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1-19 21:24
高三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
1.A
分析:B.“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错误,从文中看,“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但“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可见,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高,并不能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
C.“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与“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不存在必要条件关系,如文中还提出“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等内容。
D.“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错误,文中没有将这种形式和其他形式进行比较。
2.C
“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错误。文中更多的是紧密结合现实问题展开论述。
3.B
“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错误。文中“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意为在对待负面环保问题与正面环境议题上,不应该只关注负面环保问题。
(二)小说阅读
4. A
5. 小说中的吉米是一个优秀的警士形象:
①尽职尽责。在寒冷的雨夜中,吉米认真地执行自己的职务,“边走边一家家打量”;
②稳重。以一名警士的身份与老朋友交谈,没有马上兴奋得揭露自己的身份。
③有正义感。在发现老朋友是要被缉捕的人后,吉米理智战胜了情感,暗中通知了便衣警察。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5分,如从吉米机警灵活、聪明老练、信守承诺等方面进行表述也可得分。)
6. ①第一处伏笔是开头。警士吉米在巡街时 “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通衢大道两头远望”,为后文他发现鲍勃是通缉罪犯后的机警表现埋下伏笔;
②第二处伏笔是对鲍勃的外貌描写,这是为了呼应后文吉米在字条中提到 “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原来是芝加哥通缉的罪犯”;
③第三次伏笔是吉米在和鲍勃的谈话中问道:“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其实吉米是确定鲍勃不会走掉,为后文便衣警察逮捕鲍勃埋下伏笔。(每点2分,点明伏笔出处1分,说明照应1分,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7. D  
分析:A项“引用港媒对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的报道”不准确,应该是港媒引用广东的一个环保论坛上某些专家、领导的观点。B项“由于北京和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以及本次空气污染程度最重的六省市”表述错误,三者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明显下降”也不对。C项没有报道原因,属无中生有。
8. A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上述材料的分析。C项不是“概括的叙述方式”。D项,材料一没有“最后简要介绍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有关的情况”。E项,三则新闻都是客观叙述,没有分析说理。
9. 原因:①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没有得到最根本的改变.②工厂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非电工领域的环保标准没有火电行业严格。③环保投入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④中央督查力度和地方督查力度不一致,有些问题需要环保部发现才能获得整改。地方政府仍然面临着企业运转与环境治理的矛盾与压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筛选。概括中国大范围空气重度污染天气持续的人为原因,注意“人为原因”,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工厂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环保投入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中央督查力度和地方督查力度不一致。关键原因,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A  “是……邪”,固定结构;“邪”通“耶”,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相当于“吗”。排除其它三项。
11.(3分)D“视事”是处理政事的意思。
12.(3分)C“权豪因此对他十分敬佩”,错。原文是权豪“侧目”,即不敢正视,畏惧。
13.(10分)
(1)当时金朝准备违背宋金签订的盟约,吴芾就劝高宗要全身心地从事提升自己的品德,切实认真地反省自己的过错,延请接见群臣,让他们陈述朝政的缺失。(得分点:将、延、俾、阙失各1分,整体1分)
(2)吴芾让人用车载着他们十一个人来到官府,吴芾与他们合宴,更改他们的乡名为“循理”,改里巷名为“信义”,以此来褒扬他们以示与众不同。(得分点:舆、致、以、异各1分,整体1分)
【参考译文】
吴芾,字明可,台州仙居人。考取进士第,迁任秘书正字。当时秦桧已经专擅朝政。吴芾与秦桧是故人,吴芾拜见秦桧时恬退得就像和他从来不相识的样子。吴芾和其他官员同时去拜见秦桧,且作揖就退出来(不单独去见秦桧),桧就怀疑他,谏官就弹劾他将他罢免。吴芾先后担任处、婺、越三郡的通判。何溥推荐吴芾认为他的才能可以担任中御史,于是,朝廷拜官让他担任了监察御史。当时金朝准备违背宋金签订的盟约,吴芾就劝高宗要全身心地从事提升自己的品德,切实认真地反省自己的过错,延请接见群臣,让他们陈述朝政的阙失,力求人事合于天地,无愧于祖宗,这样就会使全国人心悦服,即使是上天也会助顺南宋,皇上认为他的意见说得非常对。
迁任殿中侍御史。后来,两淮战况南宋方面不利,廷臣争着陈述退避的谋划,吴芾却说:“今日的战事,只有进没有退,进是上策,退是无策。”不久,金朝君主完颜亮死了,吴芾于是就上疏劝皇帝亲自北征。皇上车驾到达建康,吴芾就请求皇帝就将车马停留在建康(以建康作为首都),这样做来稳定中原人们的希望。吴芾又说:“去年,两淮地区的各个城池的守军望到敌人就奔跑溃败,没有一座城能拒守的原因,这就是秦桧求媚北朝,乞求媾和的余毒啊。皇上如果能一反秦桧壅塞言路、挫折士气的错误途径,那么我军士气一天天振奋,如此那些在危难面前勇于献出性命的人就有了啊。”吴芾知婺州的时候,吴芾鼓励推行义役,金华长山乡十一户人家,自行按照甲乙的等级评定他们的田产,然后按照次第相继来服役,他们就这样做了将近二十年。吴芾让人用车载着他们十一个人来到官府,吴芾与他们合宴,更改他们的乡名为“循理”,改里巷名为“信义”,以此来褒扬他们以示与众不同。
吴芾知绍兴府的时候。恰巧当地征收赋税繁重,并且用物抵税的折色特别厉害,吴芾以皇帝、皇后攒宫在绍兴暂厝,上奏请求免去支移折变的赋税部分。境内鉴湖长期废用,恰逢这年收成不好,境内出现大饥荒,吴芾于是命令打开常平仓的米来招募饥民,疏通挖制鉴湖。吴芾离任后,大姓为了从田中获利,又使鉴湖再一次荒废。吴芾代理刑部侍郎迁任给事中,改任吏部侍郎,他以敷文阁直学士的身份知临安府。有内侍的家僮殴伤酒家的酒保,吴芾逮捕那个家僮并加以惩治,在集市上示众,权豪都侧目畏惧。执政当局议论让吴芾出使金朝,又拜官任吏部侍郎,朝堂议论以龙大渊为副职,吴芾说:“龙大渊这个人是可以一同言行事的人吗?”这句话后来被皇上得知,于是出使金朝的事情就停了下来,没有成行。下迁担任礼部侍郎,他力求去职,于是就提举太平兴国宫。当时,吴芾与陈俊卿都以刚直被人忌恨,不久,俊卿也被罢了官,阎安中向孝宗进言说:“两人被罢官,这不是国家的福气啊。”后来起官,知太平州,他命人造船来为姑溪架桥。历阳戍守的士兵长期戍守,被打散要返回,他们扬言要奔赴太平州的郡界。吴芾召集他们厚厚的犒劳他们并加以遣散,然而却秘密地逮捕了提议作乱的士兵,把他们关进监狱,上报给皇帝知道。朝廷下诏褒谕,吴芾前后守六郡,都能够依据各地风俗采取或宽或猛的政策,官吏没有能够做坏事的,老百姓都怀念他带来的惠利。吴芾屡次告老,最后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退休。十年后死去,享年八十。
(二)古诗阅读
14、D E
试题分析A项,“五言古体诗”有误,应为“五言律诗”。B项,“用笔着力表现”的不应该是 “山野”与“江水”,而应该是“营”与“城”C.。项,“暗含对吕蒙好战的批评”错,应是羡慕、敬仰之情。
15答:①相同点:诗人在两首诗中均流露出了对古人(诸葛亮、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2分)
②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体情感。《蜀相》中,诗人主要表达对诸葛亮的赞美和功业未就的惋惜;(2分)《公安县怀古》中,诗人主要表达对像“刘、关、张、孔”等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2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1)《过零丁洋》一诗中暗含作者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的一句是:干戈寥落四周星
(2)屈原在《离骚》中,运用比兴手法,借助香草美人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
(3)《论语》中,提到了“”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答案:C (①鼎力相助:“鼎力”指能够扛鼎的巨大力气、能力,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使用错误。②竭泽而渔: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使用正确。③厉兵秣马: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使用正确。④耳软心活:耳朵软,心意不定,指没有主见,容易轻信别人的话。不符语境,使用错误。⑤衣锦还乡:指富贵以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句中的“他”本就是在家乡做出成绩,使用错误。⑥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此句取后意,使用正确。)
18答案:B   
A、搭配不当,应改为“减少……危害”或“降低……浓度”。C、语序不当,把“首个国内”改为“国内首个”。D、“归功”即“把功劳归于(某个人或集体)”,与前面的“功劳”重复。
19、答案:D
解析:观察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由“到达箕顶”“箕顶宽敞平坦”“如此空旷”可知,④②⑤相连,③中“而遗址”正好与后文“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相照应。
20、答案 
①而是职责使然 ②学生却一副不知所云的木然样子 ③能得一英才而教之
解析 第①处,根据前面的“这并非老师的道德更高尚”及后面的“是老师的职责”可推知,此处应填“而是职责使然”之类的内容。第②处,根据前面的“在课堂上最担心的是讲半天”及后面的“举一反三的学生”可推知,此处所填语句应强调一些学生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第③处,根据后面的“也真是老师的福气”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前面的“和孟子一样,‘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可推知,此处应填“能得一英才而教之”。
21、本题是要写出记者的提问语,必须分析金庸的回答语。根据金庸的回答语我们不难看出,第一次提问是关于泉州的,第二次是关于英雄和美人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拟写出相应的提问语。
  答案示例:(1)金庸先生,您第一次来泉州,对泉州的印象如何?(2)您笔下的英雄侠士众多,您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英雄?您对美女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