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一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C(A“形成了法律工具主义”错。B魏征只是阐述国家君王和法律三者的关系,不是用比喻来阐述法律工具主义;D“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是唐太宗的话) 2.C(隋文帝的例子论证的是古代社会中昏君会败坏法律这一观点) 3.D(“应该继承”与文意不符。) 4.A (“棋局的输赢始终作为主要悬念”表述不当,本文的主要悬念在于对德欣和李来顺微妙关系的表述上。) 5.①淡泊名利。不稀罕被提拔,每天画画,跑步,看日出,自得其乐。②任劳任怨。三十年里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干,不被提拔也卖力气。③耿直不阿。与德欣说话有一说一,直接坦率,不逢迎领导。④多才多艺。生活中书法、绘面、弹拉说唱无所不能。⑤性格沉静。在德欣和杨喜良下棋说笑时,他虽棋艺高超却不说不笑,只静静观棋。(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5分,意思对即可。只答概括语不作分析最多给3分。注意题干问的是“形象特征”。若学生答“棋艺精湛、善良朴实”等视分析酌情给1分,答案不分点扣2分) 6.①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主要围绕下棋时对“车马炮”几个棋子的安置展开情节,两次下棋都和如何处理“车马炮”有关,它们贯穿故事始终。②有塑造人物的作用。“车马炮”分别暗喻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他们韵性格和生命状态与棋局中的三个棋子十分相似。③有揭示主题的作用。“车马炮”在棋局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它们象征社会中的人在不同的身份处境下,有不同的生命追求(或:突出了一种淡泊、洒脱的人生追求),突出了主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只答概括语不作分析最多给3分。若学生答“标题一语双关、象征”或“标题是文章的线索”等视分析酌情给1分,答案不分点扣2分) 7.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材料二中银行和国防军工的“硕士博士占比(%)”分别是8.94和9.3.所以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占比银行并不是最高,最高的是国防军工。所以B项错误。) 8.B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的能力。A项理解错误。阅读材料一可知:到985高校、顶级名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等,但并不意味着在这些单位工作的人全是985高校、顶级名校毕业。D项中“因此,学生报考专业会首选与这两个行业相关的专业”推断错误。学生报考专业不一定都只看收入。E项中“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范围扩大。根据市材料四中“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这句话是“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所以选B项C项。 9.①做研究工作,不只看学历,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但一般情况下,学历越高,理论基础就越深厚,发展前景相对较好。②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 10.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卓尔”“遂”“不要”“由是”。 11.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12.D (“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错,应是直接表达。) 13.(1)到高贵乡公讲《尚书》时,郑冲手拿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及”“执”“亲”“与……俱”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道去我的祖辈,遇到了世间很多灾难,招揽任用才智出众的人才,与他们同心协力,于是成就了世事,能够奠定国家大业。(“祖考”“揽授”“与之断金”“克”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郑冲,字文和,是荥阳开封人。从寒微的出身起家出仕,操守超群出众,生性恬静清心寡欲,专心研习经史典籍,于是广泛研习儒家及百家学说。有优美的风度,行动一定遵循礼制,任情率真,坚持本性。在乡里不沽名钓誉,因此州郡长官很久都对他不加礼遇。到了魏文帝做太子的时候,寻找和举荐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任命郑冲为文学侍从,不断升迁做了尚书郎,出京补任陈留太守。郑冲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没有办事干练(干局:谓办事的才干器局)的赞誉,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制个人产业,世人因此而看重他。大将军曹爽引荐他为从事中郎,转任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被授予司空之职。到高贵乡公讲《尚书》时,郑冲手拿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不久转任司徒。常道乡公即位,郑冲被授予太保之职,职位在三司之上,进封寿光侯。郑冲官职的品级虽然达到宰相一级,却不参与尘俗之事(特指社交应酬之事)。当时晋文帝辅佐朝政,平定蜀国之后,命贾充.羊祜等人分别制定礼仪、法律制度,(他们)都先向郑冲咨询,然后再施行。到魏元帝宣告禅让时,派郑冲捧策书。晋武帝登上皇位,任命郑冲做太傅,爵位晋升为公。不久,司隶李患、中丞侯史光上奏书说郑冲和何曾、苟额等人各自因为疾病,都应该免去官职。皇帝不准许。郑冲于是不再处理政事,上表自请退职。皇帝下诏美言劝阻,又派人申明晓谕。郑冲坚决推辞,交上貂蝉印绶(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诏书又不准许。泰始六年,下诏书说:“过去汉高祖凭借知人善任,因而能平定天下,追述功勋,把美名归于三俊。于是与功臣将符节分拿立下誓言,收藏在宗庙中,副本留在有关部门,以此昭明美德任用勋劳,从而保护辅翼王室。过去我的祖辈(考:本义是老,年纪大),遇到了世间很多灾难,招揽任用才智出众的人才,与他们同心协力,于是成就了世事,能够奠定国家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额各自崇尚德行仁义,明智公允忠诚,辅佐先皇,光大帝业。前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能兼及文武,忠诚恭敬正直,朕很赏识他们。”九年,郑冲又向皇帝呈上奏章辞官。第二年去世。皇帝在朝堂致哀,追赠郑冲为太傅,赏赐郑冲贵族用棺材,朝服,一套寿衣,三十万钱,一百匹布。谥号为成。 14.BE(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B项“隐含着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否定”分析有误,体现的应是对现实艰难生活的无限感慨。E项“写出了诗人在朋友相继离世后只能与乡野老翁相处的无奈”理解错误,应是尚有乡野老翁相处的宽慰) 15.由闲适转为悲愤、伤心,再由悲愤、伤心转为豁达。(3分)首联写自己居住的环境,体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1分)颔联与颈联叙述自己历尽人生艰难,感叹世事的无奈,抒发了内心的悲愤、伤心。(1分)尾联联想到旧友凋零,自己尚有村野老人相陪,排遣心中的苦闷,体现了豁达的人生态度。(1分) 16.(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映阶碧草自春色 17.B(①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使用不正确。②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艺作品等简短而精练。使用正确。③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像音乐一样美妙动听。使用不正确。④居高不下:形容某种情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或者状态,没有下降的趋势,主要用于形容价格、股票等。一般是希望其向下发展。使用正确。⑤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的时光。使用不正确。⑥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使用正确。) 18.D(A.成分残缺,可在“细说着”前加“这些老照片”。B.不合逻辑,“狂跌了十倍” 不合适,改成“哦!只剩下原来的十分之一”。C结构混乱) 19.C(试题分析:A项,“鄙人”虽是自谦之辞,但不符合语体风格,这类文言词语不适合用在日常“启事”中;B项,“璧还原物”是敬辞,表示完好无损地退还赠礼或归还借物,不能用于对自己;D项,“高抬贵手”表示请求宽恕、通融时的客套用语,不合语境。) 20.①)他同普朗克在一起倾情演奏 ②则是相对论的创始 人爱因斯坦 ③他们同样演奏出了和谐动人的乐章 21.②拥有健康的人民,不一定会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 ③靠经济增长,不一定会确保健康水平的提高。 (答对一句给2分,两句都答给5分) 四、(60分) 22.请参考201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