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 B. 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 C. 第五句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这句话是说友人远离,自己早已没有弹琴的兴致。 D. 诗人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一个“横”字传神地勾勒出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 E. 尾联以景结情,作者看到眼前的“归船”“白鸥”,想到人生羁绊、为官艰辛,真心希望自己早日脱离官场,回到家乡。 15. 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对这一联进行赏析。 【答案】14. DE 15. ①本联抓住典型景物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澈,夜月清明;②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③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心情,也是作者胸襟怀抱的写照。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D项“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或尊重;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E项“以景结情”不当,最后一句是直抒胸臆。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颔联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是千古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是“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当时的士大夫以地位为标准、耻于从师的心理。 (2)古代诗词往往以简洁的文辞来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场面,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便写出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下场。 【答案】 (1). 位卑则足羞 (2). 官盛则近谀 (3). 无嘉草草 (4). 封狼居胥 (5).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卑”“谀”“胥”“赢”“仓皇”“顾”等字,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修复长城是一份既危险又辛苦的工作,工人们却甘之如饴,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荣誉,他们在用汗水和勇气,维护着长城的荣光。 ②民间舞蹈起源于人类劳动,与宫廷舞相比,它是人们更加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反应的大多是与人们休戚相关的生产生活。 ③有关专家指出,核心素养从提出到落实很难一蹴而就,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在实践中将培育指标与具体课程相结合,分阶段科学推进。 ④童教授在学术上勇于追求真理,向来都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敢于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从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 ⑤员工都希望单位工作措施稳定,如果五风十雨经常变化,会导致员工无所适从,影响工作效率。 ⑥有效利用时间,关键在于实干,但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少妨碍实干的弊端,存在着大量侃侃而谈的现象。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 ①“甘之如饴”:感到像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②“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③“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 轻而易举,一下子就 成功。 ④“趋炎附势”:比喻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⑤“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⑥“侃侃而谈”:泛指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用于形容人善于交谈,有风度 了解成语的意思和使用范围,结合语境分析,本题选B项。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朗读者》中“朗读”重文字,“者”重人,两者的结合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从而感动于他们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B.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断,打破了简单地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生动地概括了眼前利益与长久利益的内在联系。 C. 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艺术作品来增进中国的了解。 D. 中国载人航天走过辉煌五年,据最新的统计显示,载人航天工程取得近千项国家级发明专利,2000余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和辨析。A项,成分残缺,在“从而”后面加上“使我们”;B项,搭配不当,应为打破“模式”;D项,句式杂糅,“据”与“显示”删其一。 点睛:首先要熟悉病句的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查找病句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明确了病句的错误类型,然后认真分析语境,即可做出正确选择。所以选C项。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经常光顾老师办公室问问题,是成绩优秀学生的一大共同特点。 B. 上回蒙他鼎力相助,这一次我应该投桃报李,助他一臂之力才是。 C. 王老师,明天下午3点,我们班在教室里开读书主题班会,请您到现场候教。 D. 个别词句略有笔误或不合韵律,我冒昧地做了一点雅正,随信寄回,谨供参考。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语言表达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A项,“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B项,“鼎力相助”,敬辞,多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C项,“候教,等候指教”;D项,“雅正”,请别人指正。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实际上,______①,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 ___②,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____③,“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答案】 (1). 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昆虫并不是被雷声惊醒的/昆虫苏醒和春雷无关 (2). 惊蛰前后之所以会有雷声/惊蛰雷声的出现 (3). 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惊蛰时并非各地都能听到雷声 21. 下面是文章写作中有关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式,请把这个处理方式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5分) 【答案】材料收集后,要进行取舍和整理。材料的选取要适切题目,并注重特色;材料的整理,主要是整合同类,并删去冗繁的部分。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看图转换语言的能力,仔细看图,看清材料的话题及图的分层。材料集好的的处理方式,图中有两个层面,仔细考虑其关系,并非是并列关第,有先后次序,先取舍,后整理。表述时注意语言的自然衔接。因此答案是:材料收集好后,需按照取舍标准选择材料,材料选择不仅要适切题目,而且还要注重特色,材料选择好后,就整合同类材料,并将材料中冗繁的部分删去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适逢苏轼诞辰980周年,清华附小开展了一系列致敬苏轼的活动,从成果呈现来看,《大数据分析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社交圈》《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分析》等论文资料翔实,堪称惊艳,让网友惊呼“逆天小学生”。老师们感叹地说,孩子们潜力无穷,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会还我们一个奇迹。但也有人质疑,小学阶段就让孩子进行课题研究,是否违背了教育规律?会有什么后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是不是形成论文和研究报告不重要,关键是要有探究世界的兴趣和方法。” 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