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川成都七中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半期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1-10 16:34
高三上期语文半期考试参考答案
1.(3 分)B(A.“自上世纪60 年代起”,是他们经济崛起的时间,而非信奉或推行儒家文化的时间;
C.“儒家精神重私德轻公德”归因错误;D.“儒家思想无法帮助我们在解决精神文明问题的同时发展物质文明”有误,原文“毕竟我们在解决精神文明问题的同时也需要强大的物质文明,可这些单靠儒家思想是无法根本实现的。”)
2.(3 分)D(作者通过对“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否定,来说明儒家思想中重义轻利的观念不能满足我们发展强大物质文明的需求,但无法证明“儒家思想已不具备现实价值”。)
3.(3 分)D(“重视丧礼和祭礼等中国传统礼仪,社会成员就能够养成文明的言行。”错误,根据原文,无法推断出“重视传统礼仪”是“社会成员养成文明的言行”的充分条件)
4.(3 分)A (A.“再到落葵被除后的伤感”错,“我”与落葵相别,更多是一种淡然随兴)
5.(5 分)①再不圆满的地方,仍然有美存在。在菜荒时,落葵让“我们”感到生活的美好滋味。(2 分)
②在不如意时,我们要有随兴的心情,也能欣赏生活中的小小的美好。(3 分)(意思相近即可)
6.(6 分)①以落葵为线索,脉络清晰。②先议后叙,突出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别具一格。③写落葵
时,欲扬先抑,行文曲折有致。(每点2 分,意思相近即可)
7.(3 分)B(“增加了2.14 倍”,原文为“是2012 年的2.14 倍”)
8.(5 分)BD(A.“成反比”理解错误。C.“还将影响着未来几年票房的增长率”无中生有。E.“让观众在观影时都会谨慎选择”表述绝对,原文为“一些习惯了9.9 元的电影观众……”)
9.(4 分)①加强创作,形成“多样化、多品种、多类型”的创作格局。②与观众建立更加紧密、良性互动的关系。③加强电影优质人才的培养。④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保障电影产业的发展。
(一点1 分,意思相近即可)
10.(3 分)D
11.(3 分)D(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大多用于同辈之间的礼节)
12. (3 分)A (“凉州刺史想杀死苏正和向他示好”,无中生有)
13.(10 分)(1)(梁鹄)向盖勋征求意见。盖勋平日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劝盖勋可趁机报仇。(大意2
分,“访”“素”“报隙”每处1 分)
(2)盖勋说:“推举贤能的人是用来报效国家的,不是贤能的人就不能推举,(因为没推举)死了也不遗
憾!”(大意2分,“所以”“举”,“恨”,每处1 分)
【参考译文】
盖勋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人。开始被推举为孝廉,任汉阳长史。当时,武威太守倚仗权势,恣意妄为,贪污横暴,从事苏正和查办他的罪行。凉州刺史梁鹄想杀了苏正和来免受牵连,计策未定。(梁鹄)向盖勋征求意见,盖勋平日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劝盖勋可趁机报仇。盖勋说:“不行。谋划杀害好人,不忠;乘别人在危难的时候打击他,不仁。”于是劝谏梁鹄不要杀苏正和,梁鹄采纳了他的建议。苏正和免于被杀,前往盖勋那里感谢他。盖勋不见他,说:“我是为梁使君献谋,不是为苏正和。”中平元年,北方羌胡少数民族侵扰陇右,派盖勋在阿阳驻军来抵抗贼寇的前锋。当时,叛羌包围了护羌校尉夏育,盖勋与州郡联合出兵援救夏育,到了狐盘,被羌兵打败。盖勋集合败兵一百多人设鱼丽之阵。羌人精锐的骑兵两面猛烈夹攻,士卒死的很多。盖勋多处受伤,坚守不动,指着旁边的木牌说:“一定要将我的尸首埋在这里。”滇吾平日受了盖勋的厚待,于是用兵器拦着众人说:“盖长史是个贤人,你们杀他便是辜负上天。”
盖勋抬起头来骂道:“死反虏,你知道什么?快来杀我!”众兵你看我,我看你,惊呆了。羌戎佩服盖勋大义勇猛,不敢加害他,把他送回汉阳。后来刺史杨雍上表举荐盖勋兼任汉阳太守。当时闹饥荒,百姓相互掠夺,盖勋调拨粮食救济百姓,先拿出自家的粮食来做表率,救活饥民一千多人。盖勋被任命为京兆尹。当时,长安令杨党,父亲是中常侍,他仗着父亲的权势,贪污腐败,胡作非为。盖勋查实杨党贪赃千余万,贵戚都为他说情,盖勋不听,将全部事实禀奏皇上,案件牵涉到杨党的父亲,皇上下令严办,盖勋威震京师。当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被皇太子宠爱,太子通过蹇硕嘱托盖勋,要盖勋推举高望的儿子高进为孝廉,盖勋不答应。有人说:“皇太子是国家的副主,高望是皇太子所宠爱的人,蹇硕又是先帝的宠臣,你却违背他们的意愿,这就是所谓的‘三怨成府’啊。”盖勋说:“选举贤能的人(为孝廉)是用来报效国家的,不是贤能的人就不能推举,(因为没推举)死了也不遗憾!”等到灵帝逝世,董卓废除少帝,杀了何太后,公卿以下的百官,对董卓没有不卑躬屈膝的,只有盖勋行长揖礼,与之抗礼,在场的人都因此吓得脸色变白了。盖勋虽然正直刚强,不屈服于董卓,但实际上被董卓厌恶,在朝堂上不得志,后脊背发毒疮而死,时年五十一岁。
14.(5 分)BC(B 项“忧国忧民的阔大胸襟”错;C 项“羁旅漂泊中的孤苦凄凉之情”错,颈联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与无奈之情)
15.(6 分)示例:①本联运用设问,由所见之景而生问,自问自答,表达内心无法诉说而只有自知自言的无奈与伤感。(2 分)②“天地一沙鸥”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将自己比作天地间飘飞的沙鸥,以天地的阔大反衬沙鸥的微小,凸显诗人的孤弱,突出了其漂泊无依之苦。(4 分)(若从抒情方式回答,根据答案酌情给分)
16.(5 分)(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圣人无常师
17.(3 分)C(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符合语境。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扭转乾坤、反败为胜,此处不合语境;电光石火:比喻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望文生义;夸大其词:说话写文章不切实际,夸大的事实,符合语境。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用错对象。不赞一词: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用了第二个义项)
18.(3 分)D(A 项中途易辙,可将“自从”放至句首;B 项表意不明,“不负责的”针对的可以是对导演的指责,也可以是个别影评人的行为。C 项搭配不当,可改为“减少……的污染”或“降低……的浓度”)
19.(3 分)C(A 项“笑纳”为敬辞,不能用于自身;B 项“家父”指自己父亲,应改为“令尊”;D 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不合语境)
20.(6 分)示例:(1)甲骨文中不但有“史”字(2)早在殷商时代“史”就已有了明确的分工(3)我国很早就出现了职权各异的史官。
21.(5 分)示例: ②和孩子一起分析错误、认识错误不一定能使他们改正错误。
③让孩子改正错误并不一定能确保孩子一生不走弯路。
22.参照2017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分隔线----------------------------