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4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轻言转行或跨界 在中国影视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浮躁浅薄、急功近利的创作风气也逐渐滋生成长起来,所生产出来的影视作品鱼龙混杂,既有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也不乏偷工减料、广受诟病的质量低劣之作。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影视创作实践中去,从而使国产影视剧与观众建立起更加稳固且充满信任的关系,成为影视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工匠精神乃现代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为产品的生产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对与其工作相关的某一方面专业品质的不懈追求与顽强坚守。具体而言,就是他们在向社会创造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过程中会以一种高度专注、近乎苛刻的态度对待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或服务能力,使之精益求精、臻于完美。一个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在面对自己的工作时,不会左顾右盼、朝秦暮楚,总是幻想找到一步登天的终南捷径。哪怕只是一件在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也会将毕生的志趣和难以想象的精力贯注其中,以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日复一日地将之做到极致。具体到影视创作领域,工匠精神首先体现为从业者有长期甚至终生心无旁骛地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无怨无悔的志趣。这意味着,无论从事影视生产的哪个行当,他们都不能受一时的利益诱惑就轻言转行跨界,而是始终专注于自己的本位工作,立足于专属于自己的、别人无法取代的位置上,为影视艺术提供丰厚而独特的养分。 影视市场的高热不退带动作品的产量激增,也将人才短缺这一棘手难题推上了台面:编剧、摄影等高端专业人才难觅,因为好多人转行去当了导演,甚至自组公司拍起了电影;与此同时,一些圈外人士眼见影视产业有利可图,遂凭借自己的“圈粉”能力跨界“触电”,摇身一变成为了导演或制片人,搭班子拍起影视剧,这进一步加剧了非导演类行家里手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于是,大批缺乏经验的新人仓促上阵。由于缺乏训练与积淀,其作品大多艺术水准低下。结果,一些好不容易在实践中形成的宝贵创作技艺与经验无法传承下去,使创作无法形成有效的积累和生长。 健康的行业环境不仅需要频频走上红毯、亮相于人前的导演、演员和制片人,也需要专业的编剧、摄影师等“幕后英雄”,还需要资深的副导演、选角导演、预告片导演、场记等各怀绝技且安守本分的“高级技师”。唯有如此,作品的专业品质才能从整体上稳中有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起良性的制度,公正合理地分配“象征资本”,让所有为作品生产作出贡献的成员获得应有的地位和与之能力和付出相匹配的回报,使其即使处在幕后,也不会感觉被冷落。当然,笔者如此立论,并不是简单地反对转行或跨界。而是想强调,转行跨界必须源于志趣的改变而非利益的驱动,且转行跨界后还需放低姿态,随着经验的积累循序渐进,不可妄想一步登天,不费吹灰之力、仅凭人气就从这个行业的大咖一跃成为另一个行业的新秀。否则,很容易造成行业秩序的混乱,长此以往对中国影视业的艺术根基造成侵蚀。 (选自宫浩宇《影视创作呼唤工匠精神》)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具备工匠精神的人,会以一种高度专注、近乎苛刻的态度对待本行业所有专业技术或服务能力。 B.影视行业编剧、摄影等高端专业人才的转行,加剧了非导演类行家里手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 C.应建立起良性的制度,让即使处在幕后,为作品生产作出贡献的所有成员也不会感觉被冷落。 D.发挥影视业“幕后英雄”以及各种“高级技师”作用,作品的专业品质就能从整体上稳中有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针对我国影视产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影视创作实践中去的必要性。 B.第二段在论述“工匠精神”内涵后,指出影视创作的各个行当不能受诱惑而轻言转行或跨界。 C.第三段从反面论述了影视产业出现人才短缺这一棘手难题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 D.最后一段主要论述了轻言转行跨界的危害,指出这样可能对中国影视业的艺术根基造成侵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影视行业迅猛发展,浮躁浅薄、急功近利的创作风气也逐渐滋生成长,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影视创作实践中。 B.如果所有为作品生产作出贡献的成员获得应有的地位和与之能力和付出相匹配的回报,转行跨界现象就不会出现。 C.如果让缺乏训练与积淀的新人仓促上阵,一些好不容易在实践中形成的宝贵创作技艺与经验就无法保证有效传承。 D.如果转行或跨界源于志趣的改变,且之后放低姿态,随着经验的积累循序渐进,就可能创造出较高水平的作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珠宝 莫泊桑 妻子的去世让郎丹先生悲痛不已,生活对郎丹来说越来越困难了。先前,薪水在妻子的手里,足够家里的一切开支,现在剩下他一个人,反而不够维持生计。他奇怪她哪儿来那么大的本领,居然能够让他天天喝上等的酒、吃精美的食物。 他只能打定主意变卖东西。他立刻想到了他妻子的那些“便宜货”,因为每天看见它们,都会损害对他心爱的人的回忆。 他在她留下的那一堆假货中找来找去,找了很久,因为她一直到去世前几天还在不断地买。他决定卖掉她好像特别喜欢的那串大项链,因为虽是假货,可是做工考究,想来还可以值个七八法郎。 他走进一家首饰店。老板见了这件首饰,立刻叫了起来:“哎呀!这串项链是从我这儿卖出去的。” 朗丹先生感到很惊慌,问:“值多少钱?” “先生,我准备出一万八千法郎收回来。” 这一次,郎丹先生惊得两腿发软,坐了下来。他说:“不过……您再好好看看,先生,您没估错吧。” 商人打开帐薄,查了查,说:“这串项链的确是在1876年7月20日送到朗丹太太的住址的。” 他走出首饰店,穿过大街,继续朝前走,走着走着发现走错了路,又转过身往回走。他走到杜依勒里宫,过了塞纳河,一看又走错了,脑子里乱得没有一点儿头绪。他想好好地考虑考虑,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的妻子没有能力买一件这样贵重的东西——当然没有。那么,这是别人送的一件礼物了!礼物!谁送的?为什么送呢? 他停下来,呆呆地立在大街中间。可怕的疑窦掠过他的脑海。莫非她?这么说,其余的珠宝也都是礼物了!他觉得天旋地转,赶紧请人送他回家,随后就把自己关在屋里,一直哭到天黑,伤心欲绝。最后疲乏过度,倒在床上昏昏沉沉睡着了。 一道阳光照醒了他,他慢腾腾地起来,他想到了那家首饰店,想到这儿,臊得满脸通红。 天气晴朗,蔚蓝的天空覆盖着这笑脸迎人的城市。他开始在首饰店对面的人行道上踱来踱去。一万八千法郎!一连有二十次,他都差点儿走进去,可是每次都被羞耻心拦住了。然而,他肚子饿,饿得很厉害。他突然下定决心,一口气奔过大街,冲进首饰店。 首饰商人从抽屉里取出十八张大钞票,点了一遍递给朗丹。朗丹用一只颤巍巍的手把钱放进口袋,打算出去,又转过身来,垂下眼睛,对一直在微笑的商人满脸通红地说:“我……我还有别的珠宝……都是从……同一个人那儿继承来的。您都愿意收吗?” 商人鞠了个躬,说:“当然愿意,先生。” 一个钟头以后,他回到首饰店。他们开始一件件地研究,一件件地估价。 朗丹也开始撕破脸皮争价钱了,他发脾气,要人把帐薄给他看;随着金额的增加,他的嗓门也越提越高。珠宝总价共达十九万六千法郎。 商人用开玩笑的口吻说:“这些东西的主人把所有的积蓄都存在珠宝上了。” 朗丹一本正经地说:“这也是一种存钱的方法,并不特殊。”他拿了钱,然后走了出来。 他到瓦赞饭店吃了中饭,喝了一瓶价值二十法郎的酒。吃完饭,他叫了一辆马车,到布洛涅树林去兜风。他带着几分轻蔑的神气望着来来往往的车马,恨不得向行人宣告:“我也有钱。我有二十万法郎!” 他想起内务部,连忙叫马车送他去。他大模大样走进科长办公室,说:“先生,我是来向您辞职的。我得到了一笔三十万法郎的遗产。”然后他到英国咖啡馆去吃晚饭。 他正好坐在一位看上去好像很有身份的绅士旁边,心里痒痒的,忍不住想炫耀一下。于是他告诉这位先生,他刚刚得到了一笔四十万法郎的遗产。 半年以后,他又结婚了。第二任妻子虽然很规矩,可是脾气难伺候,给他带来了许多痛苦。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郎丹先生的薪水在妻子的手里时,足够家里的一切开支,可见妻子死前在郎丹心中是一位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的太太。 B.“假项链”竟然是真的,这一情节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小说已经在前面做了暗示,这一点与作者的另一篇小说《项链》有异曲同工之妙。 C.郎丹先生第一次离开首饰店一再走错路,是他觉得对不起妻子,不该在妻子刚去世不久就变卖她生前所喜爱的项链,从而造成他内心的歉意。 D.通过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莫泊桑揭露了当时法国社会金钱万能、金钱万恶的黑暗现实,以及小市民在金钱面前贪慕虚荣的嘴脸。 5.小说中郎丹先生的心理活动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他的心路历程。(5分) 6.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两年,巨量投机资本涌入中国共享经济领域,创业者似乎只要和“共享经济”这一概念挂上钩,就能轻松融到资金。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再到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厨房,甚至共享马扎,花样百出。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6亿人参与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人民币,2016年分享经济企业的融资规模约为1710亿元,提供服务者约为6000万人。 放眼全球,共享经济虽非源于中国,但却在中国得到最好实践。美国彭博新闻社发表评论指出,在中国发展共享经济比在任何国家有前途,未来世界共享经济的创新可能始于中国,而不是硅谷。 在由“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青年共同评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共享单车在列。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达1.06亿,占网民总体的14.1%,其业务覆盖范围已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渗透,并开始涉足海外市场。 (摘编自“全景网”2018年1月16日刊文) 材料二: 2017年共享经济似乎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画出了一条抛物线。 以共享单车为例,2017年6月起,悟空单车、3Vbike、町町单车、小蓝单车等相继倒闭,即使巨头摩拜和ofo也被用户押金、无法盈利等问题缠身,运营举步维艰。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更是迎来倒闭潮。 一方面共享马扎投入市场一天丢失一半,共享单车损耗率超过5%,共享雨伞最终变成“藏伞于民”,另一方面小蓝车倒闭后拖欠供应商和用户押金多达10余亿元,围绕着共享单车企业用户押金问题,各方也已争执了一年多时间。 “这很正常,共享经济倒闭潮符合商业逻辑。”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魏武挥认为,互联网企业自带“马太效应”,最终就会剩一两家寡头企业成为市场领袖,其他都会成为“炮灰”,这是互联网经济的特点。 魏武挥认为,共享经济在中国已然面临严峻考验。中国互联网企业发现一个商机,往往是一拥而上跑马圈地。缺乏基本的商业和盈利模式,竞争方式也简单粗暴,往往是价格战和流量战斗,其实最终是幕后资本的对决。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8年1月17日刊文) 材料三: 面对目前中国的共享经济,很多受访专家表达了各自的想法。 58集团CEO姚劲波在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呼吁:“共享经济企业应该共享信用黑名单,助力完善信用体系,这对整个生态都有好处。”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马忠玉曾表示,2016年中国网民达到7.3亿,意味着任何一个网络应用上线以后,在短时间内都会积累大量的用户,“这将成为共享经济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最大优势。”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看来,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将进入洗牌期,市场回归理性,但“风口”还会持续。“共享经济消费主力军多是95后,他们的理念就是开放共享,共享还是一种趋势。” 专家认为,从发展趋势看,中国共享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竞争正不断加快,尤其是在智能制造领域,共享经济将会有一个增长的爆发期。 (摘编自“人民网”2018年1月7日刊文) [注]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近几年的融资和创业环境中,创业者似乎只要和“共享经济”概念挂上钩,就能轻松融到资金。 B.共享经济虽非源于中国,但却在中国得到最好的实践,且未来世界共享经济的创新可能始于中国。 C.有关研究报告显示了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的参与人数、市场交易额、融资规模、提供服务者等均过亿。 D.中国共享单车业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已由一二线城市向二四线城市渗透,并开始涉足海外市场。 8.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材料二中提及的悟空单车、町町单车、小蓝单车等相继倒闭,反映了共享经济在中国正走下坡路。 B.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在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看来,出现共享经济倒闭潮是正常的,符合商业逻辑。 C.由于实际上幕后资本的对决,共享经济在中国已然面临严峻考验,缺乏基本的商业和盈利模式。 D.在我国任何一个网络应用会在短时间内积累起大量的用户,这成为共享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原因。 E.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是融合竞争不断加快,尤其是在智能制造领域,将会有一个增长的爆发期。 9.如何有效解决我国的共享经济出现的诸多问题?请结合实际及材料简要概括。(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