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2-15 11:07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A说法绝对。古代建筑具有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文化创造,并不仅仅是因为融入了数的元素。B曲解文意。“乾道”“坤道”是《易经》中的思想,不是古建筑思想。C“因此古人更喜欢奇数”说法有误,文中有“普通百姓喜欢偶数中的‘六’”)
2.B(“总—分—总的结构”分析有误,文章应是“总—分”结构,开头为总,以下为分。)
3.A(“随着古建筑承载的社会功能的增加,古建筑常借助数来表达……”,因果关系混乱。)
4.C(从中可看出“‘我们’则心态成熟、临危不惧”分析错误,曲解文意,文章只是在如实描写人们在轰炸中的表现。)
5.①文章开篇写“我”初到桂林,寄寓在朋友处,交代了人物活动及相关背景,顺理成章地引出在桂林的所见所闻,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②初到桂林时城市完整无缺,以自己住处的舒适,感受到的美好与下文桂林受到战火摧残,遭到破坏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强化了文章情感的抒发。③开头的介绍为下文写在敌人的轰炸中,“我”走出菜园与桂林万千民众一起离家逃亡七星岗避难等内容作了必要的铺垫。(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6.①对桂林深深的爱,对侵略者的仇恨。作者寓居桂林,觉得自己不像一个客人,享受着朴素、安定的幸福;日寇的轰炸毁了桂林的美好,使作者怀着一颗憎恨的心。②对灾区充满极大的关切,对受难者充满同情。作者不顾安危,每次轰炸后都要进城深入灾区,并用充满感染力的文字真实记录下遭难城区、民众的情形。③对战争前景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国家、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作者由桂林想到了其他城市,想到了当时的全中国,在受难中,作者看到的是欢笑,是坚持,是希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A(“六岁时父亲朱希祖从日本留学归来”说法错误,文中没有信息证明父亲是在他六岁时留学归来的。)
8.AD(B“最年轻的教授”不准确,文中说“任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年仅二十六岁”;“主要”一词程度轻重不当。C“使人们认识到了金陵在文学、历史、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价值,从而改变了人们对金陵古都的传统看法”分析有误,相关链接中强调的是他对金陵的认识。E“遭到损坏的城墙虽然得以保存”错误,文中说“高高耸立的古城墙,成为一堆瓦力废墟”。)
9.①彰显了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领域都追求着真理,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仍以赤子之心对待自己的国家,保持着独立不屈的人格精神。②他在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写出了大量专著,他的精神和在事业上做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B
11.B(应是“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12.B(“简文帝任抚军时,借祭祀大赦天下”曲解文意,文中“访彪之应有赦不”的意思是“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
13.(1)殿下如果破格任用寒微之人,应当让有才能的人得到选拔。奚朗等人是平庸之人,确实不足以充任这样的职务。(关键词“超用”“寒悴”“凡器”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恒温镇守姑孰,威势使天子畏忌,四方官员表示敬意,都派遣上佐、主簿前去(拜访)。(关键词“下镇”“震”“修敬”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王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胡须鬓角都白了。堂伯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命你为尚书郎,你有幸可以担任诸王公的辅官朝官了!”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本来就不值得计较,只要是在合宜的时世任职。至于超格提拔,这并不是我的愿望。”于是为郎。多次升迁后任尚书左丞、廷尉。当时永嘉太守谢毅,在皇帝大赦后杀郡人周矫,周矫的堂兄周球到州郡中诉冤情。扬州刺史殷浩派从事上奏皇帝后拘捕谢毅,交付给廷尉审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讼案的当事人,他身无王爵,不归廷尉审理,不肯受理此案。穆帝下诏令王彪之受理此案。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这是恰逢皇帝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当时任抚军,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王彪之回答说:“郊祀按惯例有大赦,我认为不合宜。老百姓不明白郊祀时大赦天下的意义,还会认为每逢郊祀必有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之辈又要产生侥幸心理了。”就听从了王彪之的意见。王彪之转任吏部尚书。简文帝下令用秣陵令曲安远补任句容令,殿中侍御史奚朗补任湘东郡守。王彪之坚持个人意见不听从,说:“殿下当初任用曲安远,议论的人已经议论纷纷。句容靠近京城,怎么能用没有才能的卜术之人呢!湘东郡虽然偏远狭小,以前所任用的也没有奚朗这样的人,议论者认为他是全靠卜术才得以进用。殿下如果破格任用寒微之人,应当让有才得的人得到选拔。奚朗等人是平庸之人,确实不足以充任这样的职务。”不久长安人雷弱儿等诈称杀苻健,请晋朝派兵接应。当时殷浩镇守寿阳,就进军占据洛阳。正赶上王彪之因病回家,上书简文帝,陈述雷弱儿等可能有诈,殷浩不应轻举冒进。不久雷弱儿果然有诈,殷浩大败。简文帝笑着对王彪之说:“果然如您所言。您的谋划没有无误,就是张良、陈平又怎么能超过您、”后来任王彪之为会稽内史。在郡八年,豪门大族行为有所收敛,逃亡又返回的有三万多人。桓温镇守姑孰,威势使天子畏忌,四方官员表示敬意,都派遣上佐、主簿前去(拜访)。王彪之却说:“大司马的确富贵,朝廷既然有宰相,举动是否得宜应当向宰相询问禀报。表示敬意如果派遣主簿,那么向天子进贡又用什么呢?”最终也没有派主簿(前往)。桓温以会稽郡山阴县的折布米没有按时办好,郡中不弹劾纠正为名,上表请求免去王彪之的职务。王彪之离郡,郡里被贬谪的罪人未送州台的,全部赦免遣散。正好碰上大赦,降为尚书。因年老,上疏请求退休,下诏不同意。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14.BE(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5分)(B“暗示人物心情也随之好转,‘还见’则透露出词人的惊喜之感”理解有误,一场秋雨刚停歇,庭院景物更显萧瑟凄凉,又见暗淡萤火,问凄切虫声,离别愁绪更添一层。E“意境雄浑壮阔”分析有误,结合词句中景物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分析,应是凄清、苍凉的意境。)
15.主要使用了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的手法。(2分)前六句着重写江边送别的情景,通过“西风”“洲渚”“烟水”“船棹”“行舟”等眼前之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后六句写词人想象别后友人归家与亲属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良好祝愿。(如答出“借景抒情”“用典”“比喻”等,可酌情给分)
16.(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2)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每空1分)
17.D(①步步为营:形容进军谨慎,今也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②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不合语境。③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④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误用对象。⑤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望文生义。⑥革故鼎新,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多指重大变革改朝换代。)
18.C(A不合逻辑。“走出”的应是“世界级难题的答案”,而不是“世界级难题”。B成分残缺。“实施”缺少宾语,在“大师对话”后加“工程”。D搭配不当。“取得……贡献”不搭配,将“取得”改为“做出”。)
19.C(A补壁:作书绘画的人,把作品赠人的时候的谦词。B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多用于上级对下级。D借光:向人询问或请人给予方便的客套话。)
20.①并不是“吃东西、吃饭”的意思(或:并没有“进食”的意思)②周昌是一个说话结巴的人③常常用到的字是“食”(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1.秋天的田地里,到处都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像被铺上了一层金子,稻穗鼓着大肚皮,涨得要破裂似的;一朵朵棉花咧开了小嘴,高粱也笑弯了腰……人们忙着收获,暂时的劳累挡不住那一张张惬意的笑脸。(修辞2分,语言连贯、生动3分)
22.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