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3-08 19:05
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入学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该项并非依据。)
2.D(该项不是作者的观点且改变了原意,原文是说“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而且“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这句话是作者对“‘人品即画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有时却只是被当作‘幌子”’的现象的批评。)
3.C(“这个社会很难出现德艺双馨的画家了”是无中生有。)
4.B(“留下1000元来羞辱来旺夫妇”错误,全福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与来旺和解。)
5.①品质相同:勤劳能干、重情重义。他们购买拖拉机、收割机,没黑没白、汗流浃背地干活。两人致富不忘乡亲,都被县里评为慈善模范。(3分)②性格相近:倔犟要强、耿直正派。因收割庄稼两人闹矛盾,互不相让,谁也不愿先低头,但两人说话耿直,争斗中不搞小阴谋,为人正派。两人虽很久互不说话,但最终言归于好,惺惺相惜。(2分)
6.①小说的大团圆结局给读者留下了一个美好的结尾,也解开了前面的悬念和误会,突出小说的主题,耐人寻味。(2分)②小说的结局也突出了全福和来旺两人豪爽正直的性格,其形象陡然高大了起来。(2分)③俩人和好的结局虽然出人意料,但前文的伏笔作了充分的铺垫,所以也显得合情合理。(2分)
7.C(C项的“半数以上”“青年出行”的范围错误,据原文是受访者平均每个月会到乡村地区旅游一次,不是半数以上乡村旅游游客,也不只是“青年出行”。)
8.BC(B项“可见”强加因果。原文中说“乡村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或许与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过快相关”,这只是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因的一个推测。C项中依据材料三图表,“大部分”不准确,后面的“主体需求”无中生有。)(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9.①乡风文明,保留独特的乡村风情。②有整体规划,发展培育乡村旅游经济产业链。③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引进专业人才。④适应时代的发展,迎合消费者需求,挖掘各种乡村旅游新形式。(每点1分)
10. B(夺:改变。)
11. A(B项,京口是今天的镇江,京口地名在中学课本中多次出现。C项,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D项,“国号‘蜀”’错,刘备所建立的政权国号也是“汉”。)
12. B(与原文不符,“司马文王为大军后继”,即钟会跟从东征的是景王,文王为后继之军。)
13.(1)钟会献策,秘密伪作全辉、全仪信件,派全辉、全仪的亲信带着人城告诉全怿等人。(建策、书、赍各计1分,全句2分)
  (2)钟会统理军事,参与谋划,料敌制胜,有出谋划策的功勋,却推却恩宠坚决辞让。(典、谋谟、让各1分,全句2分)
14. CE(C项,颈联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神勇无比,敌人不堪一击。E项,作者并未在结句中透露“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悲伤之情”。)(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5.①侧面烘托。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比、英勇矫健。③巧妙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16.(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7. C[C项,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A项,倾巢出动: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或指出动全部力量(含贬义)。此处用错褒贬。B项,惨淡经营:惨淡指苦费心思,经营指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现也形容事态严重。此处望文生义。D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修饰对象不当。]
18.A(B项,偷换主语,“他除了对理论有精深研究”一句话还没讲完,后面主语换成了“他的课堂”。C项,语序不当,“更大发挥”应为“发挥更大”。D项,“表现……故事”搭配不当。)
19. C(找出话头与话尾即可。)
20. C(A项,“贵府”用于敬称他人的府第、家宅,也可用于敬称对方的州府、州府长官等,是敬辞,不用于称自己家。不合语境。B项,“犬子”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馈赠”是敬语,其意是赠送,也指赠送的东西、礼品。多用于别人送给自己的东西。用词对象有误,用于此处不得体。)
21.①这么小个头的脉冲星(或“脉冲星个头虽然小”)
  ②都在银河系以内
  ③如果人类能够接收到银河系外脉冲星的信号(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22.②不是只有我才能印证它们的成长
  ③有了文学,不一定能使你的人生精彩(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
22.(60分)
(1)写作要求是“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因此确定材料的范围和理解材料的含意是做好写作的第一步。
  这是一则社会新闻材料(原材料是发生在苏州大学的真实事件。本材料是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生特点及中学实际情况而改编的),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某校的奖学金金额改成了一元钱”的事件,写作范围必须要落在这一事件过程中因人、因事而触发的想法,所有观点的提出都是因材料而引起。
  材料的主要内容有:①某校的奖学金金额改成了一元钱。②校方把取消的奖学金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并表示希望同学们不应“以获得奖金多少”作为学习的目标。③学生对“奖学金金额改成了一元”有不同的看法。④事件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媒体报道了此事,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在材料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材料的含意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学校学习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②如何看待学校给予学习优秀者的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的变化。③如何看待社会对学校教育中发生的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之争的关注。
(2)题目给出了具体的写作任务,须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完成写作任务。
  写作任务:选择该校校报的“学生心声”和“向校长建言”两个栏目中的一个,向它投稿,投稿的内容要表明自己态度,阐述自己看法。
  根据写作任务,考生立论与阐述观点的角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表达学生心声的角度。可写赞成学校的做法;理解学校的做法;反对学校的做法;辩证看待学校的做法等等。
  ②向校长(学校领导)反应意见的角度。可写支持学校的做法;反对学校的做法;其他合理建议等等。
  要“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考生写作时,须在材料的主要事实与含意的范围内进行写作,由此即可认定为是符合题意。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