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黑龙江齐齐哈尔八校2018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2-19 12:23
2017-2018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八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强加因果。“极高的内心修养”和“极好的行为准则”都属于完美人格的一部分。也不存在递进关系。
2.C 说法绝对。从文中“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可知,君子从不考虑的是不义之富与贵。
3.C 曲解文意。由原文“无论君子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可知,“君子”形象与君子所扮演的角色无关。
4.B 解析:文章末尾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倦飞的鸟,文中提到“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呼应文章开头,是作者在外漂泊让他觉得累,故乡才是心里永远的归宿,作者不是不愿意回故乡,相反是更加怀念故乡,更加怀念故乡“年三十夜的爆竹”。
5.①让读者对作者乡村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引出行文线索“年三十夜的爆竹”(2分)。
②家乡年三十的风俗,是传统节日文化的一种承载,既展示了家乡的淳朴民风,也传达出乡民对新年美好的祝愿(2分)。
③承上启下,照应了文章标题“年三十夜的爆竹”;又为下文表哥们热情请我喝酒做好铺垫(1分)。
(每点两分,只要答对两点则给满分)
6.①“年三十夜的爆竹”既是庆祝节日的风俗,也是行文的线索。
②“年三十夜的爆竹”传达了亲人团聚欢乐及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③“年三十夜的爆竹” 寄托了作者对亲人及故乡深切的怀念之情,亲情牵绊,乡土情结是永恒主题。
④“年三十夜的爆竹”也是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载体,作者赋予它深刻的文化内涵。
⑤“年三十夜的爆竹”在乡村热闹,在城市则稀落,触发人们在现代城市文明之下,对乡土文化、传统民俗远离进行深刻反思。
(前三点答出两点即可,各1分,后两点各2分)
7.A 解析:B项,“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错,材料二说“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并非“不接受”。C项,材料三只是说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在形式上可以有所创新,并非在内容上也做出改变。D项,“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谱”三则材料皆未有要非遗传承人不计报酬之意,且由材料二可见,非遗传承人也需要增加收入。)
8.AE 解析:B项,材料二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C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和材料三只是从一个角度探寻出路,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D项,材料三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不能说风格与其他二则材料一致。(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9.①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②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③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④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每点1分)
10.D(原文标点: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11.C(关于左、右尊卑和左、右官位的高低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尊卑和官位高低有变化)
12.B(“批评蔡确不守臣礼,使蔡被贬新州”错,蔡确被贬新州不是因为朱光庭批评他不守臣礼,而是因为朱光庭弹劾他怨恨非议的罪行)
13.(1)详细地阅读了苏轼的文章的意思,这是针对现在的有关官员而说的,不是用来讽刺祖宗的。(得分点:是、有司、所以,各1分,句意2分)
(2)流亡的百姓进入潞州境内的连续不断,朱光庭每天准备食物给他们吃,常常忙到夜里,自己来不及吃饭。(得分点:踵接、第二个“食”、不暇,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朱光庭,字公搂,十岁能写文章。推辞父亲的恩荫,考中进士,调任万年县主簿。几次代理县令,人们称他是“明镜”。历任四个县的县令。曾孝宽因为朱光庭有才能而向朝廷推荐,神宗召见朱光庭,问到想再次出兵攻打安南。朱光庭回答说:“希望陛下不要把安南当作人类来养。因为得到他们的土地不能居住,得到他们的百姓不能使用,对开拓疆土有什么好处?”皇帝又问朱光庭研究什么经书,朱光庭回答说:“年少时跟从孙复学习《春秋》。”皇帝又问:“现在在朝廷内外听到些什么吗?”回答说:“陛下更改法度,臣下奉行命令有的不是圣上的旨意,所以有的好有的不好。如果能去掉那些不好的,那天下就会得到福分了。”跟随吕大防在长安幕府。朝廷五路出兵讨伐西夏,雍州是大都市,许多事情都靠这里去办,调发人员物资期限很紧,朱光庭常常坚持不答应。使者生气,将要施加军需物资缺乏之罪,朱光庭请求罢职离去,吕大防替他调解。
哲宗继承皇位,司马光推荐朱光庭做左正言,朱光庭首先请求罢免提举常平官、废除保甲青苗等法律。认为蔡确身为山陵使,却走在先帝的灵柩之前,作为臣子不恭敬。又说章悖欺骗蒙蔽肆意狡辩,韩缜奸邪求宠,话很耿直。宣仁太后赞扬他能守正道,告诉他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畏惧、回避。
升任左司谏,议论说“苏轼拟馆职考试题说:‘现在要效法仁宗的忠厚,而担心有关官员不能尽职,可能会玩忽职守。’我认为仁宗有难以形容的盛德,而不应当用‘玩忽’来议论,希望惩办他的罪行,来警戒大臣中不忠诚的人。”不久,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相继论述这件事。宣仁太后说:“详细地阅读了苏轼的文章的意思,这是针对现在的有关官员而说的,不是用来讽刺祖宗的。”于是议论停止。
河北闹饥荒,朝廷派朱光庭拿着符节巡行视察,立即打开粮仓救济百姓;而议论的人认为他消耗先帝多年积累的军需物资,改任左司员外郎。升任太常少卿,授任侍御史。弹劾蔡确怨恨非议的罪行,蔡确被贬到新州。授任右谏议大夫、给事中。
调任潞州。邻近州县境内发生旱灾闹饥荒,流亡的百姓进入潞州境内的连续不断,朱光庭每天准备食物给他们吃,常常忙到夜里,自己来不及吃饭,于是生病,还勉力办公事。去世,享年五十八。
朱光庭起初跟从胡瑗学习,胡瑗告诉他治学的根本在于忠诚守信,所以朱光庭终身践行。
14.BD 解析:B项,错在“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兄弟分散,不知都流落在何方,所谓“道路长”是说兄弟间相距的道路长,并不是说诗人与家乡的距离远。D项,错在对末尾两句的理解,这两句其实是借空中的大雁能够相伴飞翔,和人的弟兄分散进行对比,表达弟兄离散的悲伤。(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5.①兄弟分散,无法相见,不知死生。②饥寒交迫,度日艰难。③天下大乱,盗寇横行,无法安定地生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1)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2)徘徊于斗牛之间  (3)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17.D 解析:①使用正确。硕果仅存:比喻经过淘汰,留存下来的稀少可贵的人或物。②褒贬失当。上行下效:指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那样做(多指不好的事)。③使用正确。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④望文生义。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并非“不眨眼睛”的意思。⑤张冠李戴。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语句中用于描写诗句,不恰当。⑥使用正确。可圈可点: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也引申为事物值得称赞。
18.C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局面”。B项,句式杂糅,应该为“据……调查”或“……调查显示”。D项,表意不明,“河北省和辽宁省的部分地区”有歧义。
19.B 解析:A项,“令爱”是敬辞,称对方的女儿,此处用于称自己的女儿,不恰当。应当为“小女”。C项,“雅正”用于请人校正时,在此处不恰当。D项,“恭候”是敬辞,恭敬地等候,多指自己等候别人,此处用于别人等候自己,不恰当。
20.答案:①我们并不习惯给予②给予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③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每空2分)
解析:①空前是“然而”,应填与“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表意相反的内容;②空前是“总之”,应填对上下文的总结;根据下文“你可以……,你可以……,你还可以……”可知,③空应填“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之类的语句。
21.答案示例:网络匿名的危害在于给别有用心者提供了保护伞,因为这种保护的存在,网络暴力、不实之词会趁机兴起,危及社会文明的建设乃至国家安全。可见,网络匿名是我们社会建设千里大堤上的一个蚁穴。(指出网络匿名的危害2分,围绕危害展开阐释1分,结尾扣题1分,修辞1分。)
22.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