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联考试卷(三)语文试题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4-03 15:20
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联考试卷(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代儒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生的各种问题作了广泛探讨和阐述。尽管存在着一些片面、过时的观念,但儒家人生哲学的确包含着非常丰富、深刻、睿智的人生哲理。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他自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说“博学而笃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等等。孔子的弟子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在孔子与儒家的思想中.“仁”不但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和人生志向,而且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觉悟和人格境界。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一个人要建功立业,不但耍有一定的能力和才气,而且还必须有坚定的理想和志向。否则就会一事无成。人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理想和志向,就如同无舵之舟、无缰之马,只能随波逐流,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最终将一事无成。。 
  在孔子及儒家的人生哲学中,所倡导和表现出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就孔子个人来说,他早年就“志于学”“志于道”“志于仁”.并为其“志”终生奋斗.始终不渝。即使在周游列国屡遭冷遇、四处碰壁的情况下,他也毫不退缩,坚信自己的理想和事业的正义性,并为之艰苦努力。到了“甚矣吾衰也”的晚年.依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只要生命不息,就要积极进取。《易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认为,人生的好多方面,由乎己而不由乎人。 
  当今,树立健康合理的人生观就成为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方面,儒家的人生哲学无疑是一剂良药。     
就理想志向而言,儒家关于人生理想和志向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理想和志向,与孔子所讲的“立志”,在具体内容上是根本不同的。我们所说的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的政治理想,它包括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期望与设想,也包含着对未来社会基本面貌的预见。事业理想或职业理想主要是指人们依据社会分工和个人条件等状况,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专业的选择,以及事业目标及其追求。生活理想主要是指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路.怎样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矛盾,以及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人生,等等。 
  就进取精神来说,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不是一时的冲动,而应当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一种长期的一贯的生活方式。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发展吏上,那些伟大的创造和成就,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伴随着挫折和磨难.那些为人人们所敬仰的创业者和对人类作出贡献的人.都是一些不甘现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人。这就启示我们.只有具备刚健自强、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理想、获得事业的成功。 
(摘编自杜振吉《开掘儒家人生哲学的现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人生哲学包含着丰富、深刻、睿智的哲理,历代儒家学者对人生问题从不同维度进行了正面解读。 
B.儒家倡导的人生哲学以“志”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并认为人生的好多方面都是由己不由人的。 
C.今天所说的理想和志向是对儒家人生哲学的继承和发扬,与孔子所讲的“立志”没有实质性差别。
D.当今的社会理想即政治理想,包括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期望与预期以及未来社会面貌的预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论证儒家人生哲学的两个方面的内容,目的是为下文阐述开掘其现代价值奠定基础。 
B.文章大量引用儒家学者的语言,一方面阐述了儒家思想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说服力。   
C.对于理想志向这一分论点,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式,但重点是阐述理想志向的当代涵义。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这种结构的好处是论证层次清晰,有条不紊,便于读者接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力、才气以及坚定的人生理想和志向,是一个人建功立业的保证,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B.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体现的是儒家人生哲学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由内而外的奋斗精神。 
C.社会进步客观要求性树立健康合理的人生观,而儒家思想中有美好的社会理想,因此它成为必然选择。
D.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为人们所敬仰的创业者和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都具有儒家提倡的进取精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阳光下的蜀葵
蒋殊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种花的名字叫蜀葵。
那一天,只一朵绚烂地开在一个朋友的微博里。引起我注意的还有她在旁边特意标注的四个字:蜀葵,蜀葵。
蜀葵,是我家乡的花,是我小院的花,是我童年的花。然而,我忘记它太久了。若不是这条微博,我或许再不会想起这种花,永远不会知道它的名字。
或许从我有记忆开始,蜀葵花就烂漫地开满我的院落。整个夏日直到进入秋它都存在。
蜀葵开花时,一根茎干上,密密麻麻挤满十几朵,每一朵花瓣都层层叠叠多达五六层。蜀葵花有的自然舒展,向外张开;有的像鸡冠似的,浓密地卷曲。蜀葵花的颜色也有多种,红的似血,粉的像霞,白的如雪。想想,一个布满原始窑洞的小山村,有一群蜀葵花多姿多彩地摇曳在夏日的轻风里,是多么富有诗意的一幅乡村田园图啊!
可是当初,我院子里的所有人,从来都不觉得它美。
七八岁的时候,院子里突然多出一株花,母亲说它的名字叫月季。对于这一株月季,母亲呵护得好精心,按时浇水,按时施肥。每天早晨开门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查看它是不是鲜活如昨。月季开花了,母亲更禁止我们这些孩子去动它。外面有人来了,母亲也必然要带她们观赏这株月季。
那几年夏天,那株月季成了院子里唯一令人赏心悦目的花卉。然而如果哪一次母亲忘了浇水,月季便蔫蔫的收了它的美丽,向所有人示威。
而那些漫在小院周边的蜀葵花,却无论旱涝,依然保持它的生机。突然想到,家里人不觉得蜀葵珍贵,是不是因为养护它不需要成本,或者根本就不需养护?
不欣赏蜀葵,却不会遗忘蜀葵。我们这些孩子将蜀葵花瓣一瓣瓣揪下来,再将花瓣剥成两片,贴在脸上和额头,相互嬉闹。在我们的欢叫声中,蜀葵花瓣撒满院落。
蜀葵花还有一样让孩子们拿来玩耍的,是它没成熟的籽。我们把蜀葵花制开,取出里面形似车轮的白白的花籽。男孩子们在两枚籽中间穿一根木棍或铁丝,做成“汽车轮”,推着到处跑。女孩子们则用木签将花籽穿成“糖萌芦”,沿村叫卖打闹。
蜀葵花是摘不完的。我们频繁地摘,残害;它们执着地生长,盛开。
童年的夏天,我的眼里从未缺少过花,但大多是蜀葵花。
不见蜀葵花,是我们搬离老家那个小院之后。那时,我们开始适应新环境,忘记了贴满我们脸庞的蜀葵花,直到它若干年后出现在一个朋友的微博里。
微博里那一株蜀葵,强烈地触动了我的内心,我急切地回到家乡,寻找蜀葵。曾经长满蜀葵花的小院,房屋坍塌,杂草丛生。在这样的院子里,我寻到躲藏在角落里的那棵小苹果树,寻到奶奶从不让我们动一下的那棵梨树,甚至寻到叔叔从别处刨回来的那株桑树。然而我寻遍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寻遍院子周边的所有沟沟坎坎,却寻不到一株蜀葵。
这艳阳高照的夏日,曾经开满小院的蜀葵哪里去了?
我无比失落,为了寻不到的蜀葵花,更为了对一些美好事物曾经的不珍惜
从来没有一种花让我如此怀念,我想不通为什么会再也寻不到蜀葵。蜀葵是一种花,它曾茂盛生长的那片土地还在,可是,它为什么再也不见?
我被一位老人的解释吓了一跳。老人说,蜀葵当年生长在我家小院,初衷便是令人愉悦,当人去院空,蜀葵便没有了生长的力量。
离开人的蜀葵,竞然不再生长。这个道理,令我感动万分、感慨万千又难以接受。竟然是我们的离开掐灭了蜀葵绚丽的生命!
我不敢也不想相信,可事实就摆在那里阳光下的那些一丛一丛的蜀葵,永远从这片土地上消失了。
我承诺,将来若有幸得一座小院,我养的第一种花,必定是蜀葵
(选自《黄河》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蜀葵”这一中心展开,先后叙写了见到微博里的蜀葵、回忆蜀葵、寻觅蜀葵等内容,结构紧凑,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B.文章第5段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浓墨重彩地描写蜀葵,生动地展现了蜀葵形、色、姿等方面的美。
C.“我无比失落”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专程回家乡寻蜀葵而未能寻到;另一方面是以前对一些美好事物不珍惜。
D.作者小时候不觉得蜀葵美丽,见到朋友微博里的后,认识到蜀葵是美丽的,而那位老人的话让作者对蜀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5.作者花不少笔墨写院子里的那株月季,有哪些用意?请简要分析。(5分)
6.文末的承诺蕴含着作者事富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江口镇的千亩荷花悄然绽放,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现赏,享受夏日清凉韵味。近年亲,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县城发展的热点,大大小小的县镇都在发展旅游产业。然而,红火的背后,同质化现象普遍,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排斥农民的主体地位,挤占农民利益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只有建立在本地乡土文化之上,并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的特色乡村旅游才有生命力,才能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如何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探索符合农民意愿的发展之路成为当务之急。
材料二
2012-2016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变化情况

注:据悉,2012-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32.0%、26.2%,其中,2013年、2015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与营业收入增长迅猛,各指标增长率都达到30%以上。
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已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增长迅速。
材料三
当前,记者注意到,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特别是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实际完成投资3856亿元,同比增长47.6%;截至目前,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2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70个。然而,有些地方出现了资本把农民“挤出去”现象,这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乡村旅游的主体是谁,现在的模式主要是地方政府引进资本公司,以景点的运作方式发展乡村旅游。这个模式的重要问题是排斥了农民的主体地位,甚至用围墙将农民排除在外,这样的乡村旅游不是原本意义上的休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我们要探索多方参与、互惠互赢的机制,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不能让“农家乐”只是“老板乐”。
材料四:
“民俗的发展,必须借助当地的特色文化,以文化为根,才能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经济。”11月19日,在浙江临安举办的第二届国际乡村旅游休闲论坛上,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旅游专家Vagnetti表示,一些欧美国家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得好,就是依托了当地特有的文化。“只有结合自身特有的人文景观,才能进一步推动特色乡村旅游经济的形成。”在当日的论坛上,Vagnetti从西方乡村旅游经验出发,为中国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指引方向。她以意大利一个山区村庄为例,一个只有几十位居民居住的高海拔小村庄,依靠极具当地特色的服饰和羊毛制成的工艺品,成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针对中国特色乡村旅游的发展, Vagnetti认为,只要人们心里依旧保存着那份对乡村的热爱与回忆,把这份热情投入到旅游建设中,就会走出一味模仿西方带来的困境。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乡村旅游是县域发展的热点,虽然目前存在同质化和挤占农民利益等问题,但依然是某些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之。
B.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在2016年增长了近80%,和2015年农村旅游接待人数增长率83.3%相当接近。
C.根据材料二中的内容,我们能清楚地了解近五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这对研究农村旅游经济有很大帮助。
D.由材料二可知,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是有规律的,即呈现波浪式的变化,2016年增长率为9.1%,2017年肯定高于2016年。
E.根据材料,2016年农村旅游接待人数增长缓慢,其原因是乡村旅游产业挤占了农民的利益,而且乡土文化特色不够明显。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是什么?(4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