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答案 1、C(颠倒因果。“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是因,“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是果,选项把这一因果关系说反了。) 2、B(说法绝对。作者只是说可从研究“儿戏”入手了解一些审美常识,并未说“要想了解关于戏剧的诸多道理,就必须多研究‘儿戏’”。) 3、A(曲解文意。作者认为,弗洛伊德的“欲望升华”说“是否包含有合理因素”“尚待研究”。) 4、B(A、“便于读者更形象地认识事物的特征”不对,这里是平实的说明,没有形象的表达效果;C、“叙述”错,这里没有采用叙述的方法D、“暗示了地震给人带来的伤痛已被抚平”错误,这里主要体现的是柳树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给人生机勃勃之感) 5、①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震柳这一形象②行文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增强了气势,有力地揭示了百年震柳的艰难的生命历程,更有感染力③结构上,照应全文,为后文突出震柳的精神品质做铺垫。(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6、①“百年震柳”是灾难的见证者,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②“百年震柳”承受了巨大灾难,历经百年后,顽强地活了下来,它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③“百年震柳”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至柔至坚,适应性强,能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④“百年震柳”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它让人从灾难、痛苦中挣脱出来,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动力,它告诉我们:战胜灾难唯有坚守,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可以扼杀生命的。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学生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7.A(“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并不是“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 8.AE(B.“不在……而在”说法绝对;C.偷换概念,“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D.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这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就”) 9. 问题: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答三点既可,1点1分,共3分) 对策: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①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②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③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答出两点,1 点1 分,共2分,言之成理既可) 10.D 11.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12.B原文为皇帝要求李贤选用北人任庶吉士。 13.(1)李贤向来敬重彭时,退朝后一定和他商议。彭时引用义理争辩可行与否,有时甚至变了脸色。 (译出大意给2分;“雅”、“咨”“失色”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而这时皇帝在政事上懒惰松懈,大臣很少能见到他,彭时深感忧虑。 (译出大意给2分;“怠”、“希”“怀忧”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AE (A.“伤感的感情基调”错。E.“全从实处着笔”错,应为虚写手法。) (答对一项2分,答对两项5分,答三项以上此题不得分) 15.(6分)①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2分)②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2分)③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2分) 16、(5分) (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3)歌以咏志 17.C(①句中“一言九鼎”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使用正确。②句中“惨淡经营”指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正确。③句中“如虎添翼”指比喻强有力者又增添生力军,使之更强。可褒可贬。④句中“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望文生义。⑤句中“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适用范围不当。⑥句中“厝火积薪”指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使用错,应用“曲突徙薪”) 18.D 19.B(赠予:赠送,送给。惠赠:敬辞,指对方赐予(财物)。①处填“惠赠”更恰当,排除A、C两项。折服:信服。打动:使人感动。③处填“折服”更符合语境,排除D项。故选B项。) 20. ①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②更考验着企业和主管部门的智慧; ③共享单车行业才能发展得更好。 (答对一处得一分,两处三分,三处五分) 21. ②台词措辞犀利,直戳现实,不一定就能在各大社交网络上引发热议。 ③这部剧未必最大限度地扩展了电视剧的影响范围及社会文化意义。 (答出一点得三分,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题目说本文段有三处存在推断问题,并且给了①作为参照,解答时找出文段中推断的内容进行分析,看其是否合理、恰当即可。) 22.审题提示 出世之人,往往因官场的肮脏,世俗的牵绊、人生的坍缩……,你的心在天山,你的身却远贬沧州,理想遥不可及。因失望而绝望,愤然斩断与世间的千般纠缠,倔强地活在并非落英缤纷的桃花源里。 入仕之人,往往因心中对家国的一腔热情,对天下命运的担忧,铁肩担道!粉骨碎身不能动其志。往往百年多病,僵卧孤舟,依然因戎马关山北而凭轩涕泗流。 有人在官场被杀伐得支离破碎,仍然捧着一颗家国之心在顽强地战斗,宁教天下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有人哀叹着清新愉悦的田园生活,期盼着祖国的召唤;有人回首波澜壮阔的一生,将一切化作烟云,仍能在尘垢孽逆的世间留下一抹自信的微笑;也有人奉行独善其身的信条,守着一方纯真,让灰色的世界无法晕染进来…… 这7句话有着各自的侧重,两两组合立意颇多,且大都有因果或对立关系。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重大抉择上的状貌,以及其分析能力、思想深度、行文气度和知识储备。 评价过程中要紧抓任务指令:1.“以两、三句为基础”,多或少都要降类。2.“合理引用”,不引用者降类,引用生硬者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中进士第一名进士(状元),被授予修撰。第二年,命令彭时进入内阁,参与国家机要事务。得知继母去世,彭时极力推辞,不被允许,这才受命。当官一年多即参预大政,这还是前所未有。景泰元年(1450),因为战事稍有平息,彭时获准回家守孝。但他因此也忤逆了皇上。守孝期满后,命他到翰林院供事,不再参与内阁事务。 天顺元年,皇上在文华殿召见彭时,说:“你不是朕所点的状元吗?”彭时叩头。第二天皇上仍命他入阁,兼翰林院学士。而皇上正信任李贤,多次单独召见李贤谈话。李贤向来尊重彭时,退朝后一定向他咨询。彭时引用义理争辩可行与否,有时甚至变了脸色。李贤刚开始时有点不高兴,时间长了也就服他诚恳正直,说:“彭公,真君子也。”皇上喜欢彭时的风度,选庶吉士时,命令李贤全部任用北方人,南方人一定要像彭时那样,才可任用。李贤对彭时说起这事。不久宦官牛玉宣读圣旨,彭时对牛玉说:“南方之士处于彭时之上的不少,怎能压制他们?”过后选了十五人,南方人有六个在其中。门达陷害李贤,皇上为此迷惑,说:“罢免李贤,将要专门任用彭时了。”有人将这话传给彭时,彭时惊惧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可罢去?”因此极力为李贤申辩。并说:“如果李贤被罢去,我彭时不能独留。”这话传到皇帝那,皇帝罢免李贤的想法救消除了。成化五年,彭时因生病休假。过了三个月,皇上催他到内阁工作,免除他上朝参见这年冬天,没有下雪。彭时上疏说:“光禄寺采办,各个城门抽税,都严重搜刮。而献上珍珠宝石的人,又加倍估算它的价值,掠取国库财物。请革除这些弊端,来给百姓带来实惠。”皇上优诏褒奖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京城附近、山东、河南干旱,京师米贵,他请求打开粮仓拿出储存的五十万石平价卖出。皇上都听从了。彭时凭借旧臣的身份受到倚重,遇有事情他都极力争执,毫不回避。而这时皇帝在政事上懒惰松懈,大臣很少能见到他,彭时深感忧虑。彭时在朝三十年,孜孜奉国,力持正理,保全大体,公事回来后从不对子弟谈论政事。有什么论奏和推荐,都不让当事人知道。平时安居没有懒惰的仪容,服饰车马用具(日常生活)非常俭约,没有声伎歌舞的享受,不合大义的东西不接受,有古代大臣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