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川南充高中2018年高三1月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2-04 11:09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
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众,中老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朗读者》等一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福建省闽侯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有意义。《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摘自《新京报》2017年2月23日)
材料二:
在娱乐致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
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给人最直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
《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本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者》第一个引起高度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安利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发两万多条。
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创造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
(摘自“中青在线”2017年3月9日报道)
材料三:
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9个小时。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3分钟。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三个地点。
此前,中新网2月21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朗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
(摘自新华社2017年3月9日上海报道)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材料三作为新闻报道体裁,时效性要求就很高。
B. 对于三则材料关注的《朗读者》节目,材料一分析得全面、深入;相较之下,材料二就显得略逊一筹,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
C. 材料一,二都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易引起共鸣,虽然有过度煽情之嫌。
D.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影响问题,材料一多褒赞,材料二寓贬于褒,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无褒贬。
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朗读者》热”的原因,材料二则虽然对此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回暖有很多期盼,却仍持怀疑态度。
B. “高而不冷”、“流量们霸屏”、“安利”……写在“中青在线“这样的网络媒体上贴合其身份,而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
C. 三则新闻的报道的媒体不同,呈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严谨、理性,材料二新潮、活泼,材料三则朴实、稳重。
D. 上海、杭州的朗读亭前排长队等候朗读的“长龙”明确告诉我们,《朗读者》这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火爆”是有广泛的受众基础的。
E. 三家媒体的报道角度、内容各有侧重,这种取舍可能是对同一报道对象的认识、理解不同,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
9. 根据上述材料,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保留和改善的建议?
【答案】7. B    8. CD   
9. 节目优势应继续保留:①“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的宗旨(或目标)不能丢。②继续高扬爱和责任等传统价值观。③继续带观众回到文字的阅读上,感受其中的真情改善、弥补节目的不足:①阅读毕竟是更私人化的活动,节目中的访谈内容会影响观众的独立阅读感悟,访谈环节要把握好一个度(或“适可而止”)。②少些教化和煽情的“表现”,更专注于“朗读”本身。③精心选择“朗读者”和朗读文本,扩大电视受众群体,让更多的电视观众走进《朗读者》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D项“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无褒贬”错误。材料二中“但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创造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句话显然是赞扬《朗读者》的。材料三用事实呈现了《朗读者》这个节目在上海和杭州两个城市产生的巨大影响。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项“也有质疑的态度”错误。D.项“不太贴合媒体用语要规范的要求”错误。E项“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的说法不符合新闻报道真实性要求,没有根据。所以选AB项。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策划文化类节目的设计。节目名称“民艺观天下”。每集45分钟。其主旨文化传承从点滴做起——关注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明确节目内容:主要是中国民间众多的民间艺术,存在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现状和困境,解决的方案。方式是:在节目中,呈现中国相关专家的建议和措施,以及广大观众和网友的提议和对策,并将广大观众和网友的关键的提问在节目中呈现出来进行解答。形式是:主持人引入话题,播放简短的历史介绍视频,提出民间艺术的生存困境,民间艺人和现场主持人的视频播放,演播室内主持人提出相关人士的建议和方案,民间艺人和现场主持人,民间艺人对于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的看法,演播室内主持人结题,将广大网民和观众的看法公布出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官。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B.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C.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D.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往往有名有字,一般自称时称名,称呼别人时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 “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河”这里特指黄河。
C. “跋”是一种相当于“序言”的文体,写在书籍前面,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
D. “投壶”是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将箭投入酒壶中,投中多者为胜。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敌未灭,何以家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这些言论,成功地塑造了岳飞高大的形象,体现了岳飞崇高的思想境界。
B. 岳飞不仅治军从严,严格训练,严肃军纪,而且有情有义,非常关心爱护自己的部属,朝廷颁发下的犒劳,也都平均分给部下将士。
C. 岳飞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善于以少击众,善于发挥众人的智慧,有勇有谋,因此有胜无败。就连他的敌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D. 虽然岳飞具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但是他性格过于正直刚烈,争论时不给别人留余地,最终因此蒙受灾祸。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
【答案】10. C    11. C    12. D   
13. (1)译文:皇帝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第,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府第呢?
(2)译文:诸将远征,岳飞派自己的妻子慰劳他们的家眷;战死的将领,岳飞为之哭泣并且养育他们的孤儿,或者让儿子娶阵亡将领的女儿为妻。
【解析】
10.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点睛: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11. 试题分析:C“跋”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
12. 试题分析:D“争论时不给别人留余地”错,应是“争论时不屈服于人”。
13. 试题分析:得分点为:(1)“营”,建造;“辞”,推辞;“何以……为”,怎么能够……呢?或,要……干什么呢? (2)“问劳”,慰劳;“哭”,为……哭泣;“婚”,娶。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岳飞出生时,有天鹅般的大鸟,在屋顶上飞过并鸣叫,因此父母便为他取名“岳飞”。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去寻访,把母亲迎接回来。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要喂药一定要亲自来。他的母亲去世之后,他三天不喝水不吃饭。他的家里没有姬妾侍奉。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装扮了美女送给岳飞。岳飞说:“皇上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现在哪里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将来打到河朔地区,就可以痛快喝酒。”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第,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府第呢?”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就太平了。”
岳飞的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们从陡坡上骑马急驰而下跳跃壕沟,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从陡坡上骑马急驰而下,战马跌倒了,(岳飞)愤怒地拿鞭子抽他。兵卒里有人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岳飞)立刻斩首示众。士兵们晚上宿营,百姓开了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兵卒敢进入。(岳飞部队的)军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兵有病,岳飞亲自为他调药;诸将远征,岳飞派自己的妻子慰劳他们的家眷;战死的将领,岳飞为之哭泣并且养育他们的孤儿,或者让儿子娶阵亡将领的女儿为妻。凡是有朝廷颁发下的犒劳,平均分给部下将士,一点也不据为己有。
(岳飞)擅长以少打多。(他)想要有所行动的时候,就招集全部统制官来一起谋划,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突然遇到敌人的时候,也镇定自若,所以敌人说他们是:“摇撼大山容易,摇撼岳家军困难。”张俊曾经问(他)用兵之术,(他)说:“仁义、智慧、信心、勇气、严格,缺一不可。”每当调配军粮,(他)一定会皱着眉头发愁说:“东南地区的民力,消耗凋敝到极点了。”荆湖地区平定后,招募农民耕种田地,又发起军事屯田,每年节省一半的漕粮。皇帝亲手书写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人的事迹赏赐给他。岳飞在文章后题跋,特地指出曹操是奸贼而鄙视他,这件事特别被秦桧所恼恨。
张所死后,岳飞感念旧恩,抚养他的儿子张宗本,并举他奏为官。李宝从楚地来归附,韩世忠要留下他,李宝痛哭着要归属到岳飞部下,韩世忠写书信来告诉(岳飞),岳飞回复说:“都是为了国家,何必分你我呢?”韩世忠为此赞叹佩服不已。襄阳战役时,皇帝诏令刘光世增援,六郡已经收复,刘光世才率军赶来,岳飞上奏请皇帝先犒赏刘光世的部队。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浏览经史典籍,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将士们为国效力,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但是他忠心忧愤,壮怀激烈,发表议论坚持正义,不屈服于人,最终因此蒙受灾祸。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