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2-07 10:00
高三年级语文答案
1.C (以偏概全。“ 四德”大部分内容仍然切合当今社会对女性的一般期待。)
2.B(曲解原意。谆谆善诱,论理通达,常举所知所见之事以为例证,足见其用心之敦厚,我们学其事理,更可学其敦厚。)
3.B(强加因果。颜之推只是举自己幼时诵《灵光殿赋》为例,这不能表明“佛教的因果观于世道人心有重要的警戒与鼓励作用”,《灵光殿赋》也与佛教无关。)
4.D(D项,“它们都能成为主流”太过绝对,所以选D。)
5.①因为它们为树增添了与众不同的韵味,使之成为独特的个体;(2分)②他们活出了生命的本真,不掩饰,不做作。(1分)③而且这些枝干也与主干一样充满着成长的艰难与美,有着旺盛的生命力。(2分)
6.运用了比喻手法,(1分)把沉重的历史喻作“灰色”的大树,把那些虽然对社会进程没有推动作用却又洋溢着个性的小人物比作“斑斓的花朵”,(1分)生动地揭示了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冲破禁锢,保留着生命最本质的部分,真实而不做作,坚强勇敢而自强不息,(2分)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赏和喜爱。(2分)
7.D(“种地根本挣不到钱”于文无据,原文“种地基本不挣钱”)
8.AD( B项段成荣是来山东、辽宁等地的农村调研,但原文强调的是:农民那股想要外出谋生的深切冲动。C项材料二既包括民间个体调查,也包括政府调查,材料三并没有强调是民间个体调查还是政府调查。E项《南方周末》和“中新网郑州”的新闻调查都采用了列数字的手法。)
9. ①国家立法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留守儿童权益的有关法规,为关爱留守儿童提供制度上的依据和保障。
②教育、公安等部门应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平台,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与学校、幼儿园等形成联动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抚养。
③国家或当地政府应想千方设百计地努力发展贫困地区经济,从源头上逐步解决农民工外出务工问题,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④针对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率高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突出问题,政府、学校、家庭应形成合力,明确监护人职责的同时,积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指导。
⑤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快乐成长。如:郑州开展的普法漫画口袋书发放活动。(答对1点一分,意思对即可)
10.B
11.D(“褒扬”应当为“褒贬”。)
12.C(“就不顾家人的反对”无中生有。)
13.(1)司徒建安王刘休仁听说后很高兴,于是想要招来傅昭,傅昭因为宋家多变故,就没有去。(“悦,致,以,故”各1分,大意1分。)
(2)南郡王继承帝位后,旧臣僚纷纷争权求宠,惟有傅昭和南阳人宗夬(guài),保全自身,坚守正道,不介入其中,最后没有遭受灾祸。(“嗣,守正,竟,罹”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傅昭,字茂远,黄河以北灵州人。父亲傅淡,熟悉《三礼》,是宋代知名人士,傅淡跟随宋竟陵王刘诞,后来刘诞谋反,傅淡受株连而被处死。傅昭六岁便成为孤儿,十一岁时,跟随外祖父在朱雀航卖历法之书,并成为雍州刺史袁顗的客人。袁顗曾经来到傅昭的住处,见傅昭读书自若,神色不变。袁顗感叹道:“这孩子神情不同寻常,将来必定能成大器。”司徒建安王刘休仁听说后很高兴,于是要召见傅昭,傅昭因为宋家多变故,不去。太原的王延秀将傅昭举荐给丹阳尹袁粲,深受袁粲的器重,召为郡主簿,袁粲让他的几个儿子拜傅昭为师。明帝死了,袁粲作哀策文,请傅昭为他定稿。袁粲每经过傅昭门前就感叹:“经过他的门前,寂静得如同没有人一样,打开帷幔一看,他在室内。这是名贤之人啊!”不久便成为总明学士、奉朝请。
永明初年,傅昭做了南郡王的侍读。南郡王继承帝位后,旧臣僚纷纷争权求宠,惟有傅昭和南阳人宗夬,保全自身,坚守正道,不介入其中,最后没有遭受灾祸。齐明帝登基后,亲召傅昭为中书通事舍人。当时任此职位的人,都势倾天下,惟有傅昭廉洁清静,不干预他人权事。他家中的摆设和衣著都很简朴,安心于粗茶淡饭。他常常把蜡烛插在板床上,明帝听说此事,赐给他漆盒烛盘等,并赐文:“卿有古人之风,所以赐卿古人之物。”天监十一年(512),出朝任信武将军、安成内史。安成自宋代以来多有兵乱,郡舍常有凶猛号叫声。待到傅昭来安成郡,郡内人夜晚梦见兵马铠甲浩荡,又听到有人说“应该避让好人”,众兵士一同腾空消失。做梦的人惊起。顷刻,疾风暴雨倏忽而来,几间房屋全倒塌,这就是做梦的人见到的军马践踏的地方。傅昭做官,常凭借清静廉洁理政事,不崇尚苛政。在朝廷,没有请别人为自己办过私事,不蓄养私人门徒,不为私利交往。傅昭终日端坐,常以读书记述为乐事,到老精神不衰,性情特别诚实谨慎。儿媳妇曾从娘家带回别人馈赠的牛肉,傅昭把儿子叫来,说:“吃人家的牛肉是犯法的,报官也不可以,把牛肉拿去埋掉。”他处世律己,不在暗中做昧良心的事,大概总是如此。京城的后辈,崇尚他的学问,尊重他的道义,人人都认为自己赶不上他。大通二年(528),傅昭死,享年七十五岁。皇上下令赠钱三万,布五十匹,当日举办丧事,谥号为贞子。
14.AE(对一个2分,全对5分)A.“月去疏帘”句写明月,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不一样,前者极写其近,后者极写其远。“有明月为伴,会感到特别亲近”分析错误。E.“将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巧妙地交织在一起”错误,词中尽为眼前之景。
15.①巧妙用典。“墙角芭蕉”句化用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的词句,抒写离愁别绪;“亏伊遮掩窗儿黑”句巧用李清照《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句意,暗示了自己无法排遣愁思的心绪。(能举出处用典即可)②“亏伊”句将芭蕉拟人化(答移情酌情给分),将芭蕉写得善解人意,反衬出词人离情难耐的心情。③“亏”字与前文的“欺”字形成对比,突出芭蕉之有情有义;“窗儿黑”的“黑”,恰对上片“一片伤心白”中的“白”字,用字遣词工巧细密,意连语绵。④以景语结情语,别具一格,也使得情绪表达更加含蓄,更加耐人寻味。(以上四点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得6分,要求有必要的分析。)
16.(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燕然未勒归无计。
17.C(①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②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③不稂不莠:指禾苗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贬义,语境只是强调了能力强弱和能否胜任职位的问题,而没有说不成才,没出息。④罚不当罪:处罚和罪行不相当;⑤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儿,使里巷空阔冷落,不是街巷空空无人之意。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⑥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18.B(A.偷换主语,“是为稻秧打药的最有效手段”的主语是“无人机打药”;C.搭配不当,“主旨”和“描写”不搭配;D.语序不当,“停车位少”与“楼间距很小”应该调换位置。)
19.D
20.①而是一种你中有我的化学反应
②它不是一味地恪守传统而裹足不前
③如果没有“工匠精神”做基础
21. 答案示例:一双筷子挑起碗中的面,而挑起的“面”就是二维码(2分)这种设计形象而创意巧妙,具有动感,给人以食欲诱惑,切合商家经营的行业,构图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气息和。(3分)(意思对即可)(从构图看,由一双筷子和碗以及二维码组成该图。筷子挑起的就是二维码,这显然是一家食品店的二维码,给人以动感,生动形象,有诱惑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