劳,赐绢百匹。
十一年,任工部尚书。御史中丞宇文融受宠当权,因搜求获得田户之功,本部门考核为上下等,卢从愿压制他没有给予。宇文融因此十分怨恨他,秘奏卢从愿广占良田,达到一百多顷。此后,皇上曾经选择胜任宰相的人,有人推荐卢从愿,皇上说:“卢从愿广占田园,这是不廉洁的。”便不加任用。卢从愿有一次去早朝时,途中有人用箭射他,但射中了他的随从,贼人最终没有捕获。当时舆论认为卢从愿长期在吏部,受到被压抑者的仇恨。
十六年,卢从愿任东都留守。此时他因儿子起居郎给官府卖米盈利而受牵连获罪,被宪司举发,出京任绛州刺史,再升任太子宾客。二十年,河北谷贵,诏令卢从愿为宣抚处置使,开仓救济饥民。完成使命回京,他因年老上书请求退休,于是授任吏部尚书,允许他退休,给全部俸禄。
二十五年去世,终年七十多岁,追赠益州大都督,谥号为文。
14.AD(A 项,“萧瑟凄凉的画面”不合诗意,两个“明”字给人以清新明亮的感觉;D 项,“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错误,“千村杵”是作者的想象之景。)
15.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思乡之情。作者孤身一人,漂泊在外,孤独寂寞。
生计无着之忧。岁末还要为温饱而奔波。年华已逝之伤。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16.(1)溯洄从之。(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7.D
18.A
19.A(B 项长辈对晚辈不能用“顺颂”,C 项D 项中“谨致鸣谢”“特此函达”是官方书信用语。)
20.啸可以用来传情达意。其中阮籍的啸歌最为著名。推究其能够成为啸歌的名家高手的原因。
21.从警察的角度立意:要为孩子健康成长,撑起一片道德的天空。要保护宝贵纯洁的童心,为善心撑起一把遮雨伞。从喷口水者角度立意:不要让善举淹没在口水中/不要让流言蜚语淹没高尚之举.愤世嫉俗者,可以休矣。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点2分,两个角度各答对一点5 分。其他寓意合乎情理即可给分)
22.作文解析: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等本质属性的观点,与我国治学、修身、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应,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侧重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以联系三个背景: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二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侧重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侧重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学生作文最好大题小做,以小见大,从身边入手,写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文体不限,可叙事,可说理,也可文学创作,立意注重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语言注重具体形象和文采。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