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中学2015级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C (“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表述有误,原文第3段的相关表述是“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 2、B (“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无中生有;“兴趣盎然”也有误,原文第3段的相关表述是“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3、D (“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说法有误,原文最后一段相关表述是“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也有误,文中相关表述是“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4、C “按时间顺序”分析片面,时间顺序中还有插叙。 5、(1)“金”这个字眼,是麦浪的颜色,是汗水创造 的财富,又象征宝贵。这句话 形象地写出了金色麦浪在作者心中神圣的崇高地位。(2分)(2)表现了“我” 被夜景吸 引,内心纯净愉悦,完全沉浸在月下麦田美妙的境界中。(2分) 6、(1)展现麦田另一种状态的美,使麦田形象更加丰满;(2)补充交代夜游的原 因,丰富了文章内容,为结尾“多么好看,多么震撼”提供有力的支撑;(3)为了表现 作者对麦田及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为加深读者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每点2分,共6分) 7、C。A 项,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 项,“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D 项,不是体现文化吸引力,而是体现文化归属感。 8、AC。B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D 项,老科学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E 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每项3分,共6分) 9、①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②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③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从而创造出的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④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⑤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1点1分,共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10、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应先结合整体的语境弄懂大概意思。本句的意思:世宁当 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然后再审读句子,寻找断句的标志。本句要抓人名、官职、地名等专有名词,比如“世宁”“福建按察使”“宸濠”“浙江巡按潘鹏”“江西”“鹏”等;因为这句话主要是讲述事情,还可以依据事情的发展断句。 11、C。C项,“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有误,应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死去之后”,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 12、D。D项,“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错;选项对应的信息在文章第二段,文中的句子是“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可见应是“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并非选项所说“率人逮捕了他”。 13、(1)(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沧州城,他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道:取道,经过;急:猛烈;驰:骑马快跑;画:策划;计:方法。每点1分,通顺1分) (2)(胡世宁)与人说话,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常常切中 要害。(呐:说话迟钝,嘴笨;具:写;援据:援引;洞中窾会:切中空处,引申为要害。每点1分,大意通顺1分)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道,名词做动词,取道,经过;急,猛烈;驰,骑马快跑; 画,策划;计,方法;“道沧州”是省略句,承前省略主语“胡世宁”。第二句中,呐,说话迟钝,嘴笨;具,写;援据,援引;洞中,切中;窾会,空处,引申为要害;“与人语”省略句,承前省略主语“胡世宁”。 14 . D E (4分)【解析】 D 项“描写出水国阖闾城的春日风光”错,“斜日”“绿草”是虚写,是诗人遥想友人远行后的景象,而非阖闾城之景。E 项过度解读。 15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不满之情。( 2 分)诗中“青袍”指代低微官职,( 1 分)“儒生”代表读书人,( l 分)“已”“误” 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满腹才华,却不受重用、被官场所误、仕途不畅的愤闷之情(2 分)。 16 .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B。 ①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②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不合语境。③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④电光石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瞬间就消逝。亦用作比喻行动迅速,出手先制。不合语境。⑤“沐猴而冠”指沐猴(猕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使用正确。⑥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18、(3分)C。A项,“开展货运一体化改革”不当,“改革”后面可以添加“的活动”,或者把“开展”改为“进行”。B.用词不当。副词“甚至”不当,此处没有强调突出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D项,语序不当。“不仅为陆路和海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启了……而且推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应改为“不仅推动了陆路和海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为当地开启了……” 19、(3分)D。 A项“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B项“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C项“斡旋”,指调解争端,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之一。 20、(6分)①扇子上承载着超越器用的文化含义 ②羽扇成了谋略和智慧的化身 ③但扇出的凉风却是一样的清爽(每句2分) 21、(5分)②即使避免饮食不当,也可能有其他诱因导致痛风;③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并不能够保证一定远离痛风。(答对②给2分,答对③给3分) 四、作文(60分) 22、分析本则作文材料,可以从陈志成、景区、媒体、管理部门几个方面来看。 从陈志成角度来看,其景区涂鸦的不文明行为,有关公德、国民素质、文明习惯;其道歉,有关知错能改。从景区放弃经济索赔角度来看,有关人生难免犯错、给犯错人一个改过的机会;从媒体角度来看,有关舆论导向、正能量。从管理部门来看,有关制定相关措施,以制度促文明建设等。 立意参考: 1.公德建设刻不容缓;2.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文明习惯;3.知错能改,善莫大焉;4.给犯错人一个机会,给失足者一点希望;5.重视舆论导向,激发正向能量;6.加强制度建设,树立文明新风。 【参考译文】 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弘治六年(1493)榜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军事。开始他做德州推官。歧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世宁制裁了他们。 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世宁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捕捉了他。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三年守孝完后又赴京候补去。(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世宁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来,才撤退走了。 他升任江西副使。这个时候,宁王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世宁恼火极了,正德九年(1514)三月就上书说“:皇上命令宁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府,以期铲除作乱的根源,灭绝无法设想的祸变。”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世宁不可。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李承勋当时是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世宁于是逃出,去到北京,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状,最后无人理会。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刑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过了四年,宸濠果然造起反来,世宁从贬戍地被重新启用,做了湖广按察使。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巡抚四川,因为父亲去世回乡守孝去了。 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而推荐贤人,却惟恐他们仕路不通。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因罪被罢官,副使施儒、杨必进在考评中被黜斥,御史李润、副使范辂被当时大臣压制,他都连章推荐。(胡世宁)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切中要害。他和李承勋关系很好,但议论政事从不苟且迎合。起初议论“大礼”时他和张璁、桂萼意见一致,张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世宁却不肯附合他们,议论政事常常和他们意见抵触。朝中大臣都忌恨他。好在世宗皇帝对他始终恩礼不衰。 九年(1530)秋天去世后,被追赠为少保,谥端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