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3-28 21:28
东北育才高中部三模语文答案
1.【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次为B
【试题解析】试题分析:C项信息在第三、四段。“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预支相反”错。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要找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征;要放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要把握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要依据题干和选项找到信息所在的文本位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无中生有,不可曲解原意等,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2.【试题答案】(3分)B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解析】试题分析:B项信息在第四段,“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不符合文意。解答此类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3.【试题答案】(3分)B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C
【试题解析】试题分析:B项信息在第五段,“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不当。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
4、AB(C.说明篁岭人勤勤恳恳,不辞辛苦,年复一年的春播、夏种、秋收、冬藏。D.借对老妪的描写引出对篁岭女人的赞美,并不是“好奇”。E.文章语言鲜明生动,并不厚重。)
5.点明了篁岭山村的地理位置,交代了篁岭人山陡路窄的生活环境,揭示了其晒秋习俗形成的内在原因。引出下文,为展开晒秋习俗的具体场景做铺垫。
6.从字面义看,晒的是收成,指篁岭人秋收时将收成放在晒楼晾晒的习俗。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晒的是篁岭女人的勤苦耐劳,展现她们的劳作之美。从主旨来看,反映的是篁岭人平淡质朴、殷实富裕的农耕生活图景,作者对此充满赞美之情。
7.D、“追求格调和品位,反映的是和谐和文人气质”说的是整体性,从文末可知,这是中国整体性的家具观念的体现,并非是王世襄先生“明代家具观”的体现.
8、BE 。A项,前后无因果关系,原文表述为“当今,人们称王世襄先生是‘大玩儿家’,而‘玩儿’难免使人把它与轻松愉快联系起来.实际上,在治学、研究中,王先生凭的是一股一丝不苟的‘狠劲儿’和‘傻劲儿’”; C项,“以此表达”不准确,原文是“潜在厌恶的本能”;D项,不够准确,主要是突出他高兴的心情和率真的性情.
9、是真正的学者.他是学界领头人,业界公认的权威、“行家”;学术态度严谨,追求完美,不断创新;注重做实事,不务虚.是真正的收藏家.有天分,眼力好;实践经验丰富,对工艺和技法理解深刻;历史和人文知识丰富,古文献和文字学功底深厚;收藏门类多,《自珍集》等专著鉴赏水准高.是中国文化的实践者.致力于展示、宣传中国文化最核心、最精华和最本质的精神;亲自设计打造融入自己思想的传统家具;著书立说,传播简练拙朴的审美文化观.
10.C 【解析】回答问题注重把握四个选项中不同的停顿点的正误,然后按照排除法得出答案。比如 A、B两项中,不同的停顿点有“郡有临漳台掘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和“横经自讲人/用散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横经自讲/人用散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等。前一部分中,从“溪山”作“最胜处”的定语的角度分析,“处”后要停顿;从“其上”的前面省略介词“于”判断,“其上”是“龙江书院”的倒置状语,可以判断“其上”后要停顿;“既成”的意思是完工,可以判断単独成句。第二部分,从主语“自”分析,谓语“讲”后要停顿;从动词谓语“有”分析,“者”后要停顿;从动词“劾”判断,其宾语“之”后停顿等。由此,采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11.B 【解析】酬唱,只用诗词,没有散文。
12.A 【解析】“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错误,倪思的意思是他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传记就可以报效国家了。
13.(1)危稹虽是以教职为官名,实际上并没有教授,请求改设创立宗子学,设置课试法如太学和武学两学一样,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2)其中没有属主的无名死者,或有属主而亲属没有财力安葬者,官府代为安葬,一共有二千三百多,并刻石为碑,以便识别。
参考译文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中举为进士。当时洪迈得到危稹的文章,为之赞赏激动不已。调至南康军担任教授。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与他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唱应对。调至广南东路担任账司,没有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免去职务,调至临安府担任教授。倪思推荐他,又对别人说:“我得到这样的一个儒学之士,可以报效国家了。”危稹因服母丧而免职,不久,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朝为武学谕,改任太学录。
第二年,迁升为武学博士,又迁升为诸王宫教授。危稹虽是以教职为官名,实际上并没有教授,请求改设创立宗子学,设置课试法如太学和武学两学一样,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嘉定九年,新学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迁升秘书郎兼任屯田郎官。
危稹初始进对朝廷,请求恢复按军功大小予以赏赐,表明朝廷说话算数,弄清楚功臣的罪责以表彰忠节,设置武局以提倡习练武事,遣派使者以省察边防,给予厚赏使间谍精干。其次,讨论讲和、攻战、坚守的利益与害处,为此请求专心一意坚守。
柴中行离开,危稹赋诗送他,违背了宰相的意愿,被贬出朝廷,担任潮州知州。不久,因与金华徐侨通信的文字而被议论,罢黜职务,提举千秋鸿禧观。很久以后,担任漳州知州。漳州的习俗以不葬亲属为常事,往往停留寄存僧庙古刹,危稹令人在高台、干燥之地开挖、填封三个义冢,规定期限,安葬死者,其中没有属主的无名死者,或有属主而亲属没有财力安葬者,官府代为安葬,一共有二千三百多,并刻石为碑,以便识别。漳州境内有临漳台,位处溪山最优美的名胜之地,在这上面修建龙江书院。建成之后,据经典自己讲习,人们为之心动、羡慕。城邑县里有令,如有人被告发受贿,就弹劾罢免他,(然后)没收他的财产用来还给民众。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前任漳州知州赵汝谠奏请减免五分之二,危稹又向朝廷上疏,全部罢免。恰巧遇常平使有不同意见,危稹不想同他争辩,于是自己请求离职回家。很久以后,提举崇禧观,与乡里七十岁的几个老人为真率会。死时,七十四岁。
危稹生性特别孝顺,父亲生病,希望减损自己的寿命来增益父亲的生年,病情不久就痊愈了。真德秀荣登从班,推举危稹以代替自己。危稹死后,又为他撰写墓志铭。他写的著作有《巽斋集》,对于各种经书有讲义、集解,编辑了各种有关魏、晋、唐各朝时期的诗词、文章,辑录了先前各朝圣贤的奏议称《玉府》《药山》。
14.C E(C“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理解有误。这两句诗意思是: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该还要插上篱笆。E“不乏幽默”理解有误)(选对一个得3分,选对两个得5分)
15.(1)同情弱小,富有悲悯情怀。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老人打枣,还特意写诗劝慰吴郎对老人亲善,体现出诗人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2)关注社会,忧国忧民。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诗人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每答对一条3分,两条6分)
16、(1)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 B(斗方名士:指以风雅自命的无聊文人,用来指企业界名人,感情色彩与指代对象都不恰当。鳞次栉比:多形容房屋建筑物或船只密集。符合语境。终南捷径: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使用正确。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该成语不能作状语,此处用法不当。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符合语境。移天易日: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褒贬误用。)
 18.C 解析:A.中途易辙。B.“莫言的作品……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搭配不当。D.“现场放飞了一万多只白鸽送出美好祝福”句式杂糅。
19.C 解析:A.家严,指自己的父亲,为谦辞,此处表达不得体。B.小女,对自己女儿的谦称。有幸,形容极其幸运,谦辞,此处表达不得体。拨冗,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C.失陪,因故而不能陪伴对方。见谅,请对方原谅自己。表达得体。D.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辞。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又叫指正,此处表达不得体。
20. 手术机器人会不会有朝一日取代医生呢  手术机器人要普及还需要跨过两道关  还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每空2分。第一处注意问句,“取代医生”;第二处注意关键词“普及”、“两道关”;第三处注意上下文,扣“患者难以接受”或者“心怀担忧”。)
21.《Q版语文》内容荒诞令人担忧(不设统一答案,语句通畅,符合题目要求,意思对即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