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3分)C(A项“彻底动摇……立场”错,原文说“深信不疑”,并无立场转变的意思;B项,良渚文化与崧泽文化和凌家滩文化并无继承发展关系,另外还有强加因果的错误;D项“它与中国文明并没有什么关系”错,它至少改换了礼器的质地,它只是没能改变这些器物“礼”的内涵) 2.(3分)A(“中国文明究竟是土生土长,还是自外输入的呢?”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是论题) 3.(3分)C(强拉关系,以偏概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3分)B(原文为“他急着要走,因为冷,因为要吃饭,因为到了散摊的正午时光并没有“急于出手”的意思) 5.(5分)环境特点:热闹退去,凉风清冷,阳光柔和。作用:①为名著的处境及其出现营造背景。②烘托名著出现时作者内心的激动以及名著的魅力。(环境特点2分,作用3分) 6.(6分)答案要点:①不因所处环境的不利而改变自己的高贵。用来印制书藉的纸张粗糙,名著也有着厚重如山的独有风采②经历的磨难越多,越彰显出更高的价值。流浪过的名著成为经过生命体验的长者和读者最好的朋友与知己,成为内涵丰富而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每点3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3分)C(“20099年之后,该数据则一直下降”错误) 8.(5分)BD(答出一个给3分,答出两个给5分,多选该题不得分。A项,初衷理解有误;C项,旅游并非“厕所革命”的直接推动力;E项,原文并没有比较农村厕所与城市公厕威胁大小的依据) 9.(4分)①(物质层面)提供干净、舒适、规划合理、数量充足的厕所,满足人民群众如厕的需要。②(精神层面)提高对厕所的认知水平,倡导文明如厕,革除不文明陋习。(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3分)D 11.(3分)A(孝宗、光宗是庙号) 12.(3分)C(“叶适称病坚辞一切职务”错,原文是“以疾力辞兼职”) 13.(10分)①当时有人怂恿韩侂胄建立盖世功劳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侂胄认为有道理,准备发动战争。(5分,“以”1分,“然”1分,大意3分) ②等到金兵大举入侵,叶适认为人心一旦动摇,就不能再次控制,于是向朝廷提出建立建议。(5分,“一摇”1分,“复制”l1分,大意3分) 参考译文: 叶适,字正则,温州永嘉人。考中淳熙五年进士第二名,授予平江节度推官。遭逢母丧,之后改任武昌军节度判官。任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官。曾经向丞相推荐了陈傅良等三十四人,后来他们都被召任,时论称为得人。等到孝宗病重,群臣到了号哭着拉着光宗的衣襟请求的地步,光宗竟然不去探视。不久,孝宗去世,光宗不能执掌丧礼。军中士兵纷扰不安窃窃私语,恐怕将产生不测之变,叶适正告宰相留正说:“皇帝患病不能执掌丧礼,将用什么来告白天下呢?如今嘉王已经长大了,如果让他提前参与决策,那么怀疑和诽谤就会消解了。”宰相采纳了他的建议,与他一同入朝奏请立嘉王为皇太子,光宗答应了。不久得到御批,其中有“历事岁久、念欲退闲”这样的话,留正感到害怕而离开了,人心愈发动摇。知枢密院赵汝愚忧虑而不知所措,叶适对知阁门事蔡必胜说:“国事到了这样的地步,你作为亲近大臣,难道能够坐视不管吗?”蔡必胜许下承诺,将会与宣赞舍人傅昌朝、知内侍省关礼、知阁门事韩侂胄三人定下决策。叶适得到这承诺,就立刻告诉了赵汝愚。赵汝愚邀请赵必胜商议这件事,于是派遣韩侂胄将张宗尹、关礼主张内禅的建议奏禀太皇太后,并且请求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太皇太后答应了,于是计谋议定。第二天举行禪祭,太皇太后临朝,嘉王即皇帝位,亲自行祭礼,百官列位朝贺,朝廷内外一片安定。赵汝愚当上宰相后,奖赏有功之人,将要轮到叶适,叶适说:“在国家危难之际臣子效忠,这不过是我的职份罢了。我叶适有什么功劳呢?”任代理兵部侍郎一职,因为遭逢父亲丧事而离职。服丧结束,召回任代理工部侍郎。当时有人怂恿韩侂胄立盖世功劳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侂胄认为有道理,准备发动战争。韩侂冑想凭藉叶适的声望,靠他草拟诏书来震动影响朝廷内外,就改任他为代理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叶适用生病为理由坚决辞去兼职。正值诏令诸将四路出师,叶适又告知侂胄应该先防守长江,韩侂胄不听,不久,诸路军队都失败了。等到金兵大举入侵,叶适认为人心一旦动摇,就不能再次控制,于是向朝廷提出建立堡坞的建议。当初,淮河沿岸的居民被金兵惊散,每天都惶恐不能自我保全。叶适于是在村子墟落的数十里之内,依靠山水的险要之处,建立堡垒土坞让百姓恢复旧业守卫,春夏时节分散耕种,秋冬时节进入堡垒守卫,一共四十七处,又度量长江沿岸之地,创立三个大城堡,每堡以二千家为单位,教他们练习射箭。没有事的时候就戍守,以五百人设一将。有警报则增募新兵以及抽调诸州禁军二千人,连同堡坞内的居民,一共为四千五百人,共同守戍。三堡建就,流民慢慢归聚。嘉定十六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赠光禄大夫,谥号文定。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5分)AD(答出一个给3分,答出两个给5分,多选该题不得分。A项“借代手法”错,应是比喻手法;D项用典意义分析错误,仅仅表现了李白修道的不成功) 15.(6分)(1)漫游漂泊者。杜诗中以“尚飘蓬”一语概括李白漫游漂泊的形象,与诗中向往天姥山的梦中游兴、梦醒后的别离漂泊形象是一致的。(2)寻道求仙者。于“未就丹砂愧葛洪”,可见其热心求道、喜欢炼丹的形象,与《梦》诗中梦游仙境、访仙名山的形象相同。(3)愤世嫉俗者。杜诗中描写了李白因怀才不遇而在“痛饮狂歌”“ 扬跋扈”佯狂状态中消磨志气、空空度日的愤世嫉俗者形象,与《梦》诗中“安能摧眉折腰,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世嫉俗的自我十分相似。(每点3分。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5分)(1)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2)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每句1分,有错字、别字、添字、漏字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B(山高水低:比喻意外发生的不幸事件,多指亡故。此处望文生义。投鼠忌器:想扔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东西。比喻欲除恶而有顾忌,不敢放手干。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一般指政局不安定。此处曲解词义。拍手称快:拍手鼓掌,高喊痛快,表示非常高兴,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运动或工作进入热烈、高涨的境界,就像烈火熊熊燃烧直冲天空一般。此处用错语境) 18.(3分)A(B项:成分赘余,“超过”和“多”重复。C项:“传统节日…干,…分享良辰美俗”,主谓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应该是“设计、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 19.(3分)C(A项“笑纳”是敬词,不用于自己;B项“斧正”是敬词,不用于自己;D项“光临”是敬词,不用于自己) 20.(6分)①也早已为西用②中医还为外国民众治疗了很多疾病③中医教育在国外也得到了发展(每句2分) 21.(5分)②人民群众提“意见”,不一定表明群众完全相信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能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③相关部门促进作风转变,不一定非得依靠“吐槽声”。(答对一处给3分,答对两处给5分) 四、写作(60分) 20.作文(60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