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终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1-17 16:24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3分)B 
2. (3分)B 
3. (3分)D(希望同学“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那么言外之意是同学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此话放在“赠言”这一语境中,不是很得体。)
4. (3分)A  
5.(3分)C
6. (3分)C(重:难,难以)
7. (3分)D(不可用“薨”“不禄”替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8.(3分)(1)她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
评分建议:每句1分,句意通顺。
(2)(5分)这时刚遭受大丧之事,法规禁条没有完备。宫中丢失了一箧大珠,邓太后考虑到,如果加以拷问,必定伤及无辜之人。
评分建议:“大忧”“法禁”“亡”“考问”“不辜”每处1分,句意通顺。
9. (4分)宅心仁厚,明察秋毫  心忧黎民(或:关注民生疾苦),厉行节约。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 (6分)(1)作战持续时间过长;(2)叛军包围圈越来越小;(3)守城将士虽顽强抗敌,但伤亡惨重;(4)整座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战况危急,无人上报天子;自己虽有破敌谋略,却无法实现)。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11.(5分)(1)对睢阳这一战略要地日渐危险的担忧;(2)对频繁进攻的敌人的刻骨仇恨;(3)对自己能从容指挥作战的无比自信;(4)对唐军广大将士众志成城、齐心卫国的战斗韧性的赞颂;(5)对自己(将士们)坚贞不屈、誓死报国的精神的坚信与赞叹;(6)在孤城将陷、人将殉国之际,为自己振兴国家的建议将“无人报天子”,从而也就无法实施感到遗憾。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5点即可。
12.(8分)(1) 辩乎荣辱之境 (2)小年不及大年 (3)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4)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5) 长风破浪会有时 (6)不蔓不枝(7)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评分建议:每句1分,有错字该句不得分。
13.(6分)德胜大伯:农闲乘凉时说评书,只凭演说,不加伴奏,能说《七侠五义》等故事,很熟练专业。
职业性的说书人:在麦秋后说快书,不用弦子,只用鼓板,不说整本,只说小段,多半业余或半职业性。
弟兄三人:在秋后的三四个月里每晚说唱,有弦子,用大鼓,有韵调,懂得抓听众心理。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4分)⑴铁锤心灵手巧,能算会画,铁锤遗传了父亲的优点,侧面表现德胜大伯不识字但很很聪明;⑵将文章思路从回忆往事拉回,增强内容的可信度、现实感。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4分)第⑴处借评说德胜大伯记账的方式,表达对德胜大伯聪明能干的赞美。
第⑵处运用反复修辞写出人们急切盼望的心理,表达对弟兄三人说书技巧的赞美。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⑴听说书,反映农人虽然物质不富裕,但也重视追求精神生活;⑵说书人懂得将说书与维持生计相结合,具有巧妙的生存智慧;⑶不同的听说书情形,体现农人日常生活的自由状态;⑷听说书,无形中也在传承传统文化(风俗习惯)。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3点即可。
17.首先阐明学习兴趣、好奇心比拥有证书和特长更重要的观点;接着论述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等所倾向的能力要在生活实践、阅读探究中获得;最后提醒家长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才是根本。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1)用他们没有参加各种辅导班,最终也都有所成就的经历,呼吁父母应重视营造自由、快乐、宽松的成长环境,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2)进一步证明“慢慢来”的教育理念培养出的孩子更有发展潜力的观点;(3)增强了观点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1)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律,不被功利心态、短视思维左右。
(2)具备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清楚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和考查重点能力的要求,懂得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3)拥有健康的教育心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而不是进度的快慢。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 评分参考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和熹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父亲邓训,是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堂弟之女。邓皇后五岁时,太傅夫人很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夫人因为年龄大眼睛看不太清,误伤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忍住痛苦不吭声。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邓皇后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读《诗经》《论语》。她的哥哥们每次诵读经书,她就虚心请教。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邓皇后难以违背母亲的话,白天操练女工,晚上就诵读经书典籍,家人称呼她为“诸生”。她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
和帝永元七年,邓皇后与诸家女子一同选入宫中,进入掖庭成为贵人,当时的年龄是十六岁。她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有规有矩,和帝深深地嘉许而喜爱她。邓皇后有病,皇帝特许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服侍医药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宫的日数。邓皇后对和帝说:“宫中禁地至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宫之地,对上来说让陛下蒙有偏袒私幸的讥讽,对下来说使我获得不知足的诽谤。上下两相受损,我实在不情愿啊!”和帝说:“别人都以经常能到禁宫走走为光荣,而你却反以为忧虑,深深地自我抑制宁愿吃亏,真是难能可贵而为人们所做不到的啊!”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进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
元兴元年,和帝去世。殇帝刚出生只百余日,邓皇后就迎立他为皇帝。殇帝尊邓皇后为太后,太后临朝听政。这个时候刚刚遭受大丧之事,法规禁条没有完备。宫中丢失了一箧大珠,邓太后考虑到,如果加以拷问,必定伤及无辜。于是亲自检看所有宫人,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左右侍从没有不叹服的,认为邓太后圣英明哲。等到殇帝去世,邓太后决定迎立安帝,仍临朝听政。因接连遭受大丧之事,老百姓苦于差役,殇帝的随葬品以及各项丧葬之事,事事都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自从邓太后临朝听政以来,水旱之灾共有十年,周边外夷入侵,国内盗贼兴起不绝。太后每听到老百姓饥荒,有时通宵不能入睡,亲自减少或撤除生活供给,用以救济灾难困苦,所以天下恢复太平,年景还得到丰收。
附加题
21.(4分)污/下也/言三人虽小污不平/亦不至于其所好/阿私所爱而空誉之
22.(2分)洪迈  苏洵
评分建议:每空1分。
23.(4分)两种不同理解:(1)赵岐、程颐(程伊川)认为宰我等三人虽浅陋,但也不至于投圣人所好,阿谀奉承;(2分)(2)苏洵(老苏)认为这三个人的智慧只能了解孔子浅陋的地方。(1分)
产生原因:句读停顿不同,导致两人理解不同。(1分)
【参考译文】孟子说:“宰我、子贡、有若等三人的智慧足以了解圣人。如果圣人有了污点,不至阿其所好,阿谀奉承。”赵岐注释说:“三人的智慧足以识圣人。污,下也,指三人虽小污不平,也不至于投其所好,偏心所爱而违心地吹捧别人。”仔细审核其文意,可以肯定“足以识圣人”后为一句号。‘污,下也’自然是另一句。此处是用“下”字来解释“污”,其意思非常明白。而苏洵竟认为这两句乃是一句话,因此特意写了一篇《三子知圣人污论》,文中说:“三人的智慧无法达到圣人高深幽绝的境界,最多只不过是仅得其下而已。”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他既然说”孔子比尧、舜更贤,自古以来绝无仅有”,可以说是伟大之极了,然而又说他尚有‘污下”,这是怎么回事呢?程颐先生说:“有若等人当然能够知悉孔子之道,假使污下,必定不会为投其所好而虚美人。”这种说法与赵岐的看法正好相同。
24.(5分)AC(A“刘备听后大喜”错,C 项应是庭长要葛朗台负责路费,葛朗台决定让宁愿自己出钱的德•格拉桑前去办理)
评分建议:答对其中1个得2分,2个得5分。
25.(10分)⑴(6分)羊祜(1分)。策略:①以德治军;②审时度势,静观其变;③与吴军和平相处。(3分)成效:①甚得军民之心;②军中有十年之积。(2分)
(2)(4分)清朝改民国,皇帝改没了(1分),但世道比有皇帝时还糟糕(1分):茶馆改良了,多出来的一大堆事都让李三来做(1分),工钱还不涨(1分)。
26. “天下兴亡”不是指改朝换代、权力更替(或反清复明),(1分)而是指民族的兴盛灭亡;(1分)败义伤教、无君无父、道德沦丧会使整个民族陷于衰败(或捍卫社会道德、公平与正义事关民族命运),(1分)每一个平民百姓都肩负责任。(1分)
27. 学而不已,注重积累,精益求精,经世致用,尊重他人学术成果。(每点1分)
28. ① 为官者应担起国家兴盛的责任。② 民族命运也事关每个平民百姓。③ 民心向背是治乱根本。④ 要顺应时势进行改革。⑤ 重视人心风俗。⑥ 人才对国家治乱至关重要。
评分建议:每点1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