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福建南安一中2017-2018年度高三年第二次阶段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2-20 22:17
南安一中2017-2018年度高三年第二次阶段考
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一.(21分)
(一)(9分)
1.【答案】B(A“人们意识中的世界是由语言文字建构的”与原文“参与建构”意思不一致;C表意绝对,以偏概全,“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类名”不当。根据第三段“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两处文句可知,“木”便是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D曲解原文,改动了逻辑关系,“进而引申出……再引申出……”不当。原文所说的几种引申情况彼此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选项所说的一脉串连式的关系。)
2.【答案】D(“这证明了汉字不一定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不当。应该是证明了“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就反过来影响、制约和规范了人对世界的认识”。)
3.【答案】B(“使中国人的思想缺乏运算、推理、判断等活动”理解有误。原文只是说中国人“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并不表明“中国人的思想缺乏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
(二)(12分)
4.【答案】B (A项“调查对象是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错误,数据显示调查时象不全是毕业后的大学生。C项“促使在校大学生争相创业”说过头。D项:材料四报道陈博群创业失败的经历意在说明“过程比结果重要”。)
【评分细则】:以上单选题,各3分,多选、漏选、错选该题均不得分。
5.【答案】A、C(B项“毫无保留地表明了乐观态度”错误,“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表明被访问者的乐观态度有所保留。D项“材料一、二、四关注大学生如何进行创业”错误,材料二主要从政府的角度报道,而非关注大学生如何创业。E项“四则材料都呈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错误,材料三没有呈现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
【评分细则】:多选题,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
6.【答案】①要选择合适的创业时机;②要扎实学好专业知识;③要有信用意识,远离信贷陷阱;④要端正心态,不要害怕失败,在失败中积累经验。
【评分细则】:一点1分,答出4点4分。
    此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提出自己观点的能力。题干要求“对想休学创业的大学生”提出建议,要注意结合四则材料的内容,材料一强调要选择合适的创业时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材料二强调要有信用意识;材料四强调要端正心态。
概括的时候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二、(54分)
(一)(19分)
7.(3分)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句子的含义”及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答案】C(本题在B、D两项各有一处错误,分别为“情”属下和“罢”属上,A项则兼有这两处错误。D项的“罢”应属下,该句意思是取消了上元节端门观灯的活动,“罢”和“丧”组合,语义不通。B项的“情”应属上,“阏”是阻塞、抑制、遏止的意思。)
译文:政和二年,皇帝为姑姑办丧事,取消了上元节端门观灯的活动,何执中进言:“不应当因为皇帝姑姑的事而扫众人的兴,希望皇帝特意下命令过一天举行观灯的活动,以表示与民同乐的意愿。”皇帝重视并接受了他的请求,还延长了五天期限。
8.(3分)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答案】B(博士在古代不表示“最高级别的学位”)
9.(3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评价能力,能力层级C级和D级。
【答案】A(“能识缓急后先”,“为他记了十异政绩”是在海盐县,并非“台、亳二州”)
【评分细则】:以上单选题,各3分,多选、漏选、错选该题均不得分。
10.(10分)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1)(5分)曾巩观察各位官吏没有一位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一见到何执中就心中满意,事无巨细,全部交给他裁决。
【译出“纤钜”1分:大小,巨细;译出“委”1分:交给;句意3分。其他关键点(参照划线处)请结合句意赋分。】
(2)(5分)疏奏没有受到重视,皇帝反而更加(特别地)垂爱看重他。起初,赐给他信陵坊的住宅,觉得不宽敞,又迁到金顺坊的豪华宅第。
【译出“不省”1分:不被理会,没有被看重;译出“浅隘”1分:浅陋狭窄,住宅;句意3分。其他关键点(参照划线处)请结合句意赋分。】        
(二)(19分)
11.【答案】D(“或衰于前”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两项;“郁不得伸”的主语应该是“民冤失职”的“民”,所以应该在“民”处断开,“矫举”属上,排除C项。故选D项。)
译文:接连几年正阳位置发生日食,灾异很显然。陛下简朴、清净的教化是否不如先前?忠臣奸臣、贤人不肖之徒的分别是否还不彻底?奖惩是否还有不当之处?左右小臣阿谀奉承,阻碍别人的意见,假借您的名义提拔人,百姓的冤屈失察,忧愁无处申诉。这些都应该反省检查,自责自勉,以免再发生天变。
12.【答案】B(“刑部”,说刑部是六部之一,掌管法律刑狱等职事,部长官称为刑部尚书。但考课黜陟等职事属于吏部,与刑部无涉。)
13.【答案】B(B项,“罢黜韩维”理解有误,根据原文“太皇太后以为谗毁,出守邓”可知,太皇太后让韩维出京任邓州知州,并没有免除他的官职。)
【评分细则】:以上单选题,各3分,多选、漏选、错选该题均不得分。
14.(10分)
【答案】(1)停留在馆中的人,有很多专门揣摩皇上的意旨、暗中查看有所图谋的人,大家都感到处境危险,曾肇却安然没有怨怒。
【译出“滞”1分:停留;译出“危”1分:感到危险,认为危险;句意3分。其他关键点(参照划线处)请结合句意赋分。希旨:迎合皇上旨意;窥伺:暗中观察监视。】
(2)皇帝亲自当权后,改用元老旧臣,(旧臣们)多次称赞曾肇熟悉礼制,催促他回朝进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译出“数”1分:多次;译出“趣”1分:催促;句意3分。其他关键点(参照划线处)请结合句意赋分。语境中的“议礼(议论礼制)”缺补语<议得好>。】
(三)(11分)
15.【答案】B C(B项,表达的不是“奋勉”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C项,“生意盎然”“以乐写哀”不对,而是草木齐高,一片荒凉。要注意结合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16.【答案】(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2)用典(或对典结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每点3分,共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7.【答案】(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评分细则】:①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②有漏字、添字则该空不给分。③字迹潦草、笔画不清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8.【答案】B
本题给出了六个带成语的句子,其中有三个句子中成语的用法是正确的,另外三个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要求从中选出三个使用正确的句子。第①句中的成语是“鱼目混珠”,意思是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而该句是说真假信息、好坏信息混杂在一起,显然和“鱼目混珠”这个成语语义不协调,该成语使用不当。应该用“泥沙俱下”才准确。第②句中的成语是“如数家珍”,即好像在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用来形容机器人“天机一号”是恰当的。第③句中的成语是“以邻为壑”,原谓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用在该句很恰当。第④句中的成语是“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谦让,不推让。偏重“当仁”,而语境是强调对工作、任务不能不理,不应推托,不允许推辞,显然是对“责无旁贷”的误用。第⑤句中的成语是“平分秋色”,意思是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只用于两方。而整句话涉及三方,应该使用“三足鼎立”所以此处成语用得不恰当。第⑥句中的成语是“独善其身”,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用在该句很恰当。综上,正确的答案是B,即①④⑤三个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19.【答案】D
A项、B项和C项都存在错误,但病句类别有所不同。A项的错误是结构混乱之中途易辙。“自”移到句首。B项的错误是语序不当。“建设”应该位于“设施”后面,即“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C项的错误是介词残缺,“不仅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物质文化生活”之前缺少介词“对”,必须补上。
20.【答案】C
A项,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句中应该为“大胆”或“积极”。B项“斧正”:劲辞,请人修改文章。句中应改为“批改”。C项,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福气使自己幸运的意思。D项,鼎力:敬辞,用于请托或感谢,大力。句中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应改为“尽力”。
【评分细则】:以上单选题,各3分,多选、漏选、错选该题均不得分。
21.【答案】①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二者可以互相代替)②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 ③以阅历深化阅读
   本题给出一个语段,其中有三处空缺,要求在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语句。语段的主要内容是论述读书和阅历的关系。表面看起来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实际上只要综观全文,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和相关信息提示,准确地进行补写并不困难。先看空缺①,①的前面是“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讨论的是读书和阅历的关系,“但”之前写同,写相成关系,“但”之写异,再加上后面句子写了“二者不可偏废。根据上下文,可以推导出,“但这并不意味着”之后补写的语句应为“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二者可以互相代替”。再看空缺②,②后面的句子是“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既潜心书本,又深入生活”,由排比可以知道,这句话是对前面的句子的具体阐释,再根据后面句子:“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可以补写出前面一句“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最后看空缺③,这句话所在的句子对举读书和阅历、书本和生活,由空缺前一分句是“用阅读拓展阅历”,可以正确补出“以阅历深化阅读”。
【评分细则】:每点2分。第一处要出现“读书和阅历”或“二者”;第二处要出现“只有”;第三处要写“以阅历……阅读”。其他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分)
【评分细则】:参考201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则待定。
【附录1】参考译文:
何执中,字伯通。进士考中高名次,调任台、亳二州判官。亳州数次变动知州,政务不能很好的治理。曾巩上任,很想加以整顿,观察各位官吏没有一位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一见到何执中就心中满意,事无巨细,全部交给他裁决。有一起怪异的案件很久解决不了,株连很多人。何执中审讯囚犯们,听到他们之间说话,将牛羊的角称为“股”,追问原故,都不肯说,而且相视色变。何执中说:“这一定是避师长张角的讳。”囚犯们立即叩头服罪。知海盐县,政务管理上区别缓急先后,县里人都流传他在治理上十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入朝担任太学博士,因遭母丧而离职,寓居苏州。端王就位,就是徽宗,破格拜任他为宝文阁侍制,迁任中书舍人、吏部尚书。科举过程中的法规档案,官吏大多把他们藏置在家中,进而拿这些条文向别人敲诈索取贿赂。何执中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管理,此后六曹官府都仿效这个做法。大观三年,就任代尚书左仆射,加任特进。诏诰下达,太学诸生陈朝老到皇宫上书道:“等到任何执中为宰相,朝廷内外默然失望。何执中碌碌无能,原本就没有过人才能,官位到了枢密院和中书省二府,已经是很幸运了,竟然让他辅佐治理国家,这就好像用蚊子背山,实在是难以胜任。”疏奏没有受到重视,反而更加爱重他。起初,赐给信陵坊的住宅,觉得不宽敞,又迁到金顺坊的豪华宅第。建筑嘉会成功阁,皇帝亲笔书写大匾额以表示爱重。政和二年,皇帝为姑姑办丧事,取消了上元节端门观灯的活动,何执中进言:“不应当因为皇帝姑姑的事而扫众人的兴,希望皇帝特意下命令过一天举行观灯的活动,以表示与民同乐的意愿。”皇帝重视并接受了他的请求,还延长了五天期限。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多年,年龄已高。以后朝见,只让他每月参见六次表示问候,退居家中办公。第二年,安排给他太傅官职的宅第,许可他每月初一和十五朝谒,配给他的物品和粮食,一切都跟他做宰相时一样。他在政事堂任职时,曾告诫边塞官吏切勿惹起事端,慎重改革常规,爱惜人才,宽减民众负担。虽然身居富贵,但是从未忘记贫贱的时候。取出一万缗钱建置义庄作为宗族公产,用来供给宗族内贫户。去世,享年74岁,皇帝亲临他的家,为没及时探望他的病情感到遗憾,停止临朝听政三天,赠太师,追封清源郡王,谥号叫正献。
【附录2】参考译文:
曾肇,字子开,考取进士后,调任黄岩县主簿,升任崇文院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太常礼院从秦朝以来,有关文献残缺不全。先辈儒者各自凭借主观推测的说法,没有考查依据。曾肇担任官职期间,纠正了不少错误。他的兄长曾布因为议论市易法被责罚,曾肇所任的主判官也被撤销。停留在馆中的人,有很多专门揣摩皇上的意旨、暗中查看有所图谋的人,大家都感到处境危险,曾肇却安然没有怨怒。元祐初年,担任中书舍人。门下侍郎韩维弹劾范百禄,太皇太后认为韩在诬陷范,让韩出京任邓州知州。曾肇说:“韩维替朝廷辨别坏人,以正是非,不能凭主观想象认为他错了就赶走他。”拒绝替皇帝起草命令。元祐四年,发生春旱,官府仍讲究春天饮宴。曾肇同彭汝砺一起上书说:“他们在一块儿大吃大喝,歌舞升平,恐怕无法消除天灾了。”第二天,皇上就下令停止宴请。蔡确被贬斥到新州,曾肇事先同汝砺约好一起为蔡确竭力辩护。恰好碰上曾肇改任给事中,汝砺只好独自上书,一些人认为曾肇出卖了朋友,曾肇也全然不为自己辩解。曾肇在礼院任职时,开创了皇上亲自祭祀北郊的先例。这年又该郊祀了,曾肇坚决捍卫以前的主张。结果还是合祭天地,于是曾肇自我弹劾,改任刑部侍郎。他仍要求降职,于是下放知徐州,又调任江宁府。皇帝(哲宗)亲自当权后,改用元老旧臣,旧臣们多次称赞曾肇熟悉礼制,催促他回朝进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曾肇说:“应该在此时精心选拔忠诚、端正、善良之士,放在身边,以便参与讨论政事,以备咨询。这比深处禁宫、亲近左右小臣,所得的好处要强万万倍。”皇上身边的近侍贵宠们讨厌他的这番话,调他任瀛州知州。徽宗即位后,又被召回京师任中书舍人。四月初一发生日食,皇帝应当下诏广泛征求意见。曾肇将皇帝的旨意全面地写入了他起草的诏令中,诏令下达后,意见书络绎不绝。章惇很反感,想找点理由除掉曾肇,徽宗不听。曾布升任宰相时,恰好碰上该曾肇起草委任状。宋朝的学士中弟弟替哥哥起草委任状的,只有韩维、曾肇两人,士子们都引以为荣。建中靖国元年,太史上奏书,说四月又有日食。曾肇奏说:“接连几年正阳位置发生日食,灾异很显然。陛下简朴、清净的教化是否不如先前?忠臣奸臣、贤人不肖之徒的分别是否还不彻底?奖惩是否还有不当之处?左右小臣阿谀奉承,阻碍别人的意见,假借您的名义提拔人,百姓的冤屈失察,忧愁无处申诉。这些都应该反省检查,自责自勉,以免再发生天变。”说完泪如雨下,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崇宁初,被削职,贬任和州知州。四年,回到润州而死,死时六十一岁。曾肇天性仁厚,容貌端庄严肃。从小就认真学习,博览经书史传,写的文章温和、圆润而有章法。历任十一州,大多有善政。绍兴初年,谥号文昭。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