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 2. 3.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 5. 6.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 8. 9.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 A(3分)【解析】原文:世祖留心法令,数讯囚徒,诏狱官详正旧注。先是,尚书删定郎王植撰定律章表奏之,从之,诏公卿八座参议,考正旧注。(译文见后。全国卷的断句题一般设考点只在一两处。“先是”是一个固定的时间词组,可以排除BC,对比AD,“从之”在传记文中时常点断,“诏”后边一般要接宾语,“从之诏”难翻译通。) 11. B(3分)【解析】国学是国家最高学府,不同时代具体名称或有不同,如太学、国子监。 12. B(3分)【解析】其时其父已死。 13. (1)(5分)太守王僧虔见了很器重他,选用他为主簿。州府又推举他为秀才。担任宋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任尚书殿中郎。【解析】“重、引、解褐、转”各1分,通顺1分。“重”译为“看重”也可给分,州译为“州里”不扣分,官名不必翻译,如果胡乱翻译,扣1分。说明:解褐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在翻译的时候翻译为“担任”即可。重点在于排除干扰,官名可以不译,这样就可以简化题目。本文整体上其实也可以通过划出官名,大量减少阅读量。 (2)(5分)孔稚珪不喜欢操心时务,居住的宅院里建造了很多假山池塘,常常独自一人倚靠在小桌旁饮酒,身边没什么杂事。【解析】补充主语1分,“乐”1分,“凭几”1分,“傍”1分,通顺1分。“盛营山水”只要比较通顺,可以不扣分。“傍”译为“身旁”也对。侧重考教材的迁移,“凭几”见于《项脊轩志》“或凭几学书”;“傍”见于《孔雀东南飞》“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又见于《张衡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 【文言文参考译文】 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他年轻时便涉猎了各种学术学问,有很高的声誉。太守王僧虔见了他,很是器重,选用他为主簿。州府又推举他为秀才。初任南朝宋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官为尚书殿中郎。南朝齐太祖萧道成任骠骑将军时,认为孔稚珪很会写文章,所以录用他为记室参军,与江淹一道掌管各种公文的草拟。又升任为正员郎,中书郎,尚书左丞。 由于为父亲服丧而辞去官职,与兄长孔仲智回乡居住在父亲的山房中。孔仲智的小妾李氏性格骄横嫉妒,不讲礼节,孔稚珪告诉太守王敬则把她杀掉。 丧服期满,孔稚珪任司徒从事中郎,州治中,别驾,从事史,本郡中正。南朝齐永明七年,孔稚珪转官为骁骑将军,又兼领左丞。升为黄门郎,照旧领左丞。调任太子中庶子,廷尉。 江东之地一直承用晋朝张斐、杜预所注的律法二十卷。齐世祖很留心于法律条令,好几次亲自审讯囚犯,他诏命狱官对旧注详加考订。此前,尚书删定郎王植便编写好律法上奏,齐世祖听从了他的建议,让尚书令、仆射及六曹尚书等八座公卿共同评议,考证旧注。对于同一罪名处罚有轻重不同的地方,竟陵王萧子良主张,大多数取用从轻发落的条款。其中如果有朝议不能决断的地方,则请皇上下旨决定。永明九年,孔稚珪奏请国学依照《五经》博士的惯例,设置律学的助教,太学生想要就读的,考试能得一等的,立即提拔任用,使他们身居执法者的职位,以此来鼓励读书人攻读律学。诏书答复说听从孔稚珪的建议,但最终却没有施行。 孔稚珪转官为御史中丞,迁骠骑长史,辅国将军。建武初年,又调任冠军将军、平西长史、南郡太守。孔稚珪因为北魏连年来不断南侵,征战不止,百姓死伤很多,于是上表主张讲和,皇帝没有采纳。征聘他为侍中,他不应征,仍留任原职。 孔稚珪风度气韵清静疏阔,爱好文学歌咏,能饮七八斗酒。与表兄张融情趣相投,又与琅邪人王思远、庐江人何点、何点的弟弟何胤都是交情深厚的朋友。他不喜欢操心时务,居住的宅院里建造了很多假山池塘,常常独自一人倚靠在小桌旁饮酒,身边没什么杂事。庭院中野草丛生也不修剪,经常有青蛙的叫声。有人问他说:“你想做陈蕃吗?”孔稚珪笑着说:“我把这些青蛙的鸣叫当作是两部鼓吹乐,何必期望去仿效陈仲举。” 东昏侯永元元年,孔稚珪为都官尚书,转迁为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永元三年,孔稚珪得了重病,东昏侯要斥退他,于是便用卧车载着让他走,因此加剧了病情,于是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 注:东昏侯萧宝卷(483年—501年),字智藏,齐明帝萧鸾次子,南朝齐第六位皇帝(498年—501年在位)。萧宝卷危局登基,废杀六位辅政大臣,肃清朝野,政由己出。他平定了将领陈显达和崔慧景的叛乱,但因裴叔业降魏,南齐丢掉了南豫州。为了消灭盘踞在雍州的萧衍,萧宝卷使用了刺杀和借刀杀人都没有成功。永元三年初(501年),萧衍在襄阳起兵。同年十月,萧宝卷被宦官黄泰平、张齐所害,年仅十九岁。萧衍贬他为东昏侯,谥号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 AE(5分)【解析】每对一项2.5分。A错在“清高孤冷”。E欧诗应该是豪放的风格。 15. 欧诗中的鹭鸶,在江滩之上风吹浪打的喧闹环境中,独立不倚、气定神闲,保持自己高洁的姿态。(3分)诗人借咏此鸟来抒发自己虽遭贬谪,但仍保持内心独立清高的思想感情。(3分)【解析】常规考法,咏物诗,同学们要能读出背后的精神寄托。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 (1)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解析】中等难度题目,用心的同学应该不会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B(3分)【解析】如坐针毡: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不可小觑:不可小看。都是常规成语,就看平时积累。 18. C(3分)【解析】A项,“据某媒体的知识付费年度报告指出”句式杂糅;B项,“其”指代不明;D项,“投诉相关部门”,不合逻辑。 19. D(3分)【解析】A项,好好学习,不能“发疯”;B项,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将帅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换来的,老师没这么坏;C项,伉俪:夫妻,配偶。夫妻之间的感情深厚,不能用来说君臣。 20. ①有助于学生自己处理一些题目②如果过度依赖搜题软件③老师在命题的时候注重原创性【解析】每空2分。其他答案,如果衔接无误,也可给分。这道题实际上并不是针对高三学生,而是针对目前搜题软件的使用的普遍现象。很多高三学生可能根本没时间使用搜题软件,做这道题,仍然要从前后文出发去填写出合理语句。 21. 对联对应地点:①E;②C;③D;④A;⑤B。【解析】每空1分。①E。推断要点:“不带走一片云彩”;②C。上联称赞范仲淹对宋朝有功,特别是在安定西夏边事,能划干戈为玉帛,不战而胜敌兵。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边事紧急,范仲淹被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上联所说“甲兵富于胸中”即指此。下联:苏台,即“姑苏台”,是战国时吴国的王宫所在。这里借指姑苏。范仲淹是姑苏(今江苏苏州)吴县人。俎豆,俎和豆都是盛豆的器具,这里指祭祀用品。这句说,在“范文正公祠”,纪念他的香火一直不断。忧乐关乎天下,范仲淹有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③D。《辍耕录》记载,曹操生前为防人盗掘而造假墓,曾遗嘱在漳河边设立疑冢七十二座。《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传遗命奸雄数终”说,曹操临终遗嘱,命诸姬妾居铜雀台中,每日设祭必命女伎奏乐上食,为其招魂;④A。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关涉“忧、乐”二字;杜甫诗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学过的。⑤B。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公元760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公元761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 四、写作(60分) 22. 作文评分参考 【命题思路】本次作文题目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难度不大,希望同学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写作才能,我们也特别希望能够在评卷场发现优秀作文甚至是满分作文。对于写作能力一般的同学来说,至少要在自己的作文中去制造亮点。希望同学们一边复习,一边坚持自己的初心,这是我们出这道题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