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1-13 16:37
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如果是千里马,我会挣(zhēnɡ)脱缰绳,摆脱“食马者”的束缚,主动寻求碧绿的草地,使自己骠 肥体壮,再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超凡本领,相信会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
B.民营企业通过机械设备向四川灾区运送捐赠的救灾物资工作灼有成效,但也要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对 工作突出的给(jǐ)予一定的荣誉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
C.他们终日以慢下来享受生活为由窝在躺椅上,把原本跌宕起伏的生活过得像一滩淤塞的死水,他们就像 被圈(juàn)养惯了的绵羊,不思进取,整天浑浑噩噩地混吃等死。
D.体验农村生活、关爱留守儿童、奉献炽(zhì)热爱心„„大学生们尝到了“象牙塔”里不曾感受过的 幸酸苦楚,但他们交出了漂亮的答卷,为自己的人生刷上了更斑斓的色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 2-3 题。
[甲]在云冈石窟游览时,经常会听到两种声音:一种是简短单调的“哇”,一种是娓娓道来的“据说这 尊造像    ,     ,        ,    。”
[乙]面对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杰作,大家都会由衷赞叹,但有的止于“哇”,有的却能说得 头头是道。
碰到一对在景区游览的母子,母亲认真且耐心地给孩子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后来得知,他们是第一 次来看石窟造像,为了让孩子更多地了解景观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母亲花了不少力气做.功.课.。实际上,与 大多数人的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相比,这种案头工作扎实、用心准备的观景之旅必.定.质量更高、收获更多。 [丙]而做到这一点,足以反.射.出一个人“处处留心皆学问”的知识品格。这也让人感慨,只会感叹“好美啊”
与分析“美在哪”的差距,很多时候可能就是源于有没有留心、善不善积累的区别。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做功课 B.浮光掠影 C.必定 D.反射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 2014 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了京杭大运河、隋唐 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B.时光的流逝并不能让少小离家的我淡忘对梦里依稀的故乡浓浓的记忆,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深 处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深。
C.我们熟悉善恶之间的对立,却容易忽略,善恶之间也有接壤处,而且离这条交集地带最远的善,正如最 远的恶一样,将最早被消灭。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 B 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 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5.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书目”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种情况。(每条包括标点均不得 超过 16 个字)(4 分)
书目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远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正式的完整的书目。自汉代以后,历代官修史书, 都要撰写书目,反映藏书的情况。清代编著出现规模宏大的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 目录》。宋元以后版刻书籍盛行,私人藏书家也多起来了,许多藏书家把自己的藏书编成书目,流传于 世。这种私人藏书书目数量很多,是对官修书目的补充。


6.仿照例句,在“金柳”、“寒蝉”、“细雨”中任选一种,写一句话。(5 分) 例句:梨花:一朵梨花微笑着跑向春天,她的笑脸如乡村深夜里的月光一样质朴。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人们常将风力发电视为最洁净、无污染的发电技术之一,但风力发电也有它的不足,在风力微弱的情 况下,风车翼片无外力推动,就会静止不动,无法发电。另外,如果联网的风车群有部分不工作,只有几 台运转就可能出现过载现象。电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如果没有电,后果难以设想。可是,电通常只能是 发多少,消耗多少,难以存储。虽有一些存储方法,但成本昂贵,难以普及。
在深夜,居民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 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仿照上述方式,将空气存储起来, 到需要时再使用呢?德国工程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 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 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70 年代末,德国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它的两个储气站位于地下 658 米和 800 米,储气量为 31 万立方米,足够供功率 290 兆瓦的发电机组工作 3 小时。美国 Norton 电站储气站在地下 800 米,储气量达 900 万立方米,可发电 2700 兆瓦,相当于两个大型核电站的峰值发电量,可满足 68 万户居民的两 天用电。
目前,该技术除了能应用于空气电站应急发电外,也是一种获取洁净能源的办法。如果将其与风力发 电机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途径。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 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如我国的内蒙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建造风 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
风速高时,风力发电机群同时工作会出现电力过剩情况,这时就可以将空气压缩进地下储气站,到需 要时再放出。
空气发电技术现在还少有人问津,原因是目前矿物能源的价格太低,以致人们还无需去考虑。一旦矿 物能源耗尽,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严加限制,对洁净能源的需求就会骤然而升。当然,空气发电也并 非是零排放,但与热力发电相比,仅是它的二十分之一,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10 至 15 克。如果该 技术能够投入使用,那么它将是生态能源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7.有关风力发电与空气发电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风力发电靠的是自然风力,空气发电靠的是人造空气。
B.利用风力所发的电不能存储;利用压缩空气发的电可以存储。
C.风力发电因受风力影响而有所不足,而空气发电可以不受风的影响而独立发电。
D.风力发电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稳定性不够;空气发电能用于应急发电,还能获取洁净能源。
8.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空气发电机有两个基本功能,风力大时贮存空气,风力小时释放空气使发电得以正常进行。
B.空气发电使用的是洁净能源,二氧化碳接近于零排放。
C.空气发电的能源是取之不竭的空气,较之于风力发电机,其能源较少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D.空气发电技术在德国、美国已投入使用,成为生态能源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9.空气发电与油、燃气、煤、或核能相比,有什么优势?(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草帽下面的眼睛和舞步
刘华
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印有铁路路徽的草帽在家乡的小城里十分风行。拉板车的搬运工人也爱戴那种 草帽。他们中有我一位同学。
每次回到那座小城,我会特别留意那些弯着腰负重前行的身影,企图在草帽下发现那张高中毕业十多 年再未谋面的脸。
毕业时,他办了病留,深度近视。假如下乡,我相信,他会很快回城,会有很好的安排。因为他根红 苗壮,中学时代就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了,是唯一被结合进校领导班子的学生代表,全年级唯一的学生党 员。这些条件可以让他在下乡知青中鹤立鸡群,而病留的结果,却是被分配到搬运公司拉板车。
有一年秋天,他闯进空荡的商店,竟未看见店里唯一的顾客——我。他在门边很急切地吆喝售货员, 要买五个泡饼。等待的片刻间,他摘下草帽,随意扇了扇,又戴上。
我朝他走去,正欲招呼,却见他一把接过五块泡饼,把那厚厚实实的圆一起往嘴里送,一口咬出层层 叠叠的半个月亮。再一口,只剩一弯残月了,如饥云吞月。我连忙止步,侧转身子。我想,这时候喊他, 他会很尴尬的。
那种五分钱一块的泡饼香甜而松软,那顶被汗被灰被日子染黑的草帽忠实地掩蔽着他的表情。我看不 见草帽下的脸,但凭着那佝偻的腰背,那匆匆走向停在店门口的板车的八字脚,可以想象草帽下的眼睛是 怎样饥饿,脸上是怎样为泡饼而斑斓。走到空车边,他拍拍手,立即弯腰握住车把手。其实,弯腰只是一 个动作,他的腰本来就是弯的。像被草帽压弯的。
我一直跟在他身后,没有喊他。因为我觉得那架空车似乎很沉,沉得让他无法抬起头来喘口气,看看 路边的风景,看看擦身而过的倩影。他也不看前方,前方一片迷蒙,他的视野离不开脚下的路面。
我写了一篇短文,题目叫《尊重一顶草帽》。我以为,在凉爽的晴日,那顶草帽要遮挡的是人们的注 意——一种照彻内心的火灼的光线。他宁愿藏在阳光的背面。所以,我不能喊他。我为自己的尊重而感 动。
然而,尊重,有时候极可能是矫情。
几年之后,同学聚会。到场的有大半。先是座谈,再是酒宴,然后舞会。
与酒宴上的热烈不同,座谈的发言是做了难免脱俗的安排的,在舞场上大家则久久忸怩着。谁也想不到,首先起身邀伴的竟是驼背近视又花脸的他。面对深刻的怀疑,他既彬彬有礼又有些执著强硬。
这位指挥全年级学工支农军训达三年之久的学生领袖,是最有理由参与聚会组织,并带领我们抚今追昔的代表人物。可是,在座谈时,在酒宴上,他被忽视了,忘记了。当时他到场没有,坐在哪个角落?面 对母校的校长、老师,沉默的他脸上是什么颜色呢?我不知道。我一下火车,便被同窗之谊迷了眼,竟顾 不得穿过春风得意的笑谈,去寻找我曾尊重的草帽。
满场讶然。摇曳的灯光,摇曳着他潇洒的舞步,摇曳着全体歉疚的眼神。那些眼神让我相信,藏在阳 光背面的他,被集体遗忘了。
他以舞蹈占据了整个舞厅,占据了整个聚会的日子。即便随后有几对怯生生地上场,也不过是众星拱 月。他不知疲倦地跳,一曲又一曲。我是舞盲,只觉得,那娴熟的舞步,流畅的舞姿,阳刚的动作和神 态,怎么也难与那几近匍匐负重爬坡的形象联系起来。舞场上,那驼背,竟然显得很绅士;那八字脚,竟 然显得很专业;那眯缝的眼,斑斓的脸,更是魅力之所在。他的草帽呢?
很难想象,沉重的生活怎能培育那样轻盈的舞蹈,沉重的草帽怎能煽动那样充沛的闲情,沉重的近视 怎能洞穿音乐的秘密?这时,通过藏在昏暗角落里的窃窃私议,我才得知,由于人力车被机动车所取代, 深度近视的他无法驾驶卡车,他便理所当然地与全市所有的板车一起被淘汰了。他在火车站的对面、阳光 的背面找了份临时的工作,替中转仓库值夜。那顶草帽大约是用不上了。
刚开始时拒绝为之伴舞的校花,终于递出了矜持的手。而此刻,他沉浸在音乐里。用舞蹈发言,用舞 蹈干杯,用舞蹈追忆似水年华。当他拉着满车的煤,或粮食、水泥、磷矿石,也在操练舞步吗?藏匿在草 帽下、汗水里,他的喘息也是舞曲的旋律吗?
我为那篇文章,为自己所谓的尊重心虚、不安。
于是,我联想到一种写作姿态:貌似关怀、体恤,却居高临下;陈列民生之艰,也许只为展览自己的姿
态。以那种姿态,永远无法接近生活的本质,接近生生不息的生命真相。恰如我尴尬地面对那优雅的舞蹈。 为了每月三百元的收入,在舞会散场之后,他要赶去火车站对面的仓库上班。
为了那次聚会,那顶草帽,他不会再被该他值守的夜晚所淘汰吧?
 (本文有删节)
10.第三段中介绍了这位同学在学生时代相当出色的一面,作者有什么用意?(4 分)
11.为什么作者起初说“我为自己的尊重而感动”,后来却说“为自己所谓的尊重心虚、不安”?请简 析。(4 分)   
12.联系全文,探究“草帽”在文中的寓意和作用。(6 分)
13.结合全文,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6 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