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B.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C.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 ∕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D.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 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蛮,即南蛮,指南方少数民族。古汉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东南西北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夷、蛮、戎、狄。 B.长短句,和曲子、曲词、诗余等,都是词的别称。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成“词牌”,依调填词为“倚声”。 C.江右,古时以面朝北为准,右为东,左为西。因此,古人把长江之西称为“江左”,长江之东称为“江右”。 D.三鼓,即三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三鼓,是指23点至次日1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辛弃疾如期建成飞虎营栅,向皇帝上书陈述事情经过,并呈上图纸,皇帝才免除了对他的军法处置。 B.为整治时有作乱的湖南草寇,辛弃疾斥巨资修建营垒,招兵买马,这表现他深谋远虑,有雄才大略。 C.虽然部属都反对,但辛弃疾还是坚持把买来的粮食的十分之三赈济信州百姓,这表现了他的仁政爱民和博大胸襟。 D.谢枋得经过辛弃疾庙宇时,听到“若鸣其不平”之声。文章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辛弃疾生前的愤激不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5分) (2)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汉诗,完成14-15题。 秋风辞 刘彻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14.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 (5分) A.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曲折而又缠绵地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前者苍莽雄放,后者清新流丽。 E、全诗因景而生情,以情来串景,语言清丽明快,构思巧妙严谨,情 感丰富深沉。 15、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一句,从国内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离骚》“ , ”两句中,屈原认为人们各有乐趣,而自己的乐趣在于“爱美”。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写守将曾受皇帝厚遇,临危时誓死相报,英勇赴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①作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几乎所有史书都对此事件语焉不详,一笔带过,专家推测可能是当时统治者钳制思想的结果。 ②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四种形态”,抓早抓小、江心补漏。 ③历史专业毕业的张明,不愿意像其他同学那样皓首穷经,著书立说,而是选择了与自己专业相去甚远的工作,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④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⑤不是每个小伙都期待邂逅容貌倾国倾城的公主,不是每个姑娘都渴望遇见乘着素车白马的王子。有人坐在宝马车里会哭,有人坐在自行车后座也会笑得灿烂。 ⑥苏武受尽千辛万苦,为汉朝立下巨大功劳,李陵认为苏武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 从长远来看,任何一个足球强国,不管大小贫富,都要有一定数量的足球人口和青少年后备力量,这是成为我国足改方案特别强调校园足球重要性的原因。 B. “人肉搜索”已经不再是普通的网络行为,而是会给某些当事人带来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这与传统的暴力事件性质接近,自然就进入了法律监管的范围。 C. 近日热播的国产记录片《第三极》,完全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融合了许多生动故事和人生感悟,让观众对世界的第三极有一个充分的感性的认识。 D. 人们好似才从那种微妙的情绪中走了出来,无论是在场内还是在场外,普鲁申科总能牵涉观者的全部情感,这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后天不断锤炼的结果。 19.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 (3分) A.通知:兹定于6月5日下午3时在报告厅召开高考考务会,请全体工作人员按时参加。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是善美境界,__①___:“强学力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以及走出个人的“兴除利害”的爱国为民精神。除此之外,___②__,古代的工匠们由于特殊的工作、学习方式,养成了他们“尊师”的美德。人们赞美工匠,总离不开一个“巧”字。那些被称为“能工巧匠”的,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的熟练,__③___。鲁班就因为发明不少木工工具器械而被奉为土木建筑的祖师爷。 21. 仿照示例,感受和理解下面两个画面形象的内在涵义,请为它们分别设计画外音。要求中心明确,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 画面:一个女孩在“有需要可自取”的零钱箱前驻足,把自己手中的硬币放了进去。 画外音:你相信良善,提供便利;我心怀感恩,传递爱心。 画面一:17: 35,天色昏暗,秋风瑟瑟,秋雨潇潇,校门口栅栏外站满了等待孩子的家长。 画外音一: 画面二:四川九寨沟地震中,前方落石滚滚,一个身着迷彩服的士兵与人们逆向奔跑,跑向救灾前线。 画外音二: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生只做一件事?太无聊了!跟你有同样感慨的人大概不在少数,从“斜杠青年”近些年来的大行其道就可窥见一二。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的代名词。与“用一世执一事”的人不同,斜杠青年代表着人们对可能性、对自由的向往。斜杠青年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的生活方式。 那么,你是愿意将来成为一名这样的斜杠青年,还是愿意在专一职业领域坚持到底?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