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4-09 10:26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君子文化是儒教文化的精华。
    ②儒家学说中关于君子的人格理论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时,君子被描述为介于圣人与小人之间的一种人格。《论语>对此有种种具体描述,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等。而《宪问》中的一段描述最能反映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③按子贡的理解,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辞,即在孔子自己看来,他在“仁”“智”  “勇”三个方面都做得不够好:“仁”,未达无忧;“智”,未达无惑;“勇”,未达无惧。这些自我评判表明,孔子是从“仁”智”  “勇”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达到了君子标准的。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解读,“智”“仁”“勇”乃是孔子对君子所作出的周全的人格定位,它们分别对应于现代心理学所讲的“认知” “情感”  “意志”。按孔子的思想,君子的人格特点就在于:认知上达到“智”,情感上达到“仁”,意志上达到“勇”,换言之,孔子所谓君子,用现代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新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④自子贡提出“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孟子提出“圣人与我同类者”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以后,儒家的君子概念和圣人概念不再有本质性区别,实际上都是指本于人性自觉采取一种符合人性的生活方式的人。这种人性自觉包括两个方面:对自己来说,是自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一个区别于禽兽的文明人;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说,是认识到他人与自己是同类,因而同自己一样也应该做一个区别于禽兽的文明人,并且自己应该和他人共同努力来创造人类的文明生活。在后一种意义上,人性自觉包含着对他人的爱,正是基于这种爱和由这种爱所产生的对他人的责任感,才会有应该和他人共同努力来创造人类文明生活的道德意识。对于儒家来说,将自己对他人的爱转化为成人成己的道德实践,这是君子的人生境界;而当这种道德实践从日常生活领域转入国家政治生活领域,成为治国者“化成天下”的“人文”实践时,它就不只是君子的人生境界,也是圣人的治理境界了。
    ⑤孔子之后,儒家学说所倡导的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本质上是同一境界,其差异只是由于具体实践条件不同所造成的现象性差异或形式上的区别——圣人境界是特定实践条件下由君子的“为仁”转化而来的“为圣”——“以礼义之文,化成天下”的“为仁”。这种形式的“为仁”所达到的“成人”——“天下归仁”,既是“为仁”者体现其臻于“内圣”的人生境界,也是“为仁”者体现其臻于“外王”的治理境界。这也意味着君子和圣人都可以被理解为“智”  “仁”“勇”兼备的文明人。
    ⑤综上所述,所谓君子,就是“智”“仁”“勇”兼备的文明人。君子的人格特点体现于为人处事,就是既恪守原则又灵活应变的文明生活方式,此乃儒家君子文化的本质特征。
(摘编自周可真《君子之道“仁”“智”“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儒家学说创立之初,对“君子”人格的界定,  《论语》这本书中有很多具体的描述。
  B.《宪问》“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集中反映了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
  C.儒家学说倡导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本质上是同一境界,因此君子和圣人是没有区别的。
  D.君子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为人处事层面上,就是既恪守原则又灵活应变的文明生活方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①段明确了君子文化在儒教文化中的地位,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文的关键词:君子文化。
  B.文章②③段中,作者结合《论语》,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重新解读了孔子对君子的评价标准。
  C.文章④⑤段中,作者具体阐释了儒家君子概念和圣人概念,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的本质内涵。
  D.文章大量运用对比论证,从“君子”“小人”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深刻地揭示两者不同本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从“无惑”“无忧”“无惧”三方面衡量,孔子尚有欠缺,不是真正的君子。
  B.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孔子所说的“君子”就是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C.有了对他人的爱和与之产生的责任感,才会有和他人共创人类文明的道德意识。
  D.特定实践条件下君子的“为仁”转化成“为圣”,君子境界就达到了圣人境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l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段叫父爱的距离
远方
    在我老家,管“父亲”叫“爹爹”,小时候,我觉得这个称呼特别的土,和它一样土的还有我那寡言少语的爹爹。
    我那个起早贪黑在刀具厂干活的爹爹,常年穿一身破旧的衣服,趿拉着两只四处开裂的鞋,稀疏花白的头发常蒙着灰尘,黝黑的脸上有几处被烫伤的斑痕。
    1999年夏天,我考上县一中,要去40公里外的县城读书,离家的前一晚,昏黄的灯下,爹爹单腿跪地使尽全身力气在为我捆扎行李。正值盛夏,他额头上的汗混着灰尘往下滴,滴在了他的衣服上,滴到了我崭新的被子上。我心里一阵嫌弃,说了句让我·海恨终生的话:“明天你还是别去送我了,你要是去了,别人还以为你是我爷爷呢。”爹爹一怔,手上的动作停了一下,接着又忙活起来,他没有抬头看我,只是淡淡地说了句:  “我家丫头大喽,知道要面子嘞。”
    第二天,因为行李太多,爹爹还是去送我了。他换了身新衣服,穿了双新布鞋,但在我那时的眼里,他沧桑的脸上依然写满了“土气”。那天爹爹没怎么说话,只是弯腰弓背默默地扛着东西,始终和我保持着一段距离。到了宿舍,他放下东西就默默地退了出去。中午我们在校门口的小店里吃饺子,老板娘热情而饶舌地搭讪:  “这小姑娘和爸爸长得真像!”一直没开口的爹爹赶忙说道:“我家丫头长得好看,像她妈,不像我。”爹爹说这话时,看我的眼神是幸福的,又是怯怯的。
    我的爹爹正默默地拉开我们父女之间的距离。他在努力着不让我因他而难堪,甚或不让陌生人知道我俩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亲情。(只是当年懵懂的我竟然一点儿都不觉得我伤害了父亲)
    从此,在外面刻意地和我保持一段距离,成了爹爹的习惯。学校开家长会,他从不参加;他默默地支撑着这个家,给予我最大的宽容与支持。年龄渐长,我逐渐明白了父亲的用心,随之,愧疚和悔恨也在我内心里潜滋暗长……
    以后,我一回到老家,即使明知道爹爹出去干活了,却还是在第一时间找他。总是问: “妈,我爹爹呢?妈,我爹爹什么时候回来?”因为我害怕,我害怕他又再刻意地拉开和我的距离。
    2012年2月,我的女儿出生了,大家都说孩子长得像外公。爹爹听到这话时,悄悄地瞥了我一眼,那眼神是怯怯的,却又是幸福的。
    我试图通过我的女儿来消弥我对爹爹的愧疚和悔恨,我时常抱着孩子骄傲地对别人说: “我家宝宝像极了外公。”爹爹也把这个外孙女疼到了骨子里,任我女儿在他身上撒野疯闹。我总是找各种借口拖着爹爹一起散步,他抱着孩子,我挽着他……
    幸福的时光总是流转得很快!转眼,女儿两周半了,爹爹也一天天地老去,爹爹他还在老去!那天,带着一身辛劳汗味的爹爹刚进院子,就被我女儿扑了个满怀。我在旁边幸福地看着他俩,突然,女儿皱着眉头说:“外公,你身上怎么臭臭的?放我下来!”我抬手给了女儿一耳光,那是我第一次打她,女儿哇哇大哭起来,爹爹第一次冲我大吼:“你干什么!”他放下孩子,一边哄她,一边尽量弓着身体,使自己和孩子保持着一段距离。
    两岁半的女儿一定不知道,她的话一下子击溃了我内,心伪装的忘却。那天,我固执地逼女儿向爹爹道歉,女儿含着泪似懂非懂地向外公说了声“对不起”。
    其实那句“对不起”是替十五年前的我说的。原以为借女儿之口说出来,我心里会好受一些.可内心却明确地告诉我: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能弥补,更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由别人替代!
    在一次与妈妈的聊天中,我才知道:当年县一中每次家长会后,爹爹都会拉着她问东问西,会一遍又一遍地看我的成绩单;那些年里,每当我放假回家,晚上一个人出门时,爹爹都会悄悄地跟在后面;最近这几年来,爹爹经常向他的老哥们炫耀我给他买的小礼物,甚至是我发给他的每一条短信。
    而这些都是我不知道的!
    父亲就像子女人生路上指引方向的明灯。很多名人都说过类似的话,而我却要说,我的爹爹更像我身后的那盏灯,不耀眼,不炫目,但却给了我最温馨的守护!
    也许在以后的时光中,我的爹爹还是习惯与我保持一段距离,但我知道,维系这段距离的是爹爹力所能及的爱。幸好,他从未走远:幸好,他还未走远!
 (原文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对父亲的称呼起笔,主要是为下文做铺垫,暗示爹爹既其貌不扬、穿着破旧,又特别不会说话,让我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很难为情,抬不起头来。
  B.文章中间写我女儿嫌爹爹身上臭时,我反应强烈,打了她一个耳光,我认为:这不只是因为女儿年幼不懂事,更是因为爹爹再一次受到了亲人的伤害。
  C.文章最后写到“幸好!他还未走远”等,指的并不是自己和爹爹之间的空间距离,而是爹爹尽管年迈多病,还在一如既往地给予我最大的宽容和支持。
  D.文章运用了多重对比,我对爹爹前后情感的对比,爹爹对我和我女儿态度的对比,批判自己的自私冷漠,赞美爹爹的无私伟大,讴歌亲情的美好可贵。
5.文中作者对父亲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5分)
6.文章题目为“一段叫父爱的距离”,请结合全文,简析“一段距离”的具体含义。(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的60%以上。中国高铁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已达4万公里,将国内的政治和经济核心区与边远地区连接在一起。中国铁路投入运营的动车组已有2600余组,居世界首位,安全运行里程超过50 5亿公里。
安全运行,来源于可靠的技术保障。中铁总工程师何华武表示,中国高铁已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典范,我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同济大学教授孙章表示,覆盖范围扩大、成网运营地高速铁路,极大缩短了各区域间的时空距离,显著改善了大众的出行环境。特别是在西部交通欠发达地区,高铁开通运营,大大缩短了其与东、中部地区的时空距离,方便了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
(摘编自光明网《中国商铁成网世界第一,技术全面自主》)
材料二:
随着科技发展, “智能”成为高铁新的关键词。
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赵红卫表示:中国将研制智能高铁动车组,在这个动车组上应用自动驾驶功能,也就是说,从列车启动、加速,到减速、停车,司机只要按一个按钮就可以完成了;“接八媒体”、 “窗口电子屏幕”、“自动驾驶”,更加绿色环保,更加人性化地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智能高铁”正向我们缓缓驶来。
在铁路建设速度快速发展之外,中国铁路服务也在不断创新升级,从互联网购票到高铁动车组自主选座、接续换乘,再到刷脸、刷证进站,免费WIFI,外卖上高铁、点餐到座位等等,使我们感受到铁路服务越来越人性化,使我们出行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摘编自中国交通在线《“智能”高铁,为您带来更多幸福感》)
(摘编自《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材料四: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铁技术飞速进步,高铁“走出去”战略逐步实施。
在国内,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形成;在国外,中国铁路在美洲、非洲、亚洲落地生根。越来越多线路在世界各地规划、建设、运营,中国铁路正给世界带来越来越多的改变和惊喜。
高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蒙内铁路(蒙巴萨港一内罗毕)的开通不仅改善了当地交通、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将改变肯尼亚人的生活方式,带给他们希望和未来,让人们更务实地用实际行动创造未来。“亚欧班列”的迅猛发展让更多货物跨越千山万水出现在更多人的面前,其模式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 “一带一路”的建设将国家和地区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让越来越多国家之间互联互通,让更多地区之间打破隔阂和冲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需要高铁,世界更需要高铁。中国高铁正在改变世界,我们期待中国高铁更好更快地走出国门,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分享高铁红利,为更多人带来美好和未来。
(摘编自人民网《中国高铁,让世界更美好》)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高铁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已成为技术创新的典范,所有技术水平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B.众多智能装备,将让中国高铁更加绿色环保,更加人性化,带给乘客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C.从2015到2025年,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将翻一番,同时铁路网里程也将达到17.5万公里。
D.高速发展的高铁技术不仅在改变中国,还在改变世界,中国希望更多国家来分享高铁红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高铁的开通运营,大大缩短了西部交通欠发达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时空距离,方便了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B.中国将研制智能高铁动车组,这个动车组有许多高科技设施,更加人性化地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这意味着“智能高铁”正向我们驶来。
C.在我国国内'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编织成4万公里的高速铁路网,将政治和经济核心区与边远地区连接在一起,极大地促进地区经贸交流。
D.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和高铁“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高铁技术取得飞速发展,有许多国家已经使用了用中国技术建造的高铁。
E.中国高铁正走出国门改变世界,让越来越多国家问互联互通,让更多地区打破隔阂和冲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各国高铁发展树立了榜样。
9.“高铁红利”包含哪些内容?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4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