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师大附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D(对本文主题概括失当,本文论述的不是“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2.D(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根据上下文可断定,D项是所指代的内容) 3.B(A项“历史悠久”没有涉及;C项“明确具体”不符合实际,参考第二段最后完整的一句;D项“必将”不对,文章第二段只是说“有可能”) 4.C(这次剪纸比赛是民间的比赛,小说也没有表现“阴谋”以及挫败“阴谋”的相关情节。) 5.①为小说的展开提供相关的背景,便于主题的理解;②从洛阳剪纸写起,引出主要人物的出场;③和后文日本的“刀势画”对照,交代了两国艺术的源流关系。 6.①他剪纸技艺精湛,比赛中创作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境界。②他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听到日本人贬低中国艺术,便要出面比赛,一争高低;他的作品反映了抗日军民的斗争生活。③秦百川是位对抗日斗争有着必胜的信念的爱国艺人。他的作品巧妙地蕴含着日本“落阳”必败的寓意。(每点2分) 7.D(A项“更能表现专制制度下的无奈”错误;B项“又要痛打杨子绪”是因“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之事;C“遂被中学解职”错,并非因此被解职。) 8.B(A项中并非是“门卫道了歉”;C项“显然有很多相似之处错”;D项“语言含蓄蕴藉”对原文语文风格理解有误。) 9.答:(1)志士之狂。两次大闹学堂,两次砸烂虎头牌,借酒写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文章。(2)名士之狷。趣说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优劣,在中央大学任教时愤慨于他人的不尊。(3)治学严谨。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 10.A(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 11.A(称人称字,称己称名) 12.D(在担任夏州都督时“其他治郡的百姓多有前来投靠”无依据。) 13.(1)(王方翼)于是前往哭尸,安排丧礼收尸埋葬,金吾校尉弹劾拘捕他,皇帝赞赏他的义行,没有治罪。(具、劾系、罪各1分,句意2分) (2)不久,十万敌军随后来到,王方翼驻兵热海,进军作战,臂部中箭,他用佩刀削断箭杆,周围的人谁都不知道。(踵至、次、著各1分,句意2分) 14.AD(“萧瑟凄凉”与诗歌首联第一句意境不符。D“千村杵”是诗人想象之景,不是实写。) 15.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答出三点即可满分) 16(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7.B(风流云散,风和云流动散开,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使用正确。一团和气,本只和蔼可亲,现多指态度温和,不讲原则,望文生义。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应用“不以为意”。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这里指难得的言论,使用正确。 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这里不合语境。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使用正确) 18.C(A.语序不当,应是事先详细的了解;B.医务人员,党员干部,幼儿教师,三个概念,有交叉,不能并列;C.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有歧义。) 19.D(③④两句的区别比较明显,原文第一句“远眺群山”,接着向远处眺望,④由层林写到白云,比较顺畅;同时④句中的“绕”与原句中的“茂”两字都处于句末,同一韵部的字相押,读来上口。①②两句选择的关键在于,“俯瞰”是属上句还是属下句,而原文横线以后的句子均是“俯瞰”的宾语,选择②句即可形成都是整齐的四字句,音节和谐。) 20.D 21.A 22.(1)示例:画面左边一中年人,仅挑一只桶,桶上写着“物质生活”;右下方有一只写着“文化生活”的桶,似乎在向中年人说着什么。(内容全面3分) (2)示例①:落下我,你会走不远的。示例②:我也很重要啊。(只要紧扣画面内容,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即可)(2分) 23.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