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福建莆田第九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2-16 21:39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I卷阅读题
1、答案:D解析:D项,说的是中国书法的美的特征,不能证明“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2、答案:C解析:“缺乏生动活泼的美”是就“直线、平面和锥体的相互交错与反复运用”的美学效果而言的,并不是说“中国书法”。
3、答案:B解析:“它也就不能成为艺术”属于无中生有。
4.(3分)A
5.(3分)B(“它们的区域大小大致相同”,错误)
6.(3分)D(“希仪善抚有罪士卒”错,与柳人设祀亦无因果关系)
7.(10分)
(1)(5分)边远偏僻的村落,敌贼估计是官军不能到达的地方,前往劫掠(侵犯),官军又不曾不在,敌贼惊恐,认为他是神人。(“远村僻聚”“度”“逮”“寇”“未尝”各1分)
(2)(5分)这没有别的原因,他们心怀激烈,为人奋激,无法交好朝中执掌权力的重臣,与这些人意见不合而不能相互融洽,那是应该的啊!(“异故”“无以”“结欢”“柄”“龃龉”各1分)
8、①背井离乡的思乡之愁;②遭遇贬谪的怀才不遇之愁;③漂泊他乡的孤寂凄凉。(答对一点2分,两点得4分,三点得5分)
9、无数的乱山,落日的余辉,荒芜的城池,苍茫的鼓声(2分),渲染(烘托)了纷乱凄清的气氛(2分),意蕴悠长,表达词人愁苦哀伤的心情。(2分)
10【答案】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11(1)(共5分)BCE  答对B项给3分,答对C项2分,E项1分
(A构不成因果关系。借勋章只是普斯佳科夫的虚荣心在作怪。A项的分析和概括不全面,除了斯皮奇金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这一原因外,其实普斯佳科夫向朋友借勋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商人斯皮奇金“有两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可见普斯佳科夫是想凭借“勋章”来追求或接近商人的两个女儿。D项说“这样写使得小说的结尾有了强烈的升华效果”不恰当,因为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而是只起到继续揭示主题的作用。E项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嘲讽像“普斯佳科夫”和“别里科夫”这样的中学教员,而是为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当时俄国的某种社会现实。)
(2)特点:小说运用的是第三人称叙事方式,这是一种“全知视角”。(2分,其中指出“第三人称”1分,指出“全知视角”1分)
作用:这种叙事方式可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表达比较自由,既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如在小说《勋章》中,作者就以这种“全知视角”,不仅细致地描述了主人公“普斯佳科夫”的心理活动,而且还简要地描述了其他人物在宴会场合内外的不同神态、心理、言行,以及所发生的事情等。这种叙述方式比第一人称显得视角更开阔,描写更客观,叙事更冷静,更能使读者理性思考。(要求联系作品实际来说明其作用,4分;未能联系作品实际来谈的酌情给分)(本题共6分)
(3)情节“摇摆”和心理变化:①是由焦虑到欣喜,如普斯佳科夫先是为没有“勋章”去赴富商宴会而心中焦虑发愁,当他向朋友列坚佐夫中尉借到“勋章”便得意洋洋;②是由得意到紧张,如普斯佳科夫得意地走进宴会大厅突然看到同事特兰勃良也出现在宴会上时,顿时因害怕被人揭穿而紧张不已;③是由害怕到炫耀,如当普斯佳科夫看到同事也是带着别人的“勋章”来赴宴会时,便“高兴得笑起来”,随后便在宴会上到处炫耀他借来的“勋章”。④欺骗成功后,他的赌徒心态又活灵活现了,他悔不该未下更大的赌注,借别人更高级的勋章!(能指出小说中的三次情节“摇摆”和主人公心理变化就可给满分,第1问共4分)
小说通过这些情节“摇摆”和主人公心理变化,生动地刻画了“普斯佳科夫”追慕虚荣、喜欢炫耀、颇有心计等性格特点。(第2问共2分)(本题共6分)
(4)本题分两步给分,即赏析标题给4分,概括主题给4分,共8分)
赏析标题:示例①:小说以“勋章”为标题,是在用它作为一根主线,即把作品中的各位人物如何看重“勋章”、如何借用“勋章”、如何炫耀“勋章”、如何比较“勋章”、如何幻想更高级别“勋章”等,都用“勋章”这根主线贯穿起来。
示例②:小说以“勋章”为标题,是在用它作为某种象征,即用“勋章”来象征某种社会地位、象征某种尊贵身份、象征某种显赫头衔、象征某种权位等级等。“商人斯皮奇金”十分看重有“勋章”的人,可能是想寻求牢固的政治靠山;中学教员“普斯佳科夫”和“特兰勃良”千方百计借来“勋章”戴着出席宴会,可能是想跻身上流社会、寻找攀龙附凤的机会。
示例③:小说以“勋章”为标题,是在用它作为一面镜子,好让各种人物在“勋章”这面镜子面前充分展露出心理上、行为上的丑态。“十四品文官普斯佳科夫”借别人的勋章去赴会是为了增加取悦主人女儿的资本;“商人斯皮奇金”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赶车的”似乎一见到普斯佳科夫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就愣住了;“法语教员特兰勃良”同样为了虚荣而借了他人的“勋章”来戴;“普斯佳科夫”虽然饥肠辘辘却到处炫耀他的“勋章”……
理解主题:作家契诃夫通过“勋章”这面镜子,表现了对当时俄国社会中许多人追慕虚荣、弄虚作假成风的社会现实的辛辣嘲讽,揭露和批判当时俄国社会浮华而虚伪的本质。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E3分,A2分,C1分;B.D不给分。(B项“批评已经三十多岁的钱理群……”错误。C项王瑶教授建议作者把“前一个题目”“存放起来,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D项“侧面描写”理解有误,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呈现王瑶对学生尤其是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属于正面描写;另外,文章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介绍不具体,只是说“直到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声音”)
(2)①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都包括“清峻”和“通脱”两方面,而王瑶恰巧具备这两个特点。②王瑶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③王瑶有一种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文革中,当其他知识分子因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而感觉窘迫、难堪时,王瑶却能泰然处之。(6分,每点2分)
(3)①平时放任不管:从不给学生上课,每周跟学生闲聊一回(或:无为而治,一入学只开一个书单,任学生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②在学术研究的关键时候点醒学生: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给予方向性的指点。③在人生的关键阶段点醒学生:给你以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或“告诫学生要厚积薄发;教诲学生要抵制诱惑,学会拒绝”)(6分,每点2分)
(4)“沉潜”是成就大学问大事业的必经之路。
①“沉潜”有助于排除外在的干扰,静心做学问,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
②“沉潜”有助于蓄势,对好的论文选题,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急于完成,酝酿几年,才能做好;“沉潜”有助于厚积薄发,作者牢记导师沉潜的教诲,并身体力行。从1960年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到1985年开始源源不断地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这是沉潜二十五年的必然结果。
③“沉潜”有助于抵挡诱惑。沉潜于学术深处,生活深处,才能心无旁骛,潜心钻研,远离浮躁虚华,避免诱惑。(8分;观点明确2分,能结合文本从三个角度合理阐释,得6分;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第Ⅱ卷表达题
13、B  (3分)解析:①“不赞一词”原指“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例句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②“穿云裂石”指(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③雪泥鸿爪: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④“危言危行”意思是“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例句错解为“危险的语言和行为”。
⑤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于此不当。
⑥“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微弱,时断时续。
14答案:B。A“根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显示看”句式杂糅,可删去“显示看”,或改为:从“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来看。C“另一方面”后面的句子偷换主语,可改为“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劳动力资源”。D “高洁的人品”和“高超的演技”调换)
15答案B。
16答案:①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②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③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答对1句1分,两句得3分,3句得5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1)需求侧有投资等三驾马车,供给侧有劳动力等四大要素。(2分)(2)①通过需求侧直接刺激经济增速;(2分)②通过需求侧刺激推动供给侧改革,拉动经济潜在增速,最终实现经济增速。(2分)
18.【立意】
鹞子的角度:立足当下,抓住现实。
夜莺的角度:要目光远大,突破自我。
综合辨证的角度: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胸怀大志。
【参考译文】
沈希仪,字唐佐,贵县人。承袭世职任奉议卫指挥使。正德十二年他被调出征永安。沈希仪用数百人攻打陈村寨,马陷在泥沼中,腾跃而上,连杀三个敌人头领,破除其余敌众。嘉靖五年,总督姚镆准备征讨田州岑猛。他用沈希仪的计谋,离间岑猛的岳丈归顺和土酋岑璋的关系,使岑璋谋取岑猛,而自己分兵五哨进击。沈希仪带领中哨。挡住工尧。工尧是敌贼的要地,他们聚众守卫这个地方。沈希仪夜间派遣军兵三百人,攀援山坡而上,绕到敌军背后。等到第二天会战,所派遣的士兵已在山巅树立旗帜,敌贼被打得大败。岑猛逃跑到归顺那里,被岑璋捉住,田州于是平定。沈希仪的功最大,姚镆压抑他的功劳,他只是受到赏赐。沈希仪改任右江柳庆参将,驻扎在柳州。柳州在万山之中,城外五里之处就是敌贼的巢穴,军民已到无地可耕的地步,而官军向来疲弱不能胜任战斗。又加上敌贼耳目遍官府,连官府闺阁里的事情都无所不知。沈希仪说要想大破敌贼,非用狼兵不可,向制府请求这件事。调那地的狼兵二千人来,守戍之兵才稍有振作。于是设法寻找到与瑶互相贩卖交易的商人有几十人,抓住他们犯罪根据而厚抚他们,让他们刺探敌贼。这样敌贼的动向,沈希仪也无所不知。等到驻军设立埋伏,敌贼必定到达,敌贼遇到埋伏总是逃奔。官军攻击他们,总是能取得预期的胜利。之后,敌贼侵犯其他地方,官军又比他们先到达。远方偏僻的村落,敌贼估计是官军不能到达的地方,前往侵犯,官军又未尝不在,敌贼惊服认为他是神人。沈希仪每于风雨晦黑的夜晚,侦察敌贼住宿停顿的地方,分别派遣人携带火铳潜伏在舍旁。半夜发铳,敌贼十分害怕说:“老沈来了!”都携带妻氏儿女匍匐上山。儿啼女号,有的因受寒挨冻触岩石而死,争着抱怨当贼寇不是好办法。沈希仪镇守柳州、庆州很久,大盗宿猾被捕诛殆尽。先后捣毁敌巢,斩敌人积有五千多个,没有全部上奏报功,所以多没有受到奖励。十九年(1540)又称病辞职,柳人在山云祠为他祭祀。沈希仪镇守柳、庆时,每战必身先士卒,身体多次受伤,遇阴雨天气总是剧痛,所以多次称病辞职。二十六年琼州五指山熟黎向来畏法,供徭赋,知州邵濬残虐榨取他们的血汗。他们的首领那燕于是勾结崖州、感恩、昌化诸黎作乱。沈希仪于是偕同参将武鸾、俞大猷等人直入五指山下,斩那燕及其党徒五千四百多人。后来倭寇侵犯海上,命令沈希仪督川、广之兵赴剿。无功,沈希仪被周如斗弹劾罢去官职。
赞词说:哎,明朝到了中期,何尝没有边防将才呢?如沈希仪这类人,运用奇招制胜,能让士卒拼死效力,即使古代名将又用什么来超过(他)呢?可是功劳高,赏赐却少,升降无常,这没有别的原因,他们有豪壮的胸怀,激动振奋,无法交好朝中执掌权力的重臣,与这些人意见不合而不能相互融洽,是应该的呀!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