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析:A 项逻辑关系错误,“不仅……而且……”构成递进关系,此处表述与原文相反。“起到美化环境作用”原文没有体现。C 项以偏概全,“只是避免灾害”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让人们记住这些妖怪,并以此控制他们”。D 项无中生有,“以动植物形象和文字最为普遍”在文中没有具体体现。 2.参考答案:A 详细解析:概念范围缩小,原文说日常生活经常见到的是“吉祥组合图”,不是“金玉满堂”;文本理解错误,“人们不知道的文化载体”错误,原文是“人们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载体”,不自知含有不自觉的意味,常见却不自觉。 3.参考答案:D 详细解析:强加因果,原文表述“除了保有传统中对四灵、神仙、佛陀等图画的崇拜外,又生成了诸多脱离了宗教信仰、寄寓世俗美好祝愿的吉祥图案”,“生成了诸多脱离了宗教信仰的吉祥图案”与“宗教对于吉祥图案的影响逐渐减弱”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4、答案: 解析: 5、解析:文学作品中引用古诗词的作用,可以从诗词本身表达的内容、对文章内容及结构等角度加以分析。如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等。 参考答案:①杜牧的诗和江南的美是和谐统一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便于简洁凝练地表现江南的美景和神韵,增添江南美的感染力。②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学情韵,与文中的抒情、议论协调统一,形成(或突显)本文典雅优美的语言特点。③借杜牧的诗句充分展现杜牧的才情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欣喜、忧伤、期盼、失望)。④借杜牧的诗句充分说明杜牧对江南的了解(或:充分说明杜牧已得 6、解析:本题实际是思考杜牧与江南的密切关系,需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①杜牧让长久沉寂的江南重新显现灵秀和浪漫(或:江南会因为缺少了杜牧而减少了神韵)。②杜牧读懂了多少人无法懂得的江南的美,并用自己的诗句定格再现了江南的婉约、繁华、神妙,让美丽的江南在岁月中留存。③长久失落的杜牧在江南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杜牧的生命情感和江南融为一体。 7. B 8. 答B给2分,答C给3分(从文中看,杨庆祥是把《第七天》定位在“新伤痕文学”范围里的,因此B项错误;C项“将个人创伤转化为社会创伤”无中生有) 9. ①不同年龄的人都面临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伤痛或阵痛,已经有大量作品涉及伤痕问题;②目前文化界还没有对这种创作倾向做出准确的判断;③新伤痕文学的书写有助于发现问题根源,对时代起照亮和疗愈作用;④年轻作家已经在新伤痕文学的创作方向上做出了积极尝试,更值得我们重视。(答出一点1分,答出四点计4分,意思相近即可)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 D(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11.(3分) A(“‘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不全面,“字”与“名”意思有相同或相近的,也有相反的,如曾点,字晳,点为黑污,晳为白色。) 12. C(“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错,文中“帝壮之,决意西讨”意思是“皇帝认为他豪壮,被鼓动壮胆,决意西征”。) 13.(10分) (1)西夏派人来索要(令祾),陆诜询问种谔如何答复,种谔说:“(如果西夏人)一定要讨还令祾,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 (2)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种谔字子正,因父亲恩荫多次升官至左藏库副使,延州守帅陆诜举荐他,让他掌管青涧城。西夏酋长令祾归附,陆诜怕惹起事端,不打算接纳,种谔请求接纳他。西夏派人来索要令祾,陆诜询问种谔如何答复,种谔说:“(如果西夏人)一定要讨还令祾,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西夏人才停止要人。景询,是从中原逃亡到西夏去的人。西夏将领嵬名山的部落在以前的绥州境内,他的弟弟夷山先归降,种谔派人通过嵬夷山来诱降嵬名山,用金盂贿赂他,嵬名山手下的小吏李文喜接受了金盂并答应归降,但嵬名山还不知道此事。种谔立即把此事奏明朝廷,皇帝诏令转运使薛向和陆诜委托种谔招纳嵬名山。种谔不等嵬名山答复,就发动他所统领的全部士兵长驱向前,包围嵬名山的军营。嵬名山惊慌,拿起枪想要作战,嵬夷山大喊道:“兄长已经答应投降,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宋军获得部落首领三百个、一万五千户(人家)、一万兵士。种谔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洮州,攻占东宜等城市,乘敌不备进攻到黄河,斩杀敌军七千人。升任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泾州知州,又转任鄜延副总管。上奏说:“西夏国王秉常被其母亲囚禁,可赶快借助本路官兵直捣他的巢穴。”种谔于是入朝见皇帝,夸口说:“西夏国没有人才,秉常是个孩子,我前去即可抓住他的手臂把他带来。”皇帝认为他豪壮,决意西征,任命他做经略安抚副使,众将全听他的指挥管辖。敌人屯兵于夏州,种谔率领本路和京畿内的七个将领所属的军队攻打米脂,三天没有攻克。西夏八万军队来援救,种谔在无定川抵御,伏兵出击,截断敌军的首尾,大破西夏援军。捷报传到朝廷,皇帝大喜,群臣都向皇帝祝贺。种谔升任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种谔善于驾驭士兵,每当遇敌能出奇计,每战必胜,但为人狡诈残忍,身边的人有犯法的立即斩首,有时先剖取肺肝,同坐的人掩面不忍看,种谔饮酒吃饭如故。敌人也惧怕他勇敢善战,所以他屡有战功。曾经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种谔欺骗门客说:“事情紧急,你可以穿上我的衣服,骑我的马,让发号施令的旗鼓和千骑跟随,赶快赶到大军那里去。”门客相信了他,敌人以为是种谔,随后追击,门客差点儿丢了性命。自从熙宁年间首次开拓绥州,到后来两次进行西征,都是种谔首先谋划的,最终招致永乐之败。议论者说种谔不死,边事不会停止。 14.(5分)B(3分)C(2分) 【解析】B.此句“失途穷”意为“失穷途”,指出峡之后路途坦荡。C.延伸的空间是被“拉近”了。 15.(6分) 第一问:①过尽险滩,诗人顺风顺水,视界开阔、心胸开朗之喜;②奉诏东归,诗人预感将身担大任,要有一番作为之喜。(2分) 第二问:①全诗采用由远及近的写景视角,时空开合设计巧妙,借景抒情,以山平水远、苍茫开阔的景色来抒发胸中块垒;②实写眼前之景却达到目力所不及的地方,于是引出“地辟天开”的想象中的境界,虚实结合构成一个壮阔宏伟的境界,以此来展现人生抱负;③以比喻的手法极写画鼓雷动、浪涛拍打江岸的声响,动静结合互相映衬,从“山平水远苍茫外”和“大鱼腾出欲凌空”,来表达难抑的喜悦之情。(4分) 16、(53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3)小学而大遗 17、(3分) B①一箭之地: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不合语境。②“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使用恰当。③“持平之论”保持公平公正之论,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使用恰当。④如水投石:像水泼向石头,丝毫不入,比喻听而不闻或言无效果。不合语境。⑤付诸东流: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像随着水流冲走一样,对象误用。⑥汪洋恣肆:指言谈、写作等豪放不拘,使用正确。 18. 答案:A(B项主语残缺,“通过”或 19、(3分) C。A“已将您生命焚尽“不得体,“生命焚尽”是指生命的结束,应该为“青春焚尽”;B项,“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不得体,学生会不能对学校领导“责成”;D项,引用诗句对象是雪。 20. ①他同普朗克在一起倾情演奏 21. (5分) (1)女子面对自己长长的网购账单惊讶不已;(1分)科技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享受购物便利的同时,(1分)更应量入为出、理性消费。(1分) (2)淘宝“付翁”或某宝“付翁”等(符合漫画内涵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