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哈尔滨市六中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2-14 16:48
高一语文答案
1-5 DBDCB
6.B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7.A所用牲畜体全为”牲”,色纯为“牺”。
8.D
①“不可理喻”指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京津冀一体化的巨大示范作用是很明显的,故应用“不言而喻”。②电光火石: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③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谈论道理,后泛指空谈大道理。④入不敷出:收入不够开支。⑤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⑥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9.B
①行不由径: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②以邻为壑:把邻国当成排洪水的沟壑,后来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③临危授命: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④表里山河: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⑤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
⑥登高自卑: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10.【答案】A
【解析】B项,否定不当,当为“奥巴马再次否认美国有意遏制中国的崛起”。C项,搭配不当,“学区房”不能“疯狂上涨”,当改为“学区房价格竟然疯狂上涨”。D项,“由于”使主语隐藏,要把“由于”去掉。
11.【答案】D
【解析】A项“围绕‘中国梦’为主题”句式杂糅,将“围绕”改为“以”;B项将“给予”改为“得到”;C项“粥具有很好的食欲”搭配不当。
12. 【答案】B
【解析】 ④句从“同时建立职业年金……”中“同时”一词来看明显不适合放在首句所以排除C、D两项;根据横线前面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后面衔接应注意照应所以①②③的正确顺序应该是②③①;①句中只交代对象“中人”具体的制度措施为⑥⑤④句应紧跟①句。答案为B项。
13.【答案】D
【解析】第一处和第二处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排除C项;第三处,“符合部分网民的固有观念”,就有了后面的结果“更容易取信于人”,排除B项;“容易强化原有观点”和“倾向于有选择地接触那些能够加强自己本来信念的讯息”之间是递进关系,排除A项,选出答案。
14答案:B 
解析:趣,催促。
15答案:C
16答案:A 
解析:是前任县令中有三个因此受到牵连,其中一个还因为受牵累死去,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离去,让牵累死去的县令的妻儿回了家。
17答案:
(1)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逃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解析:迫:为饥寒所迫;抚:安抚;走:使……逃;藉:依靠;句意一分。
(2)(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解析:主语省略(江皋);徇:示众;由是:从此;莫:没有谁;句意一分。
答案:
18.选BC。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结构的能力。具体说就是考查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题型上属于“一字统领全诗型“(“关键词”型)。诗歌中往往有一个字(词)能笼罩全文。把握好关键词的意思,在结合内容具体分析。B项,“闲”是隐逸悠闲之意。“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词人知道田园常乐,又有“难忘”之事,内心并未平静;词人意在清除杂念已坚定隐逸之志,为下文铺垫。C项,写作者不迟疑立即行动,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不仅便于观赏更表明心志,这在行动上体现“闲”。
19.①先写生活清贫困苦,家贫无人光顾,只有燕子筑巢做窝与己相伴,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闲居之乐。
②客人来访就烹茶焚香对饮,进一步写闲适之趣。
③接着表面是说自己年老,不能做官,配不上“紫绶金章”,实际上进一步表明自己无心官场终老田园的心态和志向。
④最后词人对于世人的嘲笑不以为然,反过来嘲笑那些汲汲于世俗功名的人太忙了,表现自己高洁独立、安贫乐道的人格操守。(任选三点,每点2分)
五、默写(8分,每空1分)
20.(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5)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6)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1. D 22. CE
23. (1)把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与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相结合,使之自然有效传播;(2)走出认知误区,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3)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双边对话与交流,展示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华现代文化门类和成果丰富多样,化解潜在壁垒,增加文化的辨识度和亲切感;(4)文化宣传要有针对性,要尊重沿线国家的宗教规律,关注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俗和阅读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取向 ;(5)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国家形象,赢得周边国家的普遍认同和好感。
24.答案:①就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国度②都将文字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工具③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参考译文:
江公名皋,字在湄,号磊斋,世代居住在桐城的龙眠山下。生性敏捷聪慧,不到二十就在乡试中中举。不长时间,成为进士,授官瑞昌令。
瑞昌隶属九江,背靠山以湖为衣带,民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江公到的时候,以前的县令因为收不上赋税被囚系的有三任,其中一个竟然因为受牵累死去,妻子儿女不能回家,江公慨然禀告府县,自身承担拖欠的赋税,让前任的县令回家,让牵累死去的县令的妻儿回了家。县里的城郭连着河,河岸崩溃堵塞了原先的河道,江公捐出俸禄首先倡议集资筑堤,作为完完长久的计策,百姓号称它叫“江公堤”。这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地相邻,奸民乘机行剽劫之事,惯例吏提议发兵围剿,江公说:“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于是勒令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促有才能勇敢的丁壮巡察,刺探取的他们的首领击杀,盗贼于是平息。
不久,升迁巩昌守。当时大军进入蜀地,军队征敛繁多,百姓疲困,士卒越发骄悍,有的私下出去抢夺民财,没有敢呵止的。江公巡行郊外,见到几个骑兵骑马越过车队,江公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过了四年,调任柳州刺史。柳州地方偏僻穿着蛮服,民俗犷悍。当时刚刚收收粤西,军队留镇柳州,军中经常掠夺妇女,妇女们哭泣着想回家。江公禀告大府,命令营帅登记掠夺的妇女到郡中讯问,想回家的妇女衡量路的远近给钱遣还,总共数百人。第二年,柳州的统帅去世,粮饷不能接继,士穿着盔甲在军门喧哗,江公立刻出来,与他们约定一个月供给粮饷,士卒相信江公,慢慢散去。江公立即派人骑马送信禀告台省催促发饷。粮饷应期至,军乃安定。粤西的山险峻陡峭,柳州尤其深邃险峻,数万石头分散挺立,斧子砍伐不到的地方,有很多巨木。当时皇上正修建太和殿,使者采购木头将要到柳州,柳州的百姓非常恐慌。不长时间,使者来到,江公就招呼柳州的百姓问产巨木的地方,让他们做向导,江公骑马偕同使者前往看木头。走了数里,到了陡峭的山下,山石嶙峋,树木繁密挺出,下面临近崖谷,马不能向前走。江公解下马鞍,坐在地上稍微休息,徒步邀请使者登山,使者面有难色。江公说:“这是皇上的命令,木头如果能运出,我应当亲自做示范。”于是穿着短衣拿着手杖,扶着两个小吏先登,使者勉强跟随,到了半崖道路断绝,没有放脚的地方。公抬头看着树木回头对使者说:“怎么样?”使者咋舌,大呼立刻回去,说:“这是不能运出的。”江公曰:“木头都在这里,依靠使者对皇上说不能取的的情形。”使者于是返回,上奏免除采购木头,柳州的百姓欢呼感激皇上的恩德。
江公享年八十一岁,在康熙乙未年去世。江公生性廉明,故任官的地方都有声绩。为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生性恬淡,通达时务,熟悉吏事。自始至终品格高洁坚守一种节操,贤达的人赞叹仰视他。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