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详细答案 1、选D。A. 薜荔 bì B.渌水荡漾lù C.含情凝睇dì 2、选C。A. “势拨五岳”第二字应为“拔” 。B.“ 瓜州渡”第二字应为“洲”。D. “花佃委地”第二字应为“钿”。 3、选A。青冥:天空。 4.选B。鲍照是南朝时人,不能反映唐朝士人生活状况。 5..选C。A.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B.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C.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D.钩心斗角:心:宫室中心;角:檐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6.选C。A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虽然”应该调到“软腐败”后面。B项有歧义,“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究竟是银幕上的他,还是生活中的他?D项介词残缺。应在“对人民群众……”之前加“以”。 7.选D。【解析】D项,德:好处。这里指人情。 8选.C 。C项,所: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具有名词性。A项,何:副词,为什么/代词,什么。B项,为:介词,给、替/连词,因为。D项,若:代词,你/动词,像。 9选.B。B项中“不愿自己的手下再遭受损失”“表现出了他的仁爱之心”错。 10. ①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于是称霸据有天下。 ②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百八十人,又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 11.选C。. C “给事中”职位名,作“召为”的宾语,其后停顿,排除BD;“山南”为“叛”的地点,其后停顿,排除A。 12.选A. “与‘迁’‘徙’同义”错,“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徙”表示一般的调职.故选A,; 13.选B. “办完父亲的丧事才赴任”错,原文“父丧,客梁、汉.终丧,以中书舍人召”,牛徽在父亲去世后,客居在梁、汉一段时间,为父守丧期满后,被召入朝廷任中书舍人,这一职位也不是原来授予的“谏议大夫”.故选B. 14.①译文:强盗和牛徽一起抬着竹轿,让他们住到自己家里,拿出布帛为牛徽包扎伤口,把稠粥和汤水进献给牛蔚,留他们连住两夜才离去.举:抬着;裹:包扎;舍:住宿;奉:进献; ②译文:现在讨伐李茂贞,他的军队都是乌合之众,打败他们一定万无一失,你考虑一下哪一天有捷报传来?伐:讨伐、攻打;万全:万无一失;计:考虑. 参考译文(译文后有部分词语注解) 牛徽考中进士科,几次升迁后任吏部员外郎.乾符年间选官太滥,官吏经常从中谋利,每年选调四千多人,牛徽治理严明,杜绝委托求情,法令制度重新振兴.牛蔚因躲避灾祸逃往梁州,途中得病,牛徽和儿子抬着竹轿,经过栈道时,强盗打伤他的头,血流满面,仍然抬着竹轿不停步.强盗紧追不舍,牛徽行拜礼说:“人人都有父亲,如今我的父亲年老有病,希望不要惊吓他.”强盗为之感动,就不再追逼.这些强盗走到前面的山谷,又碰到一些强盗,就互相转告说:“这是个孝子!”和牛徽一起抬着竹轿让他们住到自己家里,拿出布帛为牛徽包扎伤口,用稠粥招待牛蔚,留他们连住两夜才离去.到达梁州后,牛徽赶赴蜀州拜见皇帝,请求返回侍候患病的父亲.适逢拜他为谏议大夫,牛徽坚决辞让,拜见宰相杜让能说:“皇上出京应当侍从,父亲有病应当侍奉,不过我牛徽的哥哥在朝廷做官,我自己请求返回梁州为父亲寻医问药.”父亲去世后,客居在梁、汉.守丧期满后,召入朝廷任中书舍人,因病辞让,改任给事中,留在陈仓.张浚讨伐太原叛乱,引荐牛徽任判官,敕令当地官府敦促他赴任.牛徽叹息着说:“王室刚刚恢复,仓库里的粮草已消耗殆尽,应当与诸侯和睦相处用他们作屏障,反而加兵讨伐,诸侯与朝廷离心离德,必然会有后顾之忧.”不肯起程.张浚果然失败.又召入朝廷任给事中.杨复恭在山南叛乱,李茂贞请求让他以招讨使的名义加以讨伐,朝廷还没答覆,就与王行瑜擅自出兵了.昭宗发怒,拿着奏章不予批复.李茂贞一再请求,皇帝才召集群臣商议,没人敢说话.牛徽说:“王室多灾多难,李茂贞确实有功劳.如今杨复恭依仗兵力作乱而李茂贞讨伐他,李茂贞的罪过是没等朝廷下令就擅自出兵.臣听说两个节镇的士兵杀死杀伤了很多人,不早点进行制止,那么麽梁、益两州的人就要死完了.请授予李茂贞招讨使的符节,明确地约束他,那么士兵才有所畏惧.”皇帝说:“对.”于是将招讨使的符节授予李茂贞,果然平定了叛乱,不过李茂贞也更加傲慢,皇帝派宰相杜让能率兵讨伐,牛徽进谏说:“岐州,是国家的西大门.李茂贞凭藉他人多而行暴,如果有万分之一的不利,挫伤了国家的威严怎么办?希望慢慢地制服他.”皇帝不听.杜让能出兵后,皇帝又召牛徽说:“今天讨伐李茂贞,他的人多但都是乌合之众,打败他一定万无一失,卿算算哪一天有捷报?”回答说:“臣的职责是规谏,所说的都是军国大事,如果询问平定贼军的日期,希望陛下用蓍龟占卜,责问将帅,这不是臣的职责.”接着官军果然失败. 词语补充: 信宿:表示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 迁幸:旧谓帝王迁居他处。 在所:所在地。 敦遣:犹恭送。 假招讨节:假节,假(通“借”)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当这个臣子临时任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文中“假招讨节”意思是:持诏讨史的符节。 阻兵:指仗恃军队。 镇:古代在边境驻兵戍守称为镇。镇将管理军务,有的也兼理民政。宋初废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新唐书·兵志》。” 偃蹇:骄横。 乌合:人群没有严密组织而临时凑合,如群乌暂时聚合。 15.选AC。A、“统领后三句”错误,只统领后两句;C、没有送别,都在洛阳. 16、运用拟人、比喻(或“想象”)手法,描写了柔弱的柳条随风轻摇,恍如一位女子正挥手举袖与春天作别;碧绿的兰草沾满露珠,好似少女在惜别之际泪洒罗巾.表达了惜春、伤春的孤寂、哀愁情怀.意思对即可.(修辞每个(1分),共(2分);分析(描述)(2分),情感2分) 译文: 白居易: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刘禹锡:春光去时离情依依,像在感谢留恋她的洛阳人.柔弱的柳条随风飘扬,像举起衣袖告别离去的春;丛生的兰花被露水沾湿,像惜春的泪水湿透了罗巾;那伤春的美女独坐庭院,望着柳和花将愁眉皱紧. 赏析: 白居易: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连续性.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江南城市.如果说第一首词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江南春意图,那么,第二首词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 作者很爱西湖的春天,他在词里偏偏不写杭州之春,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山寺月中寻桂子”的“山寺”,指的是西湖西边的灵隐寺.这座古刹有许多传说,有的还蒙上一层神话色彩:传说灵隐寺的桂花树是从月宫中掉下来的.作者曾在寺中赏月,中秋节桂花飘香,那境界使他终身难忘.山、寺、月影下,寻桂子,写出了幽美的环境,也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然而,词人回忆杭州还有另一种境界使人难忘.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头”,钱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观,潮头可高达数丈,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显得趣意盎然.“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白居易是热爱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后,又产生了“何日更重游”的愿望. 刘禹锡:先写春向人们告辞,柳、兰喻春含泪挥手而别,后写一个女子惜春情态,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也有无限依恋之情,作者以拟人手法,把人的表情动作赋予春,有依依难舍之情,郁郁感伤之意,抒发了惜春、伤春的感情.构思新颖,描写细腻,手法多变,充分体现了诗人乐府小章的“清新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去也”两字感情色彩极浓.在临别之际一声“去也”.抵得上很多言语,其中当然也包含着不忍去、不愿去、又不得不去的衷曲.后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愿去去千里烟波”,连用两个“去”字,也是为了突出他心头不忍去、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的复杂感情。 “多谢洛城人”则又转换角度,以春天的口吻,向惜春之人遥遥致意.作者在短短七字之间展现了两种不同视角的转换,挥洒自如,更显示出其杰出的想像力和文字驾驭能力.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泡露似沾巾”两句,紧承前句“多谢洛城人”而来,不写人之惜春,而先写春依恋人,描绘出一幅气韵横生的送春画图,且看那纤弱的柳条随风依依轻摇,就好像挥手作别轻扬起的衣袖;而葡花沾满露珠,更有如一位不胜嫣羞的美人,在离别之际泪湿纸巾. “独坐亦含颦.”如果说,前面四句都是从春的惜别一边着笔的话,那末这最后一句写到了惜春之人,即词中的抒情主人公.从句中的“独”字可以领悟到,这位抒倩上人公的心情非常寂寞惆怅.旖旎的春光曾给她以欢乐与安慰,或者说,曾激励她满怀憧憬地追求美好的理想,但是,曾几何时,春闹花谢.欢乐成为过去,安慰被失望所代替,理想也终于落空.愁绪煎熬使她坐卧不安:从句中的“亦”字可以表现出除“独坐”以外的独眠、独酌、独吟都已一一行之而终于无法排遣愁绪.在百无聊赖之中,惟有借“独坐”以自持性情,但“独坐”既久,仍不免颦眉蹙额,为愁绪所包围,由此总见得愁绪缠绵深长而避之无由了. 17.(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5)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18.选B。A、“拘谨刻板”的理解不恰当,侯一凡的形象没有这样的特点.C、这是客观情况,真正表现人际关系淡薄的是,侯一凡是一个从山区农村黄泥湾出来到城市打工的小保安,没有几个工人主动跟他搭讪.D、对两条线索交会的理解不恰当,应该是在吕晓红感谢侯一凡时交会在一起。 19.①形象上,凸显侯一凡对救人认真执著的“救命恩人”的形象.②情节上,展示侯一凡的认真热心与有关负责人麻痹冷漠的对比,造成矛盾冲突,突显救人不易.③效果上,运用延迟手法,使救人的情节一波三折,增强故事的吸引力.(答对一点给 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 20.①情节上,引出对救人原因的说明,解释悬念,使情节完整.②人物上,侯一凡把救人的原因归为吕晓红,表现了他谦逊淳朴的形象特点.③主旨上,这句话揭示了吕晓红被救的根本原因在于她自己尊重他人、友善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表达了友善和关爱的主旨.(答对一点给 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 21.参考立意: ①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②心怀大爱,小我与大爱. ③仁爱,是传递给子女最好的精神财富. ④责任,是传递给子女最好的精神财富. 如果考生脱离材料的含义单纯谈慈善、责任均视作离题. 材料作文参考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