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二阶段试卷答案 1.A(“改变了这个局面”错,《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后仍有反对者) 2.B(“保留了商鞅秦律绝大部分内容”错,原文为“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商鞅秦律的内 容”) 3.D(“至秦时又把军中的‘法’改称为‘律’”错。原文是“秦国‘改法为律’是将军纪、军令之律以法律形式拓展到各个领域”) 4A(B项,“痛恨父亲的专制”不妥,父亲虽然粗暴,但他的粗暴多数因哥哥做了坏事而起,不能算是专制;在文中母亲也并没有流露对父亲的“痛恨”,更多的只是劝解与哀求。C项,对饮时的沉默,反映的是父子两人之间的默契与温情。D项,“父子相互关爱”只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出现,不是贯穿小说的线索,“父子关系的变化”才是) 5.(1)“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视角,表现父子关系的变化。(2)“我”是参与者,我与母亲、父亲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我”是感受者,我的心理感受营造出对抗、和谐等特定氛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或答“写作视角可以与人称结合,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1点2分,2点3分,3点5分,意思相近即可) 6.(1)第一句,指父亲与大哥相互仇视、对抗,根本不把劝解的人放在眼里。(2)第二句,指大哥与父亲相处融洽,彼此关爱,忽略了旁人的存在。(3)作者借此表达希望父子两代人能够消除隔阂对抗,走向理解和谐的主题。(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 7. B(B项强加因果,从材料三得不出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的结论) 8.AC(B项三者材料所持的观点不尽相同,各有依据;D项,说法绝对,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E项“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评论就没有价值”过于绝对) 9.①提高科学家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正确引导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②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③让科学家成为时代的明星,成为年轻一代崇拜的偶像;④整治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行为,让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对青年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10.C 11.A “以供长辈称呼“错,名供长辈呼唤,字是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来源:Zxxk.Com] 12.C. “听闻守文要率禁兵增援就赶紧逃遁”表述不妥当,与文中“命守文率禁兵数万人赴援,既至,辽人乃去”意思不符。 13.(1)突然与辽兵遭遇,被流箭射中,面色不乱,督战愈急,军中佩服他的胆量。(卒、为所、挠、服各1分,大意1分) (2)在此之前,戍守边关的将领常常招引敌人来求取战功,河朔各州几乎没有安宁的年岁。(戍边者,定语后置,1分;致,1分;以,1分;殆,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郭守文,并州太原人。他的父亲郭晖,跟从周太祖征讨河中,战死。守文当时十四岁,居丧尽礼,悲伤异常身形毁损。周太祖可怜他,把他召到军中。广顺初年,补官任左班殿直,宋朝初期,升任西头供奉官。蜀地平定后,升任为简州知州。当时剑门外有很多贼寇,守文把他们都招附了。跟从曹彬等人平定金陵,护送李煜到京城。当时李煜因为拒命非常自惭,不愿活着见太祖。守文观察得知,于是对李煜说:“国家只求恢复国土,天下太平,哪里还有后到而受责呢?”李煜才安心。太平兴国初年,秦州降附朝廷,蕃部骚动,朝廷命守文乘驿车前去抚谕,西夏悦伏。太平兴国三年夏天,汴河在宁陵决口,朝廷征发宋州、亳州壮丁四千五百人去堵塞,命令守文主管这个工程。这年冬天,他又与门副使王侁、西八作副使石全振监督在灵河县的黄河决口的堵塞工程。太平兴国八年,黄河在滑州房村决口,朝廷调发士卒堵塞,命令守文主管这一工程。辽人侵扰雄州,朝廷命令守文率领数万禁兵赴援,守文率兵到雄州后,辽人就逃走了。雍熙二年,诏令守文率兵屯守三交,不久加职兼任武州团练使。遇西夏军队扰攘边境,朝廷命令守文率领军队前去抵抗,打败夏州盐城镇岌罗腻等十四族。又打败咩嵬族,把他们全部杀死。各少数民族部落非常恐惧,相继来投降,西部边境于是安宁下来。雍熙三年春天,宋军大举北伐,任命守文为幽州行营前军步军水陆都监。与辽兵遭遇,被流箭射中,面色不改,督战愈急,军中佩服他的胆量。端拱初年,改任宣徽南院使、镇州路都部署。这年冬天,辽军骑兵南下侵犯,守文率兵在唐河大败辽军。端拱二年十月,去世,终年五十五岁。太宗哀悼痛惜,追赠侍中,赐谥号为忠武,追封谯王,派中使护送,归葬京城。在此之前,戍守边关的将领常常招引敌人来求取战功,河朔各州几乎没有安宁的年岁。歧沟关失败后,于是命令守文以朝臣身份统率军队镇守常山来处理边事。守文死后一个多月,中使自北边回来说:“守文死后,军士们都流涕痛哭。”太宗问:“为什么会这样?”中使回答说:“守文把所得俸禄赏赐全部犒劳士卒,他死的那天,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太宗叹息了很久,赐给他家五百万钱,替真宗娶他的女儿为夫人,就是后来的章穆皇后。 14.CD【解析】C项应是 “运用拟人的手法”;D项“阅人物、渺渺如沤”的言外之意是现在要靠你大显身手了,而非下片开头四句。 15.①全词没有离别的伤感,而是一种富于男子汉气概的壮别,洋溢着一种男子汉要干一番事业的豪情壮志。②作者结合当时的宋金对峙、金人侵扰的严重局势,用襄阳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来劝勉友人,希望他努力向前,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每点3分) 【解析】上片中:把“跨征鞍,横战槊”放在开头,醒目突出。用以形容陈舍人,不难看出这是一副“横槊立马”的出征形象。尤其两句中各用“征”、“战”分别形容“鞍”和“槊”,制造了十分强烈的战斗气氛。接下二句预祝对方在秋高气爽、草长马肥之时驰骋疆场,打击敌人。结尾二句与开头呼应,用直接语气,鼓励陈舍人,国家危难之际,正是男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好时机。下片中:下片头四个三字短句,一方面表明襄阳是大有作为的去处,出现过不少著名人物;一方面表明那已成为历史陈迹。“渺渺如沤”,比喻新颖生动。言外之意:现在就要靠你大显身手了。“棋头”二句,遥接上片“芙蓉未折”二句,是说既是战争已开始,那就要有高明的招数,去对付敌人,使之不得乱动。结句,语重心长,谆谆叮嘱,不要学那些靠巧言利舌爬上高位的人。言外之意是讽刺那些鼓吹和议、苟且偷安者。 16.(1)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2)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3)不知东方之既白 17B ①使用正确。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也形容包罗一切, 没有选择。 ②使用错误。如汤沃雪,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 ③使用错误。倾巢而出,倾:倒出;巢:巢穴。 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④使用正确。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去计较。 ⑤使用错误。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用于双方,不能用于多方。 ⑥使用正确。薪尽火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灭,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 18 C(A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氛围”。B项,两面对一面,在引导前“能否”,去掉后面的“能够”D项,主语与关联词语序不当) 19 B(A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应改为“感念”。B项,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C项,“抛砖引玉”,自谦之词,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D项,“斧正”,敬辞,用于请人改文章。) 20①智力可分为两种 ②它是后天习得的 ③并不因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21、②成绩有望大幅提高。③丰富的人脉有可能助你成功(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5分) 22【解析】(1)每句可以提炼出如下关键词: ①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守善难、从恶易,坚守、坚持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革新,与时俱进 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注重内在美,谦逊,清廉,人格的卓立与浩大,面对成就的理性、冷静和对初心的坚持。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自信,坚守,拒绝诱惑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担当,爱国 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奋斗,永不言老、永远年轻的心态,上下求索、追逐梦想,属于自己的风景最好 (2)选择其中的两三句可以做如下立意: ①④,可以谈坚守信念,远恶守善。 ②⑤,可以谈为国革新,无畏祸福。 ③④,可以谈坚守清廉(高洁),无惧诱惑。 ②⑥,可以为创新而奋斗,风景独好。 ②④⑤,在创新的征程上,踏遍青山处处,寻觅属于自己的风景,不骄不躁,清气永存。 ②③⑤,圆梦中国,需要与时俱进,有担当,即使成功,也要冷静、初心不改。 ①③④,可以谈修身远恶,永葆高洁。 ①③⑤或③④⑤,可以谈成大事者,需要担当、坚守、谦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