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质检 l.(3分)C【解析】A项曲解文意,出处见第一段: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贏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B项强加因果。D项以偏概全且曲解文意,出处见原文第三段“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 2.(3分)B【解析】B项无中生有,文章没有明确表示中国能引领浪潮。 3.(3分)D【解析】D项曲解文意,出处见第二段: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4.A(3分)(C.“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述不准确,只是写了特殊感受,没有运用夸张手法。B.T来到没有光的用餐区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声音里有些许惊慌”。见第7段。也没有“与‘我’的镇定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我”也曾经被“吓了一跳”。见第8段。D.作品并没有表现“作者对生活在这里的弱势群体的同情”,不合文意。) 5.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一家没有光的餐厅作为故事的背景,容易引发读者的好奇心。③叙写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在这里的就餐体验,能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④通过简洁而精彩的对话展现一个动人的爱情画面,使故事富有诗意,耐人寻味。(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答出任意三点5分。) 6.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一个求婚的情节来结尾,使叙述顿起波澜,激发了读者的想象。②思想内容上,从对黑暗中用餐的感受到一个浪漫事件出现,给人以黑暗挡不住爱情的感觉,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③情感表现上,以一个美好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作为“黑夜里”用餐的主要情节,强化了作者对这个餐厅以及服务于这个餐厅的盲人所寄予的美好情感。(每点2分,共6分) 7.B“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生活”的说法于文无据。原文中只提到他在国外的工作经历,并没有涉及他的生活状况。 8.AD B项“陆孝彭对他的助手们不太放心”的分析不恰当,原文中“他深情地回答:‘我自己不校阅-下,总是放心不下呀!’”表现的是他高度的责任感。C项“对陆孝彭的关心”的分析不恰当。飞机设计负责人的选定以及最后的飞行实验,叶帅亲临现场,体现的只是中央军委对“强-5”飞机研制工作的重视。况且,叶帅到沈阳时,还不知道设计负责人的人选。E项“有时放下飞机设计研制工作,去专门进行理论研究”表述有误。原文是“陆孝彭在从事飞机设计研制的同时,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对得5分,选对一项得2分) 9.①历尽艰辛辗转四国,投身中国航空事业,将一腔报国热忱化作对祖国的贡献;②从无到有,完成强击机的设计。陆孝彭身负重命,在一无图纸、二缺资料的条件下,带着一帮年轻人高质量地完成了“强-5”飞机的设计;③克服重重困难,试制出“强-5”机样机。在“强-5”飞机的试制工作被责令停止的情况下,陆孝彭带着仅剩下的14人成功地完成了“强5”样机的研制。(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答案】D(3分)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11.【答案】B(3分)“徙”只是一般的调动官职。 12.【答案】C(3分)被贬的是唐介。 13.【答案】(10分) (1)蔡襄急速进言说:“唐介实在狂妄愚蠢,但念他出于进忠,希望(皇上)保全宽恕(他)。” (趋,急速;诚,确实,实在;贷,宽恕;三个词各1分,省略句1分,句意1分,共5分) (2)他对朋友崇尚信义,听说朋友去世,就不喝酒吃肉,设置灵位哭泣。 (于,对;尚,崇尚;御,享用,御酒肉,可翻译为“喝酒吃肉”;为,设置。一点1分,句意1分,共5分。) 【译文】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考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言事去职,余靖争论救助,尹洙请求与范仲淹一起贬退,欧阳修上书责斥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个人都被谴斥。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讽刺高若讷,京城人士争相传送抄写,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取了厚利。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此诗返归,张贴在幽州旅馆。 庆历三年(1043),仁宗更换宰相,亲自提拔余靖、欧阳修及王素任谏官,蔡襄又写诗祝贺,三个人一同推荐蔡襄,仁宗即任命蔡襄知谏院。 当时有旱灾、蝗灾、日食、地震的灾变,蔡襄认为:“灾害的到来,都是由于人事。几年以来,上天的告诫接连来到。推究之所以导致天诫的原因,是由于君臣上下都有过失。希望陛下能认真应付它。”奏疏出来,听说的人都感到紧张。 被提升任直史馆,兼修起居注,蔡襄更加履行职责议论朝事,无所回避。吕夷简为平章国事,宰相以下的官员到他的住处讨论政事,蔡襄奏请废除。 因母亲年老,蔡襄请求任福州知州,改任福建路转运使,开拓古五塘灌溉民田,奏请减省五代时丁口税的一半。恢复修起居注官职。唐介攻击宰相,皇上大怒,蔡襄急速进言说:“唐介实在是狂妄愚蠢,但念他出于进忠,希望保全宽恕。”不久贬唐介于春州,蔡襄又上疏认为这是必死的谪所,又得以改贬英州。 进升知制诰,三个御史因论梁适被解除职务,蔡襄不起草诏书。以后每次授官不适宜的,蔡襄往往封还。皇帝对待他更加优厚,赐给他母亲帽子披肩以示宠爱,又亲自书写“君谟”两字,派使者送给他。升任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蔡襄精通吏事,谈笑剖析判决,侦破奸恶揭发隐秘,胥吏不敢欺骗他。 入京任为翰林学士、三司使。蔡襄比较天下的盈虚出入,量力以制用。剔除腐败,簿书法度大小都可以效法。 治平三年(1066),其母亲去世。第二年蔡襄去世,终年五十六岁。赠吏部侍郎。 蔡襄工于书法,为当时第一,仁宗尤其喜爱他,制《元舅陇西王碑》文命蔡襄书写。他对朋友崇尚信义,听说朋友去世,就不吃酒肉,设置灵位哭泣。曾经在会灵东园饮酒,客人射箭误伤他人,就指陈是蔡襄射的。后来皇帝问此事,蔡襄再拜愧谢,最终没有自我争辩。 14.解析:BD(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要注意结合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埋解。D项,“表明自己怀才不遇,内心苦闷。”不对,这里表达的情绪是愤激不平。句中的“慵疏”只是诗人的反话,他们招致“物议”的真正原因是为人迁直,坚持操守,所以为小人所不容。) 15.(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借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伦。(2)用典(或对典结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每点3分,共6分) 16.(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3)杨花落尽子规啼 17.C【解题思路】①判若云泥:比喻差距极大,差别悬殊就像云和泥的距离那样,与原句中“差距”重复,错。②念兹在兹:形容对某事非常重视,念念不忘。此处使用恰当。③不蔓不枝:原指莲茎不分枝杈,现形容文章等简洁。此处错误。④甚嚣尘上:原形容军中忙于备战的状态。后比喻消息到处流传,议论纷纷。今常用作指某种传闻或谬论十分嚣张。今多用作贬义。此处使用错误。⑤上下其手:指玩弄手法,暗中作弊。此处使用正确。⑥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此处使用正确。 18.C(A语序不当。应先“共商”合作大计,再“共建”合作平台,后“共享”合作成果。B搭配不当,“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中的“推进”改为“推行”。D中途易辙。将最后一句改为“要求城市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逐步对外开放”。 19.【答案】D【解析】A项,“光临”是敬辞,用于对来客所说的话,敬称他人的来访,客人的来临。B项,对联的内容不适合此处情境,临近高考,对联中的话“逆境”“捶打”“烈火”“焚烧”之类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C项,家:用于对人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家人,如家兄、家父。句中应改为“舍弟”。舍:谦辞,用于对别人称呼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如舍侄、舍弟。D项借光:用作向人询问或请人给予方便的客气话。使用正确。 20.【答案】①则是由外界客观现实所激发起来的;②也有直接描写现实景象摹仿生活音响的乐章;③表现一个贫苦艺人被此情此景激起的哀怨之情。 【解析】①:“这就是说”意味下文是对上面引文的阐释,根据引文中“人心之动,物使之然”“感于物而动”可以推知第①空内容,②:“当然”有轻微的转折的意味,表示下文所说的是和上文不同的另一种情况,根据下面所句的列子,以及“更多的乐曲是并不直接再现什么生活景象”,可以推知第②空内容。③:根据“与其……再现……”,并且结合上文“表现某种情绪和感情”,可以推知第③空大体内容,但第③空要结合《二泉映月》的具体内容。 21.漫画内容:一支钢笔被鼠标线缠住脖于绞死了。(1分) 漫画寓意: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传统用笔书写的方式在现代化的电脑输入方式面前日渐衰微。(2分)漫画隐约透露出对于传统书写方式逐渐衰落的无奈与感慨(伤感)。(2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类文:能将两三个作家有机结合,立足于向外国人介绍,把握中国文学的特点,既有思想,又有文采,结构清晰,表达流畅,书写整齐。48分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