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1-20 13:09
三明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学段考高三语文答案
1.(3分)A思路点拨  B.“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错误,从文中看,“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但“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可见,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高,并不能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C.“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与“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不存在必要条件关系,如文中还提出“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等内容。D.“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错误,文中没有将这种形式和其他形式进行比较。
2. (3分)C 思路点拨“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错误。文中更多的是紧密结合现实问题展开论述。
3. (3分)B 思路点拨  B“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错误。文中“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意为在对待负面环保问题与正面环境议题上,不应该只关注负面环保问题。
4. (3分) C  C项表述错误,小说中的“我”起到叙述者的作用,他仅是故事的呈现者,五叔与五婶儿的爱情生活并不是由“我”推进。 
5. (5分,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要点:
①对爱痴情。五叔十分重视五婶儿嘱咐的小事。只要五婶儿开心,五叔也就觉得开心。
②温和耐心。不辞辛劳地去 买炸糯米球,从不生气;五婶儿病情加重,五叔用心教她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③富有童心。五叔在商场陪五婶儿坐儿童摇摇车,五婶儿玩得很开心。   
6. (6分,看法1分,理由答对一点2分,两点5分)
看法一:可以去掉。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停留于五叔记糯米团数的画面,结尾戛然而止,使得主题含蓄隽永 ,蕴含于画面之中,更引得读者回味无穷。
②结构上,更能突显与前文的情节相照应。五叔画“正”字的情形会令读者很自然地想起五婶画“正”字的情形,这样结尾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看法二:不宜去掉。
①从主题上看,划线句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引导读者不单单只为老俩口深沉的爱情而感动,更是延伸到对当下人们爱情观的反思。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突出人物性格。五叔和五婶像划线句中所说的那样牵了手就结婚过了一辈子,他们的爱情不轰轰烈烈,但却细水长流。
7. (3分)B
8. (3分)D  思路点拔   “历代都分为九品十八级”说法绝对,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它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最有代表性、最完善的官制。
9.D(3分)思路点拨   原文为“城中多异议”,选项将其理解为“将士人心淡散”,错误。
10.(10分)
(1)我自当出城屯兵于蠡县扼守流贼必经之路,先杀掉妻子、儿女而后出动,守城事务全都交给您了。(关键词“冲” “妻子” “属”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刘忠嗣)两眼怒视,头发竖起。听到的人都很激愤,防守更坚决,流贼因而后退。(关键词“愤厉”“引却”的翻译各1分,大意3分)
参考译文:
罗彦,清苑人。父亲张纯臣,由武进士出身历任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生有六个儿子:罗俊、罗彦、罗士、罗善、罗喆、罗辅。崇祯二年中进士。屡次升迁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扬嗣昌几次借口地方事务引用坏人,大多被罗彦批驳纠正。皇帝怀疑吏部办事徇私,东厂侦探经常密布于吏部,各司郎官有多人受谴责,只有罗彦没有受到牵连。任职期满,升任光禄少卿,被诬告撤职还乡。罗彦少年时随父在边塞,熟悉军事。起初任行人,奉命回家乡,家乡所在府三次遭到兵祸,他辅佐地方官守卫,三次立功。给事中时敏因公途经这里,半夜时想要进城,罗彦不许。崇祯十七年二月,流贼逼近京师,众官商议防守事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结盟,发誓拼死守城。总兵官马岱拜见罗彦说:“流贼兵分两路,一路出固关,一路奔向河间。我自当出城屯兵于蠡县扼守流贼必经之路,先杀掉妻子、儿女而后出动,守城事务全都交给您了。”罗彦说:“可以。”次日清晨,马岱果然杀死妻儿共十一人,率军前去。罗彦等纠集民兵两千人分守城墙。罗俊守东城,罗彦守西北,罗辅为机动部队。宫府钱粮不足,他们出家产资助。流贼派骑兵呼叫劝降,罗俊回头对部下说:“想投降的人,把我的头拿去。”后卫指挥刘忠嗣拔剑道:“有谁不跟随张家兄弟死守的,请尝此剑。”(刘忠嗣)两眼怒视,头发竖起。听到的人都很激愤,防守更坚决,流贼因而后退。不久,得知京师事变,众人都哭泣,向北叩拜,又互相下拜共同立誓。而流贼进攻更急,城里有许多不同的意见。罗彦说:“普通百姓毫无见识,不以大义为鼓舞,军心便不壮。”于是下令每人在颈上挂一枚崇祯制钱,以表示拥戴主上的心意。流贼认为罗彦是主谋,喊着他的名字大骂,并用箭射书劝降,罗彦不加理会。流贼死伤很多,进攻越来越猛烈。李建泰的卫队为流贼做内应,城市因而陷落。罗俊仍持刀砍杀贼兵,刀脱手,两手抱住贼人咬其耳朵,嘴上鲜血淋漓。流贼来得越来越多,于是遇害。罗彦见流贼入城,急忙回家,在墙上大字书写官阶、姓名,上吊自杀。
11.(5分)A、D(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多答不给分。)
解析:A项错在“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全诗并非一味悲凉。D项“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错误,陶醉于美景中的诗人应是为“远役”所“惊”。
12.(6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育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①用琴声描摹水流的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的美景,生动贴切。
②视听结合,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令人陶醉。
③情景交融,以景写情,强化了诗人欣赏边地风光的喜悦之情。
13. (5分)CE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多答不给分)
解析:C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两句就带有明显的愉快情绪,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一种自我慰藉。只要大家都身体健康,平平安安,那么即便隔山阻水也没有什么了。作者还进一步用温言絮语抚慰妻儿:夫妻、父子的亲情,绝不会由于分离而疏远、而隔膜。E:首联平静,颔联沉抑,颈联以淡淡的欢快挑起,尾联复归结于感慨哀痛。起伏跌宕,得自然之趣,尽真情之妙。
14. (6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育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①表达对妻儿的关心思念。面对来使,诗人想细问又不敢问,生怕听得凶讯,表现了诗人对妻儿的深切关心和思念。
②抒发家庭不能团聚的悲哀。诗人年已老大,愁病交攻,却还得忍受与妻儿分离之苦,不禁悲从中来。(或:询问妻儿情况,写信安慰妻儿时都饱含分享的悲哀。)
③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慨(或对社会不平的怨愤)。结尾哀叹自己贫困潦倒,连妻儿都无力养活,只能分居两地,追根究底皆因功名难就。
15.(6分)(每小题1分,错一字该题不得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也焉止息
(4)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6.(3分)C
17. (3分) D(思路点拨  A.结构混乱。可以删除“看待问题”或把“有”改为“以”。B.成分残缺。可以在“展示”后加“舞台”或“机会”。C.语序不当,应是“谁来建、谁来管、谁来读”。)
18. (3分)C(思路点拨  A.大作:敬辞,一般用于称别人的作品。B. 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C.家慈: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D“荣幸”是谦辞。)
19.(6分)(每句2分)
示例:①但把化石完好采集下来则更为重要;
      ②采集的过程中化石可能有破损;
      ③在修理时要更谨慎。
20.(5分)(答对一句2分,两句5分)
示例:②不是思想境界得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和成绩就会提高。
      ③不是语文综合素养和成绩提高就一定能考取理想的大学。
21.(60分)
    解题:斜杠青年,是一个新生名词,这个名词的含意就是我们审题立意的切入点,由此可以有如下角度:一是从斜杠青年的特点来谈,可以有“多元思想与多元生活”“生活需要多元化”等等立意。一是从有人赞成的角度看,“斜杠青年”的出现有其必然因素应该是其中之意。从专家认识角度看,斜杠青年的意义也应是一种立意。一是从反对者角度看,“斜杠青年”对职业的专注度值得思考。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