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 C 2. B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的论证方式和效果的考查。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 B 5. ①“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使文中的故事更具有真实感;②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和情感态度,突出父亲、爷爷的形象。③以儿童的视角反映复杂的成人世界,使作品更能穿透人心。 6. ①设置悬念。小说以“日本佬”为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突出了人物形象。“日本佬”是父亲的绰号,对人物形象起到生动的概括作用。③使小说情节集中、紧凑。“我”父亲的绰号“日本佬”贯串全文,是小说的线索。④表现小说的主题。小说通过普通百姓对待“日本佬”这个带有歧视意味儿的粗鄙称呼的态度和行为,为我们展现了国人的生活信仰与价值观念,以小见大。 【解析】 4. 试题分析:B项,曲解文意,“爷爷是村里的头号风流人物”不当,由原文可知,爷爷打“长毛”,是因为他偷了爷爷家的鸡,气哭了“阿太”,这一情节表明爷爷勇敢、孝顺,由爷爷的话“我那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可知,爷爷当时年轻气盛。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小说中语言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小说中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5. 试题分析:小说以“我”作为叙述者,从写法上来看,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其好处是使故事具有亲切感和真实感,能够有力地表现或烘托人物形象。另外,本文中的“我”是“儿时的我”,叙述的是爷爷、爸爸的故事,也就是说小说是从儿童的视角来反映成人的世界,儿童单纯天真的特点会使作品更具有穿透力。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的鉴赏,“日本佬”字面意思就是“日本人”,作者以此为标题写自己的父亲,起到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从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来看,“日本佬”是父亲的绰号,文中说父亲“父亲后来的长相、脾气都越来越像日本佬”,可见标题有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从表达主题来看,“日本佬”是个带有鄙视味道的称呼,村人、父亲和爷爷对这个称呼的态度反映出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因此这个标题也有揭示主旨的作用;从结构上来看,小说始终围绕“日本佬”展开,这个标题也起到了线索作用。 7. C 8. AE 9.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贫困生资助”的满意度高,其原因是中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资助政策,建立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给贫困生予以保障。调查显示,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精神认可度高,其原因是教育部出台意见,指出要制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解析】 7.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较。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中央高校的本科教育不如地方高校”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随着中央高校不断强化研究功能,有可能出现一些研究型大学把学术工作的重点从教学转向研究,从本科教育转向研究生教育,甚至出现弱化本科教育的现象,从而导致本科教育质量满意度不高”,中央高校本科教育出现弱化现象,不等于本科教育不如地方高校,另,“把学术工作重点从教学转向研究”也是一些中央高校的做法。 8.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两项”。B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各省高等教育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有了改变,高等学校总体满意度也随经济发展而提髙”错误,材料二显示,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地区,高等学校总体满意度随人均GDP的增长而下降,该项的判断不恰当。C项,“这反映了女生比较挑剔”分析错误,文中无此意。D项,“哲学和文学因就业率低而分别在上述两个方面满意度最低”有误,该信息于文无据。 9.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就材料中高校大学生满意度最高的是贫困生资助、教师职业精神两个方面,结合材料,谈谈其原因”。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本题难度较大,文中没有直接提出贫困生资助、教师职业精神满意度最高的原因,考生需要借助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的具体内容进行概括,如材料三中“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各地区、各培养单位学生资助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将资助工作落实情况作为相关绩效评价和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各地区、各培养单位要健全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把好事办好,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传递给受助学生”,由此可知,大学生对“贫困生资助”的满意度高,其原因是中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资助政策,建立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给贫困生予以保障;如材料四中“制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宣传高校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由此可知,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精神认可度高原因是教育部出台意见,指出要制定髙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10. B 11. B 12. D 13. (1)马永只是感念杰出人才赏识自己,想报效自己的私情。请求赐予宽待,让他回镇任职。 (2)马永担任将领,厚待间谍,知晓敌人的虚实,所以每次战斗总是取得胜利。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本题,句子的主语是“马永仁”,抓住这个主语,初步断句,然后抓住关键主语“军民”,关键词“且”,结合动宾结构断句。本句翻译为“马永仁厚体恤军队,清廉并自律,巩固边防,击退强敌,军民安居乐业,把他比做国家的长城。边民听说马永要调离,拦住道路请他留下,并且携带子女想逃到他乡”。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B项,“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错,应是有关官员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 点睛:弹劾,主要是指立法机关对政府高级官员违法失职进行控告和制裁的一种制度。此制度于14世纪起源于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效仿。 12.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题中D项,“李时认为他文武兼备”错,由原文“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可以知道,李时只是认为马永勇敢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13.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 “知”,赏识;“效”,报效;“俾”,让;(2) “抚”,厚待;“情伪”,虚实;“辄”,总是。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马永,字天锡,迁安人。长得魁梧伟岸,骁勇果敢有谋略。学习兵法,喜欢《左氏春秋》,世袭为金吾左卫指挥使。马永守备遵化时,敌寇入侵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弹核,朝廷提升马永代理官职,镇守蓟州。 各营里的老弱士兵,让他们去务农经商,赚取佣金供养健壮的士族,因此马永所统帅的部队,是各路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武宗巡幸至喜峰口,想要出边关,马永紧急规劝阻止。皇帝注视良久,笑而止步。中路擦崖面对敌人的要冲,没有城堡,耕地和放牧的百姓经常被敌寇抢掠。马永命令士兵每人带一个月的粮食,在山外扎营,在山崖上建筑城墙。城墙官署按期完成,于是调部队防守。记功,晋升为都督同知。 马永上书为陆完请求朝廷按已故官员给予典例,并且请求宽恕因议大礼而获罪的各位臣子。皇帝大怒,剥夺了马永的官职。巡按御史丘养浩说:“马永仁厚体恤军队,清廉并自律,巩固边防,击退强敌,军民安居乐业,把他比做国家的长城。边民听说马永要调离,拦住道路请他留下,并且携带子女想逃到他乡。马永只是感念杰出人才赏识自己,想报效自己的私情。请皇上宽容原谅他,让他回到原来的职位。”马永最终被罢官不用。马永闭门读书,生活清简的和寒士一样。很久以后,因人推荐被任用为南京前府任闲职。 辽东发生兵变。宦官王永战败。辽东自发生军变后,首恶虽被斩杀,漏网的却很多,匪兵无所顾忌,结党串联,心怀不轨。广宁卫士兵佟伏、千户张鉴等乘旱灾饥荒,煽动众人造反做乱,各营军兵却因惧怕马永没有敢响应的。佟伏等叛兵登上谯楼,擂鼓叫嚣,马永亲率家兵向上展开猛烈攻击。叛将千户张斌被斩杀,马永奋力战斗,带领将士全歼了叛敌。 马永蓄养了猛士百余人,都是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兵变初定时,皇帝问李时谁可当部将。李时推荐说:“马永的家将足够用了。”皇帝问:“当将军须文武兼备,难道要专靠勇猛吗?”李时说:“辽东土地刚平定,必须有威力的人才能镇守。”结果最终,真的得益于这些人的助力。都御史王廷相上书皇帝说:“马永善于用兵,并且廉洁,仍应该让他镇守蓟镇,作为京师的籓屏。”还没来得及调遣,马永就去世了。辽东人因为悲痛而多日不做买卖。当送丧队伍路过蓟镇,蓟镇人也都哭泣了。后来这两个重镇都为他立了祠堂。 马永身为大将,厚待间谍,能得到敌人的真实情报,因此逢战必胜。知人善任,他所提拔的士兵校尉,后来大多官至大帅。尚书郑晓称马永有古代良将的风范。 14. AC 15. ①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长安似弈棋”,吐蕃、回纥不断入侵,诗人忧思国运今非昔比。②飘零夔州,暮年潦倒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③虽有报国之志,无奈宦官当道,无力报国,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 【解析】 14. 试题分析:A项,“闻道”表明诗人不愿明说的态度,而不是强调事情并无依据。C项,“衣冠”应是借代。 15.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国家局势动荡”“飘零夔州”“宦官当道,无力报国”等原因。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诗后的注释进行分析。 16.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誉、沮、留、贤、省。 17. B【解析】试题分析:①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符合语境。②独善其身:指修身养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现指只顾自身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此句将词语片面的理解为“保全”的意思。③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使用正确。④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使用不合语境。⑤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用错对象。⑥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使用正确。 18. D【解析】试题分析:A项,“成为第5个世卫组织全球流感参与和研究合作中心”语序不当,可改为“成为世卫组织的第5个全球流感参与和研究合作中心”;B项,“解雇……职务”搭配不当,可改为“解除……职务”;C项,缺少宾语中心词,在“收取押金形成沉淀资金”后加“的套路”。 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19. A 20. ①特别是负有领导责任的各级官员 ②实际上亏了大节 ③就是对社会不负责的表现 21. 人因工程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的最终实现提高系统性能且确保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标的新兴学科。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阅读下面一则消息,给‘人因工程’下定义,字数不得超过65个字”,这是考查学生压缩概括的能力。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给‘人因工程’下定义”,这就要求考生要明确“下定义”这种模式,一般为“……是……的……(类属)”。然后到材料中圈出解释介绍“人因工程”的内容,如“最终实现提高系统性能且确保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标”,这是“人因工程”的目标,如“需要一门新兴的合交叉学科的支持,这就是‘人因工程’”,这是其特点,如“它致力于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这是其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把这三者融入句中即可。注意要采取的模式应为“人因工程是……的新兴学科”。 22.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所给题目是“——致青年的一封信”,从所给材料看,这封信的内容应是就青年人过儿童节这一现象谈自己的看法。本题所给材料具有较强的时代感,而且贴近当代社会青年人的生活体验,对青年热衷“蹭六一”的现象,该怎么看?大抵有赞成、反对、有所赞成有所反对三种类型。赞成者,可从青年人的怀旧、童心、天真等方面切人议论;而反对者,则可从青年人的自我身份认同、角色意识、青年使命等方面来引申论辩;有所赞成有所反对,即从辩证分析的视角来挖掘,则可从“童心不可少,使命更重要”“怀旧之心值得珍惜,而担当意识不可或缺”等方面入手叙述、议论。 立意角度参考:童心不分年龄;有童心才能有活力;认清使命,让自己成长;承担责任,勿做巨婴;怀旧之心值得珍惜,而担当意识不可或缺;等等。 点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如题干要求“以‘致青年的一封信’为题”写文章,这就表明要求考生应青年人过儿童节的现象发表看法,写作时要有个性化的思考;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文体上看,本题要求写成书信,考生要注意书信的格式,规范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